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解決體重問題不再是孤獨奮戰!」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ESG)透過內視鏡將胃部縫合成較小的「袖狀」形狀,達到減少食量、減輕體重的效果,且不留下體表疤痕,而相比傳統減重手術,恢復期短、安全性高。
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資料,一半以上的癌症病人都會有疼痛症狀,而難以忍受的身體疼痛,會影響生活飲食、睡眠、日常活動、社交,甚至是治療。透過「疼痛程度評估量表」來評估疼痛分數!把痛說出來,幫助醫師治療你的疼痛問題。
SMA是一種體隱性遺傳退化性的罕見疾病,因為無法製造完整SMN蛋白,導致脊髓運動神經元退化,造成患者全身肌肉無力及萎縮,且漸進性失去全身自主運動、咳嗽、吞嚥等功能。及早接受治療,才能幫助患者達到較佳的預後。
過往肝癌晚期治療受限於無法手術移除肝癌腫瘤,且不適合進行全身性化療,故第一線治療以單一標靶藥物為主。隨著醫療進步,肝癌治療已發展出加入免疫藥物的組合治療選擇,其中,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組合的出現,有更高機會提升反應率,延長肝癌存活率,並增加腫瘤縮小機率,甚至有機會接受根除性治療。此外,臺灣健保接軌國際趨勢,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已納入健保肝癌晚期一線治療給付,減輕肝癌晚期患者經濟負擔!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LBCL)不易察覺,等發現時大多晚期,癌細胞已瀰漫在整個淋巴系統,影響全身器官造成死亡。儘管在治癒率相對其他癌症高了很多,但進一步提升痊癒、根治復發與難治型患者一直是此領域發展的目標。本專題特別邀請多位血液腫瘤科醫師,就DLBCL各線「快速」、「精準」的新治療趨勢做介紹,期望病友與親屬能堅定信心與醫師討論,共同以最適治療方式,終止惡化並找回痊癒的力量。
對早期肺癌病友來說,了解早期肺癌術後治療趨勢,選擇適合自身的治療方式,才能有更高機會降低復發風險,擺脫肺癌威脅!
因此,本專題特別邀請全台肺癌名醫,為讀者詳解已被廣泛應用於肺癌各期別,以及小細胞肺癌的免疫治療–免疫檢查點PD-1/PD-L1治療。
荷爾蒙治療廣泛,且治療疾病多元,最常見為小兒性早熟、乳癌及攝護腺癌的治療,荷爾蒙治療主要以針劑為主,非一次性治療就能完成,因此選擇疼痛感較低的細針頭,施打部位增加,減少疼痛,降低內心恐懼感,便能在治療的成效之餘,也相對提高治療的品質。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目標以「病灶幾乎清零」或「癢感近乎消失」,幫助患者長期穩定控制病情。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每天只需要服藥一次,隔天就能立即止癢,經一定時間穩定治療多數病患能達到預期目標。
血糖剛開始超標時,患者幾乎都沒有任何不適,大家常聽到的「多吃、多喝、多尿」三多症狀,往往要到血糖值高到一定程度才會跑出來。當血糖值超標,身體就像泡在糖水裡,全身器官都會受影響。
目前的抗病毒藥物已可有效降低並控制愛滋病毒量,根據研究證實,當愛滋感染者接受穩定服藥治療,讓病毒量低到偵測不到達六個月以上,便不會把愛滋病毒傳給性伴侶,這就是國際重要共識「U = U」。
乳癌治療已進入個人化治療的時代,即使是晚期、轉移性乳癌,仍可透過CDK4/6抑制劑、PARP抑制劑等藥物的幫忙,有效控制病情、維持生活品質,讓病友在抗癌的路上走得又長又遠!
血管系統在身體各處穿梭,讓血液能攜帶氧氣、養分到各個器官,是極重要的輸送網路。不過,隨著年歲增長,血管會逐漸失去彈性,血管的構造也開始產生變化,大的血管可能膨大變形,小的血管疾病則可能阻塞不通。
多囊腎初期並沒有特別的症狀,很容易被忽略。如果年輕發生高血壓,長期莫名發生腰痠、腹痛、反覆發生尿道感染等症狀,或是父母、家中親戚是多囊腎患者,一定要到腎臟科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延緩腎臟功能惡化的速度喔!
白內障是因為水晶體霧化,使進入眼睛內的光線被分散,而造成視覺模糊不清,手術是目前唯一能有效治療白內障的方法,將老化、混濁的水晶體移除,並置入人工水晶體恢復視力。人工水晶體有很多種,挑選重點看這裡。
退化性關節炎是極常見的問題,隨著年紀越大,盛行率也越高。倘若保守治療的成效有限,便須考慮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經過多年發展,人工關節的手術、設計、材質、輔助工具已相當進化,讓治療成果提升許多。
約有一半的慢性腎病變患者會面臨「蛋白質熱量耗損」問題,患者容易感到噁心、嘔吐,體重減輕等。蛋白質熱量耗損會影響生活品質,使住院率、死亡率上升,蛋白質熱量耗損是慢性腎臟病患之重要預後指標。
所有的癌症都可能發生癌症骨轉移,其中,又以攝護腺癌、非小細胞肺癌、乳癌、多發性骨髓瘤這四癌的患者為高風險族群。當癌細胞轉移到骨頭後,遭侵犯的骨骼變得越來越脆弱,進而引發骨骼疼痛、脊神經壓迫、病理性骨折等骨骼併發症。
與化學治療相比較,生物藥物有更高的專一性,能減少副作用、提升治療成效。生物相似性藥具有藥價較低的優勢,有助減輕醫療費用的負擔,讓更多患者有機會接受標靶治療、有更好的預後,並減少復發的風險。
癌症治療過程中,食物和藥物同樣重要。若是營養不良,出現副作用的機會增加、副作用的嚴重度也上升。可能因為對治療耐受度不佳而必須調整劑量或甚至終止治療。使整體治療效果、存活率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