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健康醫療網

「壞膽固醇」成心血管疾病推手!快了解血脂控制目標 及早落實初期預防

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統計,2020年全台就診的糖尿病患者超過258萬名,且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糖尿病往往伴隨著高血脂,而血脂異常通常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台灣動脈硬化暨血管病醫學會王宗道理事長提醒,低密度膽固醇(LDL-C)過高是造成血管阻塞和動脈硬化的主因,可能導致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定期健檢、透過適當藥物及早控制血脂,對預防上述疾病的發生至關重要。

Read More

早期肺癌手術可能只是第一步!醫:基因檢測+標靶治療有望大幅降低復發率

肺癌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之首,尤其早期肺癌在手術後的預後、復發與存活率,對病人而言至關重要。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肺癌診治研究中心副院長張基晟醫師指出,隨著台灣肺癌篩檢普及,早期肺癌的比例大幅提升,根據資料顯示,目前約45%的肺癌病人診斷時的期別為第一至第三期,還有機會接受手術治療。雖然手術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但術後的治療與追蹤,更攸關病人的長期存活與生活品質。

Read More

重拾健康腿部!靜脈曲張治療「新微創技術」當日返家、免穿彈性襪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靜脈曲張的治療方式也持續創新。傳統的靜脈曲張手術雖然有效,但患者對術後疤痕、恢復時間及術後照顧仍然存在顧慮。幸運的是,微創治療技術的出現為患者帶來了新選擇。膠水療法為一種新型治療方式,不僅能夠有效解決靜脈曲張問題,還能大幅減少手術中的不適與術後穿戴彈性襪的困擾。

Read More

急診主動脈剝離病例多!部桃醫建立專業醫療團隊 加強區域聯防迎戰

從今(2025)年年初開始,全國各大醫院急診室都面對人滿為患的嚴峻挑戰,其中「主動脈剝離」為急診室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主動脈剝離是「無聲的殺手」,發作前一般無明顯先兆,若延誤治療極有可能導致患者送命,提醒吸煙者、三高疾病患者等要提高警惕。近年來部桃也持續精進成人心臟血管疾病的診療,以因應不斷攀升的醫療需求。

Read More

只有高齡母生育有風險?國衛院研究:男性越晚生 孩子思覺失調越早發病

現今國人晚婚、晚生越來越普遍,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112年平均生育年齡母親為32.4歲,父親為34.6歲,32年來分別上升了5.2歲和4.3歲。不少人擔憂高齡媽媽產子可能影響母子健康,那男性越晚當爸又是否有風險?國衛院日前發表研究就證實,父親生育年齡越高,確實可能影響子代的精神健康。

Read More

不是一般乾癬!「全身膿疱性乾癬」恐致器官衰竭 勿輕忽皮膚膿疱、脫屑

60多歲A女士因皮膚膿疱、全身紅皮等情況困擾好幾年,雖然她曾前往診所就醫短暫治療後皮膚症狀有所改善,但過沒多久全身性的膿疱又再次出現,她到處求醫繞了一大圈都無法讓皮膚病灶獲得長期且有效的控制,遍佈全身的紅皮、膿疱又伴隨發燒症狀反覆發作都無法有效獲得緩解讓她相當恐慌,輾轉各處後來到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許修誠醫師的門診,經醫師評估病灶的情形研判A女士應該是罹患「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簡稱GPP)」。

Read More

追蹤照護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