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不高,好煩惱!提前佈局長高黃金期,最大化增值兒童成長的生長激素治療解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by | 9 月 30, 2024

長不高,好煩惱!提前佈局長高黃金期,最大化增值兒童成長的生長激素治療解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幾年前有位12歲的男生,來就醫時身高只有135公分。」亞東紀念醫院小兒內分泌科高銓宏醫師指出,「追蹤發現,他一年長高不到4公分。進一步檢查後,確定診斷為生長激素缺乏症。」

雖然診斷生長激素缺乏症,也準備向健保申請生長激素治療,但是患者卻沒有回診。高銓宏醫師說,幾年後,患者再度回到門診,身高只有150公分,當時X光檢查顯示骨齡已經超過15歲。當男生的骨齡達16歲後,幾乎無法再長高,所以150公分大致就是他的成人身高了,錯過治療期,真的非常可惜。

高銓宏醫師提醒,在成長過程中,務必密切關注,定期記錄身高,若發現身高矮小,便要及早就醫。倘若延誤治療,恐影響將來成年身高。

小朋友的生長速度在各個階段會不太一樣, 嬰兒一年可以成長25公分,2至3足歲時,一年可以長10公分;3歲以後到青春期前,每年大概成長4-6公分;進入青春期後,生長速度又會加快。高銓宏醫師說,如果發現3歲以上小朋友一年長高不到4公分或身高、體重在兒童生長曲線圖中落後,建議要至兒童內分泌科檢查。

密切關注把握長高黃金期

別等到青春期才發現 常常為時已晚

身高的成長跟時間非常相關,臨床上會以X光片來評估當下骨齡。一般而言,男生在骨齡16歲,女生在骨齡14歲時身高就會停止成長。高銓宏醫師說,及早發現、及早介入,才能達到較理想的成年身高。

執業近二十年來,我發現近年小朋友青春期有提早的現象,「現在女生大概在小學三、四年級,男生大概在小學五、六年級開始進入青春期,逐漸出現第二性徵,例如乳房發育、睪丸變大等,但時常並不明顯,通常察覺到時已經是發育一段時間了」,高銓宏醫師說,「因此,建議家長應該要時常觀察兒童身高跟生長速度,與同齡兒童生長曲線比較,看小朋友落在曲線什麼位置,若有異常可以至專科檢查骨齡,了解小朋友成長的狀況。」

幫助長高,可以這樣做

除了密切關注身高,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可能影響身高的因素,例如飲食、睡眠、運動等,高銓宏醫師解釋,飲食方面要營養均衡,避免甜食、含糖飲料;睡眠方面建議要在晚上十點前就寢,維持充足睡眠;規律運動也可以刺激骨骼生長。

如果在調整生活後,生長速度還是比較慢,或者確定診斷為生長激素缺乏症,可以考慮使用生長激素治療。高銓宏醫師說,生長激素治療是在每天睡前以皮下注射方式補充生長激素一般會持續使用二年至三年。接受生長激素治療必須經過詳細的檢查與評估,治療過程中也需要定期回診,回診時會測量身高、體重、骨齡或一些血液檢查,幫助醫師調整生長激素的劑量。」生長激素治療是需要家長跟小朋友們耐心的一種治療。

幫助長高,可以這樣做

生長激素治療的成效在全球已普遍獲得認同,臨床結果,以生長激素缺乏的兒童為例,治療前兩年的身高大致可達到每年成長8至10公分左右,甚至10公分以上,第三年開始,每年可長高7、8公分。高銓宏醫師說,

「曾經有位緬甸患者特地來台灣就診,他在6歲時身高僅96公分(非常矮小),體重12公斤。」高銓宏醫師說,「確定診斷為生長激素缺乏症後,開始接受生長激素治療,第一年大約長高了12公分,成效相當顯著,也持續接受治療。」

什麼是生長激素治療

目前可以向健保申請生長激素治療的疾病包括生長激素缺乏症、透納氏症、普瑞德威利症候群跟一些基因缺失症像SHOX Deficiency等。高銓宏醫師說,在台灣跟歐美日本,生長激素治療已有非常多年的臨床使用經驗,在依照醫師指示下使用,副作用並不多。現在生長激素的針頭都很細,注射時僅有輕微痛感,小朋友大多可以接受。若懷疑有身高矮小的狀況,一定要盡快就醫,珍惜這段最有機會長高的時光。

高銓宏醫師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60多歲的肺癌患者,需要長期接受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葉育雯醫師表示,「雖然治療成效很不錯,但因為患者的血管條件不佳,所以每次打針和抽血都成為了挑戰,接受靜脈注射後也常出現瘀血的情況。」

PD-L1免疫抑制劑是肺癌治療的重要武器,能夠降低死亡風險、提升存活率;現在劑型進化出現皮下注射給藥,在相同的療效下,能大幅將注射時間縮短至僅約10分鐘,不須留置針頭或人工血管,降低疼痛感,因此能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患者反覆出現腹瀉與腹痛,曾經在多家醫院接受治療。後來又因為發現直腸腫瘤合併肝轉移,而接受切片檢查。」王照元教授表示,「病理報告顯示,患者的腫瘤是神經內分泌瘤,大家才曉得原來導致反覆腹瀉與腹痛的主因是後腸神經內分泌瘤。」

經過討論後,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後續也使用體抑素類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 SSA)治療,減少腫瘤分泌相關荷爾蒙,幫助緩解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由此可知神經內分泌瘤的診斷、治療都相當具有挑戰性,往往需要多專科的配合,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成效。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一位50歲女性,身高162公分,原本體重約50公斤。因為更年期的關係,她在一年半內體重增加至75公斤。」鄭以勤醫師表示,「患者表示自己容易感到飢餓,即便吃飽後,很快又想進食。」

經過檢查,確認沒有其他代謝性疾病後,患者選擇接受無痕胃拉提手術(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無痕胃拉提手術是利用胃鏡在胃內進行縫合,大幅縮減胃容量。術後,患者的食量明顯減少,食慾也降低。在飲食及運動的配合下,她的體重已降至60公斤以下,生活品質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