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損增加失智風險!醫分析有4影響機制 「聽力X失智白皮書」盼提升認知

by | 10 月 8, 2024

聽損增加失智風險!醫分析有4影響機制 「聽力X失智白皮書」盼提升認知

記者:吳儀文、林宗憲報導

聽損若未矯正,長期下來可能會增加失智症風險。國際失智症協會(ADI)將每年9月21日訂為「國際失智症日」,19日台灣首份「聽力X失智白皮書」也正式發布。

為提高民眾防護意識,台灣聽力語言學會、中華民國聽力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工研院、台灣失智症協會、台大醫院耳鼻喉部等,在2024台灣聽力與失智白皮書發布會上共同倡議「預防失智 從聽開始」,鼓勵民眾早期發現、早期介入聽力問題,並呼籲政府應將聽力篩檢納入失智症防治政策中。

聽損未矯正不只影響聽力 4影響機制增加失智風險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研究顯示,影響失智的成因中,聽力損失風險因素佔8.2%,排名第一。聽力損失與失智症風險有所關聯,台大醫院耳鼻喉部吳振吉醫師表示,目前看起來二者之間有以下4影響機制:

1. 聽損本身會影響中樞聽覺路徑、大腦聽覺皮質等。
2. 聽覺變差後,腦部其他區域必須代償性地彌補聽覺不足,因此增加其他大腦區域的認知負擔。
3. 聽力損失會讓人與外面環境隔絕,導致病人有些憂鬱、社交隔離的情形,也會加強失智退化。
4. 失智、聽損有共病的機制,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這些共病會讓聽損與失智症串聯在一起。

聽力X失智白皮書盼提升認知 籲防治政策納入聽篩

9月21日是國際失智症日,台灣第一份「聽力X失智白皮書」也在近期正式發布,希望能提高國人對失智症的認識,並建議政府應將聽力篩檢納入失智症防治政策中,幫助早期發現、早期介入。

吳振吉醫師認為,白皮書發表後會讓民眾更重視聽損、重視失智,也更重視兩者之間的關聯,聽損不論在老年族群或一般族群,都是盛行率非常高的疾病,現在已發現聽損跟大腦功能有顯著關係,因此讓社會大眾更重視聽損及其相關疾病非常重要,未來也應更重視早期篩檢、介入,目前小朋友的聽力篩檢做得非常確實,不過年長者甚至是一般成年人也應更重視這部分,才能更早期介入、早期治療。

及早發現、介入聽損 選擇適合的改善方法降失智風險

目前聽損根據不同的成因及嚴重度,有不同的改善方法。吳振吉醫師說明,聽損的原因以退化最為常見,年輕族群常暴露在3C產品下也會加速退化,處置會根據聽損程度而有所不同,中度聽損可以考慮使用助聽器,但聽損非常嚴重就須考慮植入人工電子耳。

聽覺問題越早介入越好,吳振吉醫師認為,若聽力程度為30分貝左右,其實如果有需要的話也可以及早使用助聽器,聽力程度如果為7、80分貝,助聽器使用沒那麼好的話,也可以考慮植入人工電子耳。

民眾若有聽力問題應盡早就醫評估,選擇適合的治療、矯正方法,降低未來失智的風險。吳振吉醫師表示,只要聽力能矯正到跟一般人差不多的程度,失智風險大概就能降低到跟一般人差不多,提醒民眾若注意到日常生活對話聽得沒那麼清楚、電視要開得很大聲、門鈴聲或汽車倒車聲音等聽不到,這都是聽損前兆要特別注意。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人工水晶體是術後視力的重要關鍵,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能夠延長視覺景深,達到連續視力,增加生活便利性。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50cm)的視力,滿足多數人的日常用眼需求,減少配戴眼鏡的機會,提升術後滿意度。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我們常說的「中風」代表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導致腦部沒有氧氣而失能。而一般口語所說的「小中風」,代表著短暫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為TIA),其實原理也是像中風一樣,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只是症狀沒有持續很久,在24小時內,腦部的血液循環自行恢復。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運動有許多好處,就曾有研究說,運動能幫助降低200種以上的疾病風險。無論為了你的心臟、血壓、腰圍、脂肪肝,運動都是必要的。甚至對於維持大腦運作與思考清晰,運動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當我們進入高齡社會後,沒人希望自己是在中老年時被慢性病纏身,運動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言喻。...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當外面空氣品質不佳,不適合室外運動時,你可以在家做做舒活筋骨的有氧伸展,確保大關節都有適當的活動度。每天練習也非常適合,無論你用此作為一天的開始或結束,都能讓身體感覺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