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休息都會喘!末期心臟衰竭,心室輔助器治療解析,心臟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by | 1 月 10, 2024

連休息都會喘!末期心臟衰竭,心室輔助器治療解析,心臟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那是一位66歲的女士,因為末期心臟衰竭而喘得很厲害,經常需要住院治療。」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外科鄭羽廷醫師指出,「由於年紀較大無法接受心臟移植,所以在詳細討論後,決定安裝持久性心室輔助器。」
接受手術後,患者順利出院,心臟衰竭的症狀大幅改善,體力與活動力也明顯提升,目前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鄭羽廷醫師說,對於末期心臟衰竭,心室輔助器是一個治療選項,有助改善生活品質。
心臟是重要的幫浦,負責將血液送往全身。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外科劉國聖醫師解釋,當心臟衰竭時,身體各個器官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供應,而導致許多症狀,例如心悸、胸悶、容易疲倦、活動會喘、躺平會喘、下肢水腫、夜間頻尿、記憶變差等。
心臟衰竭警訊
有許多原因可能導致心臟衰竭,鄭羽廷醫師說,包括心肌梗塞、瓣膜性心臟病、心肌炎、心肌病變、心律不整、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
什麼是晚期心臟衰竭? 
隨著心臟功能惡化,會漸漸進展為晚期心臟衰竭。鄭羽廷醫師說,患者的活動受到嚴重限制,連從事刷牙、吃飯、洗澡等日常活動都有困難。
患者可能反覆住院,需要使用強心藥物,才能夠改善症狀。鄭羽廷醫師說,如果在過去一年內,有因為心臟衰竭住院超過一次,就算嚴重的狀況。
因為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供應,全身器官都可能受損,肝臟功能、腎臟功能皆會變差。鄭羽廷醫師說,心臟衰竭常會造成心律不整,可能需要電擊去顫治療。
患者的血壓會偏低,心跳會加快,即便使用高劑量利尿劑,患者還是會水腫。鄭羽廷醫師說,目前有很多藥物能夠改善心臟衰竭的症狀,延長患者的存活。倘若藥物皆已達到較高的劑量,患者仍持續有症狀,或左心室射出分率<35%,便要進行晚期心臟衰竭治療評估。
心室輔助器幫助改善生活品質
末期心臟衰竭患者必須考慮進行心臟移植,然而心臟捐贈的機會相當有限,且有年齡的限制。劉國聖醫師指出,目前有另一個可行的方式是安裝「心室輔助器(VAD,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心室輔助器是個能夠植入體內的裝置,可提供患者暫時性的循環輔助。
心室輔助器幫助改善生活品質
心室輔助器常安裝於左心室,協助將充氧血輸送到全身,恢復血液循環。劉國聖醫師說,術後會有一條電線穿出皮膚拉到體外,只要連接控制器與電池,便能讓心室輔助器運轉,取代心臟功能。
心室輔助器能夠大幅改善心臟衰竭的症狀,若狀況穩定,患者便可以帶著心室輔助器回家。鄭羽廷醫師說,心室輔助器的體積很小,不會對日常生活、活動造成太大影響。
因為可以改善心臟衰竭的症狀,能讓患者行走更遠的距離,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劉國聖醫師說,目前使用心室輔助器的兩年存活率約80%,已經和心臟移植的兩年存活率相近。對於長期等待心臟移植或不適合心臟移植的患者而言,心室輔助器是另一項治療選擇。
安裝心室輔助器後,患者要每天測量心跳、血壓、體重,也要記錄心室輔助器的轉速、流量等參數。鄭羽廷醫師說,如果裝置出現警示,或有任何狀況都可以隨時與個案管理師聯繫。
心室輔助器日常照護重點
日常照護方面要每天要更換電池,小心執行傳動系統傷口換藥。鄭羽廷醫師說,請不要游泳、或泡溫泉、泡澡,以避免感染。
安裝心室輔助器後,請遵照醫囑服用抗凝血劑和心臟衰竭的藥物。劉國聖醫師叮嚀,就醫時要主動告知醫護人員有安裝心室輔助器,不可以做核磁共振檢查(MRI)。
貼心小提醒
心臟衰竭可能出現多種症狀,例如心悸、胸悶、容易疲倦、活動會喘、躺平會喘、下肢水腫、夜間頻尿、記憶變差等。鄭羽廷醫師說,若有相關問題,應及早至心臟科檢查,及早治療。
若已進展到晚期心臟衰竭,便要進行晚期心臟衰竭治療評估。劉國聖醫師說,在等待心臟移植期間,或不適合心臟移植的患者,可考慮安裝心室輔助器,幫助改善症狀,提升生活品質!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