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孩高燒不斷、草莓舌、紅疹脫皮的「川崎式症」

by | 6 月 6, 2024

讓小孩高燒不斷、草莓舌、紅疹脫皮的「川崎式症」

當一個小孩發高燒,手腳腫腫的,眼睛超紅充滿血絲,任誰看都會覺得:「啊,這次感冒這麼嚴重啊?!」然而,這次我們要討論的,可不是一般的小感冒,而是「血管發炎」導致的「川崎氏症(Kawasaki disease)」

川崎氏症通常影響小於五歲的兒童,而且此病容易發生在東亞。大家看看這個病名大概就猜得到!日本小兒科醫師川崎富作從1961年就開始注意到這些不尋常的患者,但剛開始在學會報告時,資深醫師們並不相信這是個「新疾病」。直到於川崎醫師1967年提出了一份共50名案例的論文,用生動的文字詳細說明患者症狀,並以手繪圖記錄患者紅疹。此文一出,日本各地的醫師紛紛回應:「是啊,我也有看過類似這樣的案例。給抗生素也不改善,小孩還是一直發燒。」過了幾年,由眾醫師組成的委員會才證實此病症起因於「全身血管的發炎」,而非感染,並命名為「川崎氏症」。

川崎氏症的特色是高燒不斷,一燒起來都是攝氏39度到40度之間,就算看了醫生,服用了一些像普拿疼、布洛芬等退燒藥物,或是使用抗生素,也沒辦法真正退燒

緊接著高燒的則是眼睛紅,但是不會痛,也沒有太多分泌物。然後家長也會注意到小孩的口腔變化。舌頭變紅、變腫,而且舌頭上一點一點的突起也很明顯,於是被稱為「草莓舌」。嘴巴的黏膜腫脹發紅還會裂開、出血。

醫師檢查時,可以在患者脖子處摸到腫大的淋巴結,但這些腫大的淋巴結很少造成疼痛。燒到第五天的時候,患者的手掌、腳掌、和私密處皮膚都可能起紅疹,到第二個星期時手指、腳趾會脫皮。

川崎氏症的症狀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高燒不斷,但川崎氏症並不是個傳染病,不會一個人得病後就傳染給身邊的其他人。川崎氏症起因於身體的免疫反應。帶有某些基因遺傳的患者在遭受到一個小的感染源後,誘發了身體連串的免疫反應,攻擊中型血管後導致血管發炎

身體到處都有血管,因此川崎氏症影響的範圍會很廣。最主要的併發症出現在心臟,心臟可能出現冠狀動脈動脈瘤與心肌炎,有致死的可能。

川崎氏症與猩紅熱、年輕型類風濕性關節炎、麻疹等疾病有些相似的特徵。診斷並不容易,其診斷標準包括了:

發燒大於攝氏39度超過五天,並在以下至少符合四項:

  • 雙側結膜炎、眼睛發紅,但沒什麼分泌物
  • 又紅又腫的草莓舌,嘴唇紅又乾到出現裂縫
  • 頸部淋巴結腫大
  • 紅疹脫皮
  • 手和腳水腫
  • 手指腳趾脫皮

如果可以的話,當然是盡早治療川崎氏症,才能減少心臟併發症。目前川崎氏症的治療選項是高劑量的阿斯匹林與免疫球蛋白。我們平常絕對不該在小孩身上使用阿斯匹林,這幾乎是唯一一個需要用阿斯匹林治療的小孩疾病,目標是減少發炎與退燒。免疫球蛋白也能減少血管的發炎反應,避免動脈瘤的形成。

小孩在接受適當治療之後,通常在一天內會退燒。沒有治療的話,四分之一患者的冠狀動脈會因發炎而導致動脈瘤產生。但無論如何,在川崎氏症之後務必要在小兒心臟科追蹤檢查,看看是否留有併發症。

在經過新冠COVID疫情的這幾年,出現一些類似川崎氏症的病症,後來被稱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表現就與川崎氏症很像,患者有發燒與嚴重的發炎反應,造成器官受損,且檢查時沒有發現致病的微生物,沒有感染源。此症並不僅限於五歲以下的兒童。總之,若有高燒不退的狀況,務必還是趕緊就醫啊!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掉髮、疲倦、發燒、紅疹,紅斑性狼瘡8項警訊!全身上下症狀解析(圖文懶人包)

掉髮、疲倦、發燒、紅疹,紅斑性狼瘡8項警訊!全身上下症狀解析(圖文懶人包)

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簡稱SLE)是個自體免疫疾病,代表著我們的免疫系統出了點錯,開始對正常健康的細胞進行無差別攻擊。患有紅斑性狼瘡時,皮膚、頭髮、關節、和腎臟、甲狀腺等重要器官都可能受到攻擊;因此,紅斑性狼瘡是個會讓年輕人、青壯年一身病的棘手問題。由於攻擊範圍很廣,讓紅斑性狼瘡的症狀很多變,遍布全身,也容易會被誤以為其他狀況,包括憂鬱症而延誤了治療時機。

多數紅斑性狼瘡患者的發病年齡介於15到44歲之間,女性患者為多,也就是說,紅斑性狼瘡是個容易影響可生育女性的疾病。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究竟哪些症狀可能是紅斑性狼瘡的早期徵象。

小心流失營養、腎性貧血,透析後營養補充重點提醒,腎臟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小心流失營養、腎性貧血,透析後營養補充重點提醒,腎臟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80歲的伯伯已經洗腎五、六年,因為牙齒不好幾乎以流質食物補充營養,但近期開始出現腸胃不適的狀況,除了拉肚子外,也吃不下東西,在三個月內體重下降5公斤,結果有一次伯伯從輪椅站起來的時候跌倒,造成股骨頭骨折,目前還在住院治療。」王舒民醫師表示,接受血液及腹膜透析除了排除體內的代謝廢物與多餘的電解質外,胺基酸、微量元素、水溶性維生素,如B1、B6、B12與葉酸等,也可能在透析過程中流失。「後來抽血檢驗發現,伯伯血中的白蛋白濃度已從4.3 mg/dL降到3.5 mg/dL且出現腎性貧血,建議他要適時使用營養補充品。」

減少髖部疼痛,增加髖部活動度,坐姿、站姿、躺著也能練(示範影片+圖解)

減少髖部疼痛,增加髖部活動度,坐姿、站姿、躺著也能練(示範影片+圖解)

我們常說現代人面臨的身體困境中,最常是因為「久坐」而引起的。因此,髖部疼痛、髖部緊繃就成了許多人的日常。

想要改變髖部僵硬、常常髖部痛這樣的狀況,你可以試著增加髖部的活動度與肌力。活動度是我們身體可用的活動範圍,也是運動能力的基礎。你需要有足夠的髖部活動度,才能讓髖部關節好好運作,增加對髖部的控制力,活動上協調、順利。做好這些訓練,你的運動表現會變好,而受傷機會或亂痛一通的機會都會變小。

髖部健康實在太重要了。今天,我們從提供坐姿、躺姿、跪姿、和站姿,總共四種不同姿勢,共十二種動作,你可以隨著自己目前的方便性,

發作一次就可能癱瘓、失明!泛視神經脊髓炎的警訊與治療,神經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發作一次就可能癱瘓、失明!泛視神經脊髓炎的警訊與治療,神經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40歲的女士,剛開始的症狀是手麻、走路不太方便,經過治療後,症狀改善,但是在幾個月後又出現手腳無力,並在3天內就進展到四肢癱瘓。」郭育呈醫師指出,「經過檢查後,診斷為泛視神經脊髓炎,且水通道蛋白(AQP4)抗體為陽性。接受高劑量類固醇與血漿置換後,患者的症狀漸漸改善。」

為了降低復發的機會,患者後續接受了新型單株抗體生物製劑治療。目前患者恢復得不錯,不再需要坐輪椅、拿拐杖,可以自己開車、買菜,也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