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不再是低鉀水果?搞懂水果含鉀量

by | 4 月 2, 2018




透析病人容易高血鉀


鉀離子是存在身體裏面的一種電解質,大部分存在細胞內。為提供身體活動所需不可缺少的離子,缺乏時會倦怠無力,過高時也會對生命產生威脅。


因為鉀離子主要由腎臟調控排出,大部分腎臟功能衰退或甚至已進入透析的病人,鉀的排出就較會出現問題,若加上又攝取過多食物中的鉀離子,就容易使血中的鉀離子過高。




水果含鉀量高


台灣是水果王國,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可吃。而水果蔬菜是含鉀量豐富的食物,如果容易高血鉀的腎友,如何減低水果過量鉀的攝取就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減低水果鉀攝取之原則


如果減低水果中鉀的攝取? 有一些原則:





● 區分水果的鉀量: 要對水果每單位重量的含鉀量有基本的認識,若平時鉀離子過高就應避免或少吃高鉀水果。


● 兼顧含水量: 水果顧名思義,亦含有大量的水,透析病人應兼顧 水分和鹽分的控制 ,不能攝取太多水量。


● 特殊禁忌: 如楊桃和葡萄柚,食入楊桃於透析病人會造成打嗝不止、癲癎抽搐等症狀。葡萄柚則會干擾一些藥物的代謝,所以與其含鉀量無關,是比較不建議腎友食用的。


● 考慮份量: 區分出了高低鉀水果,並不表示含鉀量低的水果就可以吃免驚。而是越高鉀的水果食入份量就要越限制越謹慎。含鉀量低的食物若大量攝取,可能就比少份量的高鉀水果還多。


● 避免食用果乾: 水果若加工成果乾,會有許多添加劑,而另加上脫水濃縮的關係,單位重量的鹽分、含鉀量、含磷量都會大幅上昇,所以並不適合腎友食用。







水果含鉀量普遍增加,鳳梨已非低鉀水果


比較「新的食品營養資料庫」和「舊的食品營養資料庫」,發現水果的含鉀量普遍增加,拿鳳梨來說,舊版的食品營養資料庫中,在常見食用的水果裏面幾乎是低鉀之王,每100公克含鉀量僅40毫克。





但是在「新版的食品營養資料庫」,可以發現,可能因為農業改良、化驗技術的進步、土壤的改變、肥料的使用等種種因素,可以發現不同品種的鳳梨含鉀量已大幅提昇到每100 公克 160 ~ 190 毫克!!








依季節盛產水果提醒腎友,避免高鉀狀態


本篇將常見水果依季節列表讓大家檢視查詢,腎友可注意檢視當季盛產水果普遍的含鉀量,若每月總檢的含鉀量已徧高,則應注意水果相關攝取原則,以免讓自已曝露於危險之中。





水果份量和實際含鉀量參考


由於實際病人食用水果時需兼顧熱量糖分攝取,因此常用的是每份 60 卡的水果量,每日建議是兩份水果,對照每份水果的含鉀量如下表:





每份水果食入鉀量小於 200mg,可以發現如榴槤單位重量高鉀,但食入量少,實際鉀量就不高。





每份水果食入鉀量小於 200mg,同樣發現如荔枝、櫻桃、百香果單位重量高鉀,但食入量少,實際鉀量就不高。





鳳梨因含鉀量大幅提昇,即使食入量少含鉀量已不低。











同時考慮單位含鉀量和水果份量才能控制得宜。


參考資料:
1. 衞生福利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 2015
2. 台灣休閒農業旅遊網 台灣四季水果簡介摺頁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60多歲的肺癌患者,需要長期接受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葉育雯醫師表示,「雖然治療成效很不錯,但因為患者的血管條件不佳,所以每次打針和抽血都成為了挑戰,接受靜脈注射後也常出現瘀血的情況。」

PD-L1免疫抑制劑是肺癌治療的重要武器,能夠降低死亡風險、提升存活率;現在劑型進化出現皮下注射給藥,在相同的療效下,能大幅將注射時間縮短至僅約10分鐘,不須留置針頭或人工血管,降低疼痛感,因此能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患者反覆出現腹瀉與腹痛,曾經在多家醫院接受治療。後來又因為發現直腸腫瘤合併肝轉移,而接受切片檢查。」王照元教授表示,「病理報告顯示,患者的腫瘤是神經內分泌瘤,大家才曉得原來導致反覆腹瀉與腹痛的主因是後腸神經內分泌瘤。」

經過討論後,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後續也使用體抑素類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 SSA)治療,減少腫瘤分泌相關荷爾蒙,幫助緩解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由此可知神經內分泌瘤的診斷、治療都相當具有挑戰性,往往需要多專科的配合,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成效。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一位50歲女性,身高162公分,原本體重約50公斤。因為更年期的關係,她在一年半內體重增加至75公斤。」鄭以勤醫師表示,「患者表示自己容易感到飢餓,即便吃飽後,很快又想進食。」

經過檢查,確認沒有其他代謝性疾病後,患者選擇接受無痕胃拉提手術(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無痕胃拉提手術是利用胃鏡在胃內進行縫合,大幅縮減胃容量。術後,患者的食量明顯減少,食慾也降低。在飲食及運動的配合下,她的體重已降至60公斤以下,生活品質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