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麻癢痠痛,不動不舒服,面對不寧腿的6大非藥物策略

by | 6 月 19, 2024

下肢麻癢痠痛,不動不舒服,面對不寧腿的6大非藥物策略

「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s syndrome,簡稱RLS)」代表著患者休息時很想動動腿,停止不動反而很不舒服,要活動一下才能緩解,一星期發生個兩、三次以上,尤其傍晚或深夜更常見腿部不時出現不自主收縮感,沒法好好躺著睡覺,一定要起來再動個幾下才舒服點。不寧腿的發生率其實並不低,研究上顯示大約10到20人之間就有一個人患有不寧腿,尤其本身有缺鐵性貧血、腎臟功能不佳、或懷孕的患者,更容易出現不寧腿症狀

想想看,一個人可能本來已經躺到床上去睡覺了,可是躺著躺著,就覺得腳癢癢的,怪怪的,於是開始動來動去,甚至需要下來走幾步路才能改善,這不是很影響睡眠品質嗎?晚上睡不好,白天作息也就有氣無力,生活全都亂了調。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面對不寧腿的六大非藥物策略。

  • 確定儲鐵狀態,根據需要補充鐵質

所有的不寧腿患者都應該先確認是否有缺鐵性的問題。如果身體儲備的鐵質不足,即使患者沒有貧血問題,也可能會出現不寧腿症狀。因此目前建議,無論患者抽血報告是否有貧血,都應該安排不寧腿患者早晨空腹抽血,確認血清鐵蛋白、鐵、總鐵結合力和轉鐵蛋白飽和度百分比。

面對不寧腿的六大非藥物策略

結果若有缺鐵問題的話,務必要以口服藥物或針劑補充足夠的鐵質。如果血清鐵蛋白濃度小於75μg/dL且轉鐵蛋白飽和度低於45%,則每隔1至2天在空腹時口服鐵劑和維生素C。目標是患者不寧腿症狀減輕,且血清鐵蛋白濃度至少大於100μg/dL。繼續補充口服鐵劑時的安全最高上限為300μg/dL。

如果轉鐵蛋白飽和度低於45%,且有胃腸系統疾病、減重手術或慢性炎症狀況,無法充分吸收口服鐵劑;或是吃了鐵劑後會很不舒服,或經過三個月口服鐵劑補充還是沒改善症狀的話,則可以考慮靜脈注射來補充鐵質。

  • 考慮其他同時發生的睡眠障礙

不寧腿患者可能同時存在著其他種類的睡眠障礙。當睡眠變得碎片化或常常睡眠不足,又可能會再度加重不寧腿綜合症。所以當患者出現不寧腿症狀時,也要評估整體睡眠狀況。例如患者可能因為憂鬱、焦慮或行為問題,例如平常過量攝入咖啡因,或是太晚攝入咖啡因等而導致失眠,就需要先想辦法改善這些狀況。

有些患者則是同時存在著睡眠呼吸中止的問題,如果先進行適當檢查,並進行治療。依據過往經驗,如果好好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常常可以改善不寧腿綜合症,並從而消除患者對藥物的需求。

當然,所有不寧腿患者都要有好的睡眠習慣,例如養成規律的上床時間,睡前不要吃大餐,午覺少睡一點。

  • 考慮本身使用的藥物
面對不寧腿的六大非藥物策略

若患者出現不寧腿症狀,醫師別忘了替患者檢查,看看是否現在使用的藥物中會有造成不寧腿,或容易惡化不寧腿症狀的。目前較常見會加重不寧腿的幾個藥物包括了抗憂鬱劑,抗精神病用藥,阻斷多巴胺的止吐藥,有鎮靜作用的抗組胺藥。若患者平時使用了這幾個用藥,且有不寧腿症狀,可以考慮在不對患者造成傷害的前提下,停用這些藥物,或選用其他替代藥物(例如不寧腿患者需要用抗憂鬱劑時,可以用bupropion),並觀察患者症狀是否改善。

  • 減少無聊

臨床上觀察到若平時比較常進行需要專心的活動,例如打電動、玩填字遊戲、玩數獨,比較不容易患有不寧腿。所以,雖然機轉不明,但不寧腿患者可以試著在清醒時「減少無聊」,多多進行提高精神警覺的活動,讓頭腦有需要專心致力的機會,而不是只是一路放空。如果你偶爾會有不寧腿發作,不要只是放空追劇,不妨專心地做些創作,或多完一些動腦遊戲吧。

  • 戒除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
面對不寧腿的六大非藥物策略

戒除咖啡因、酒精、及尼古丁,也能有助於改善不寧腿的症狀。假使一時半刻之間你實在戒不掉,也要記得至少不要在睡前幾個小時引用咖啡因、酒精,或使用尼古丁。

  • 適量運動與伸展

建議不寧腿患者每天都要運動!到公園走路走個三十分鐘,或是騎騎腳踏車、游泳,都是不錯的選擇。每天早晨起床與晚上睡覺之前,都要特別著重在伸展腿部肌肉,晚上如果有時間的話,先讓腳泡個溫水,再用乳液按摩腿部。不寧腿是種感覺運動神經障礙,適當的運動與伸展、按摩是能減輕症狀的。請參考「腿部全方位深度伸展放鬆,快速好上手」。

不寧腿代表著有移動肢體的衝動,且這個衝動於在晚上、夜間更容易發作,在休息時更為明顯,並在運動時緩解。有些患者是間歇性出現不寧腿,這時採取以上的非藥物策略並加以改善,是很有幫助的。假使患者已經是長期受不寧腿之苦,還是要就診並考慮藥物治療才行。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60多歲的肺癌患者,需要長期接受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葉育雯醫師表示,「雖然治療成效很不錯,但因為患者的血管條件不佳,所以每次打針和抽血都成為了挑戰,接受靜脈注射後也常出現瘀血的情況。」

PD-L1免疫抑制劑是肺癌治療的重要武器,能夠降低死亡風險、提升存活率;現在劑型進化出現皮下注射給藥,在相同的療效下,能大幅將注射時間縮短至僅約10分鐘,不須留置針頭或人工血管,降低疼痛感,因此能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患者反覆出現腹瀉與腹痛,曾經在多家醫院接受治療。後來又因為發現直腸腫瘤合併肝轉移,而接受切片檢查。」王照元教授表示,「病理報告顯示,患者的腫瘤是神經內分泌瘤,大家才曉得原來導致反覆腹瀉與腹痛的主因是後腸神經內分泌瘤。」

經過討論後,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後續也使用體抑素類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 SSA)治療,減少腫瘤分泌相關荷爾蒙,幫助緩解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由此可知神經內分泌瘤的診斷、治療都相當具有挑戰性,往往需要多專科的配合,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成效。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一位50歲女性,身高162公分,原本體重約50公斤。因為更年期的關係,她在一年半內體重增加至75公斤。」鄭以勤醫師表示,「患者表示自己容易感到飢餓,即便吃飽後,很快又想進食。」

經過檢查,確認沒有其他代謝性疾病後,患者選擇接受無痕胃拉提手術(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無痕胃拉提手術是利用胃鏡在胃內進行縫合,大幅縮減胃容量。術後,患者的食量明顯減少,食慾也降低。在飲食及運動的配合下,她的體重已降至60公斤以下,生活品質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