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原因造成低血鉀,不處理會心律不整,肌肉無力

by | 5 月 24, 2024

五大原因造成低血鉀,不處理會心律不整,肌肉無力

「我覺得全身沒什麼力氣。」元貞來到急診:「而且心臟也有點不舒服。」

檢傷護理人員替元貞測量血壓心跳,發現元貞的血壓低,心跳不穩定,趕緊請醫師過來診治。

「最近有吃壞肚子,腹瀉嘔吐,還是有什麼其他不舒服嗎?」醫師問。

「唉,」元貞有點欲言又止,但終究還是開口:「我最近很想趕快減重,所以吃了幾天的利尿劑。」

「你的血液中鉀離子濃度很低,只有2.8,難怪你會心律不整又全身無力。」等到抽血報告出來,醫師告訴元貞:「我們得趕緊好好補充,讓身體回復功能。下次絕對不能再這樣自己亂吃藥囉。」

礦物質溶解後進到體液時,若帶有電荷,稱為電解質。身體必須要有電解質,才能進行各種功能。細胞內最多的陽離子就是鉀離子,所以鉀離子對生物執行各項功能至關重要。

我們可以從飲食中攝取到鉀離子,其中九成經由腎臟排出,一成經由腸胃道排出,所以腎臟功能對維持平穩的血液中鉀離子濃度是很重要的。另一件值得提到的事情是,鉀離子可以通過細胞膜,進出細胞。鉀離子通常待在細胞內,而我們能檢測到的,是血液裡,也就是細胞外的鉀離子濃度。所以,血液中的鉀離子濃度不太能代表體內鉀離子的總量。

不過,我們還是需要認真看待血液中鉀離子濃度。當血液中鉀離子的濃度太低,可能是攝取變少,排出變多,或是鉀離子移動到細胞內造成的。我們分別來看看:

低血鉀的原因

從食物攝取變少,或排出太多,或是鉀離子移動到細胞內,都會導致血鉀降低:

  • 攝取減少:吃的太少,例如正在節食之中,或是患有厭食症、飲食失調。或是遇到飢荒。
  • 尿液流失:大部分的利尿劑都會排出愈多的鉀離子,因此使用利尿劑的話,很可能會造成低血鉀。少數患者是因為本身罹患「醛固酮增多症(hyperaldosteronism)」,身體傾向保鈉排鉀,在過濾尿液時會留住鈉離子,排出鉀離子;於是血中鈉離子濃度上升,鉀離子濃度下降。還有一些少見的基因遺傳疾病會影響腎臟功能,導致從尿液流失過多鉀離子。
  • 腸胃道流失:因腸胃炎、霍亂而不斷拉肚子、嘔吐,也很容易流失電解質。腹瀉不僅讓人脫水,還會直接流失很多鉀離子。嘔吐則是較為不同的機轉。在嘔吐物裡,胃酸的鉀離子含量並不多,但因為吐太多胃酸會導致代謝性鹼中毒,腎臟會因此代償,排出更多的鉀離子。
  • 汗水流失:天氣太熱時做了運動、勞動,例如在大太陽下跑馬拉松、做勞力工作,而流失過多汗水。
  • 進到細胞內:當鉀離子從血流進到細胞內的話,血液的鉀離子濃度就會降低。糖尿病酮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滲透壓時,醫師會使用持續胰島素輸注來降低血糖(葡萄糖從血液中往細胞內移動),但同時也會讓鉀離子往細胞內移動,因此產生低血鉀。另外一個類似的狀況是提高了β腎上腺素活性,例如急性心肌梗塞、使用氣管擴張劑、或酒精戒斷時,都會讓體內β腎上腺素活性增加,鉀離子從細胞外往細胞內流動,血鉀於是降低。還有一個較少見的原因是急性白血病時細胞大量複製,亦會讓血鉀減少。

(補充:嚴重的COVID病情也會出現低血鉀,但機轉目前不明。)

如果只是輕微的低血鉀,不一定會有症狀。只不過,我們的心臟、神經、肌肉要好好工作,都需要鉀離子。因此當血鉀過低的時候,患者出現以下症狀:

  • 最常見的症狀是患者感到肌肉無力與非常疲倦
  • 肌肉活動不佳,於是便秘
  • 心臟的節律異常,患者感到心悸,出現心律不整。
  • 肌肉無力後,更嚴重的會出現抽筋、痙攣、甚至癱瘓。
  • 神經刺痛與麻木感。
  • 低血鉀嚴重時會頭重腳輕,血壓下降。也可能出現幻覺,精神狀況變差。
低血鉀的症狀

抽血檢查就可以了!

正常成人的血中鉀離子濃度界在3.5 to 5.2 mmol/L,若抽血結果顯示數值界在3.0到3.5數值mmol/L之間,屬於輕微低血鉀。在3 mmol/L以下的話都是比較嚴重的低血鉀。

當然,抽血的時候不會僅檢查鉀離子一樣,通常會同時檢測其他的電解質與腎臟功能。若有低血鉀,最好要做個心電圖確認是否有心律不整的問題。

面對低血鉀,最主要是找到引發低血鉀的原因,並做出應對。

  • 假如原因是攝取太少,吃的不夠好,要記得多從水果、蔬菜、瘦肉、魚類、豆類補充香蕉,橘子,火雞胸肉,深綠色葉菜,菠菜,納豆,馬鈴薯,地瓜,瘦牛肉,鮭魚等都是很好的攝取來源。你會發現,許多健康高纖的食物都是高鉀食物。如果已經患有嚴重的厭食症或飲食失調,還是要趕快就醫治療。
許多健康高纖食物都富含鉀離子
  • 假如是因為腹瀉、嘔吐從腸胃道流失過多的鉀離子,記得若腹瀉、嘔吐症狀持續超過24小時,還是要趕快就醫。
  • 不要自行濫用利尿劑。
  • 假如本身有糖尿病,務必好好控制血糖,避免血糖衝高爆表後需要使用大量胰島素而導致鉀離子不穩定。
  • 依據醫師指示補充鉀離子的錠劑或接受靜脈輸液。

萬一,您的狀況並不是低血鉀,而相反的是需要擔心高血鉀,例如是個患有腎臟疾病而需要控制鉀離子攝取量的人。請看以下:

醫師教你挑蔬果,讓鉀離子剛剛好

鳳梨不再是低鉀水果?搞懂水果含鉀量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人工水晶體是術後視力的重要關鍵,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能夠延長視覺景深,達到連續視力,增加生活便利性。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50cm)的視力,滿足多數人的日常用眼需求,減少配戴眼鏡的機會,提升術後滿意度。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我們常說的「中風」代表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導致腦部沒有氧氣而失能。而一般口語所說的「小中風」,代表著短暫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為TIA),其實原理也是像中風一樣,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只是症狀沒有持續很久,在24小時內,腦部的血液循環自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