照護線上編輯部, 醫藥新知

Latest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健康好人生

Latest
  • 心臟血管外科常見疾病解析
  • 給晚期肺癌病友的十二封信
  • 醫好咖 糖尿病足攻略
  • 血栓問題影響全身 心血管疾病治療解析
  • 血糖飆高高 醫師有妙招
  • 眼睛雷射手術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糖尿病足潰瘍新利器 2024治療指引推薦使用新式乳膏治療 早日癒合就能遠離截肢命運,整形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5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走進診間一跛一跛地,相當吃力。」劉明偉醫師表示,「根據患者的描述,一開始是大腳趾頭上出現小傷口,但遲遲沒有癒合。由於缺乏良好的傷口照護,患者的腳便逐漸紅腫,傷口流出滲液,連走路都不方便。」 後續由於感染很嚴重,患者只好接受手術清創,並截掉兩根腳趾。劉明偉醫師表示:「其實,如果患者在發現傷口時便立刻就醫,好好接受治療,應該有機會讓傷口早點癒合,不用面臨截肢的狀況。」

吃出健康

Latest

低鈉飲食真的有效?研究揭示:七天內見效,快速降血壓!

你可能休假時出國個五到七天,想要好好犒賞自己、放縱一下,旅程中不斷吃吃喝喝,尤其喜歡口味重、特別鹹的拉麵、燒肉,一方面你會告訴自己「這是我努力工作後應得的」,「畢竟是休假嘛!只有幾天吃得放縱一點,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或者:「出門在外流汗運動比較多,當然應該要吃的鹹一點吧。」

急救懶人包

Latest

癌症專區

Latest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高血脂恐埋血管疾病危險因子 藥物控制成關鍵

高血脂初期症狀不明顯,常因此埋下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危險因子,尤其近年來有逐漸年輕化現象,根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料顯示,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盛行率達3成,事實上,經檢查確定有血脂異常,必要時可透過藥物控制血脂,如今也有新一代降血脂藥物提供病患更多治療選擇;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李貽恒指出,當高血脂出現症狀時,往往已對血管甚至心臟造成損傷,因此早期發現介入治療是關鍵,如今血脂藥物多元選擇,讓病患更有機會將低密度膽固醇(LDL)控制更理想,達到治療目標。

Read More

醫揭晚期乳癌「基因檢測」重要性 新機轉標靶助精準治療成患者新曙光

根據荷爾蒙受體、第2型人類表皮細胞受體(HER2)的表現差異,乳癌可區分為數種亞型,也有不同的治療策略。其中,罹患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的乳癌患者,可能對傳統治療方式出現抗藥性,導致晚期復發及轉移風險增加。乳癌治療已朝向個人化醫療發展,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周旭桓醫師指出,現可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揪出基因突變位置,如BRCA1/2、PIK3CA、AKT、PTEN等,再搭配相對應的標靶療法,目前也有新機轉藥物,為患者提供更多治療可能。

Read More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Read More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治療可提早啟動!健保給付再升級!
健保擴大骨質疏鬆症藥物給付,放寬至尚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患者,包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合併使用胰島素者
🔹 長期(超過3個月)使用類固醇者
讓治療能更早介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本次由骨科吳凱文醫師深入解說,帶您掌握最新骨鬆防治趨勢!

Read More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

Read More

規律透析卻帶來「癢」無止境 專家教你正向面對尿毒性搔癢症

對70歲的陳先生而言,週一、三、五的血液透析治療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但最困擾他的不是打針或飲食限制,而是「無法停止的癢」。「最嚴重的時候,一天要抓好幾十次,從手臂到背、到大腿,晚上癢到根本沒辦法睡。」陳先生說,他原以為是皮膚太乾,但擦了乳液也沒用,直到向醫師求助後,才被診斷為「尿毒性搔癢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主治醫師柯玫如表示,這種搔癢常發生在慢性腎臟病患者,可能與體內毒素累積、免疫反應、神經傳導異常與皮膚屏障受損有關。不僅讓病人苦不堪言,也可能與焦慮、憂鬱甚至死亡率升高相關。

Read More

長照也能充滿光與希望!心臟名醫林芳郁失智5年 妻林靜芸出書談照護歷程

「每次都說『長照悲歌』,但牌是上帝在發的,我們可以決定怎麼玩。」前衛生署署長、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醫師,曾任台大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亞東醫院等3大醫學中心院長,退休後確診失智症。林芳郁院長的太太、整形外科林靜芸醫師日前發表《謝謝你留下來陪我》一書,分享5年來的照護經驗,期待能為其他照護者帶來光與希望,也表示林院長近況良好,「有慢慢地回來了。」

Read More

類風濕性關節炎恐致肺纖維化,高風險族群宜早期肺功能篩檢,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關節腫痛就診,透過胸部影像檢查,意外發現肺部已纖維化。由於患者平時僅偶爾咳嗽,並未察覺異狀,導致延誤治療時機。」黃建中醫師表示,肺纖維化會讓肺部漸漸失去彈性,嚴重甚至會導致呼吸衰竭,即使初期沒有顯著症狀,若患者具有肺纖維化高風險特性,應盡快進行第一次的肺功能檢查,依據檢查結果持續追蹤,以便及早發現與治療!

Read More

【遠離腦中風生活指南】吸菸列「腦中風」重大危險因子!醫籲無論菸齡長短 立即戒除仍有助預防

一名68歲男性因腦中風住院治療,檢查發現頸動脈狹窄程度已達70%,醫師評估後建議進行支架置放手術,以降低再次中風的風險。患者於2017年5月完成手術,接著按時服藥並積極控制血壓,卻在短短9個月後的追蹤檢查再次發現頸動脈在同一個位置出現狹窄。經過詳細詢問,才發現患者術後仍持續抽菸。醫師與患者和家屬討論後,為他進行第二次支架置放手術。患者也在參與國健署戒菸計畫後成功戒菸,第二個血管支架至今保持暢通,也未再發生中風事件。

Read More

30歲冷氣師傅罹「嚴重氣喘」頻送急診 生物製劑治療半年讓他成功復工

氣喘已成現代社會常見疾病之一。根據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的資料顯示,台灣成人氣喘盛行率介於7.5%至11.5%之間,儘管近年來醫療技術不斷進步,讓氣喘患者的急性惡化率、住院率和死亡率均有下降,但推估目前仍有近10萬人深受嚴重氣喘所苦。這些患者症狀控制困難、容易發生急性惡化,不僅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Read More

健保接軌國際大躍進–肺癌一線『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給付啟動!1+1機轉相輔相成:讓藥效直達腫瘤 成功揭穿癌細胞偽裝! 符合條件之轉移患者第一線不限PD-L1表現即可申請!

依最新111年癌症登記報告,肺癌已蟬聯數十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對國人健康衝擊不容忽視。為提升我國肺癌治療水平,持續接軌國際治療指引,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自民國114年6月1日起,正式啟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L1抑制劑』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之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給付!

Read More
Loading

追蹤照護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