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會傷害腦部的壞習慣(懶人包)

by | 2 月 10, 2018


我們都會做一些自己知道不太好的事情,偶一為之或許無傷大雅,但如果這變成了「習慣」,常常做,天天做,久了在身上就累積了一堆負能量,那可是會影響健康,讓你的頭腦沒辦法正常運轉,你知道的!就是常常覺得沒辦法專心,很容易疲累,想到要拿個東西才走進房間,卻又突然怎麼都想不起來「我到底進房要幹嘛?!」

大腦是我們記憶、學習、行動、情緒的控管中樞,我們今天就來談談哪些壞習慣會傷害你的腦部!

人生,不就是能吃、能睡、與保持心情愉快。說到「傷腦筋」,先讓我們從吃的部分談起!


● 壞習慣1:吃太多糖

一直以來甜食被塑造成「療癒系食品」,努力工作一周後,大家就想在周末享用個蜜糖吐司加棉花糖冰淇淋的下午茶,最好上頭再淋上濃厚糖漿,配上香甜可口的汽水,這樣的畫面雖然美好可人,但糖吃多了,不僅在身上存積一堆多餘熱量,還會影響身體荷爾蒙分泌,影響營養素維他命C和蛋白質的吸收,這些問題都會傷害神經發展,吃糖過多後產生的肥胖與慢性病同樣會讓血管狀況變差,影響腦細胞的養分氧氣供應。所以別再以為多吃糖才醒腦,或多吃糖才能有療癒感,小心得不償失,非常傷腦筋。(延伸閱讀:「小心!吃糖會成癮,而且很傷身!」)

另外,除了要小心甜食外,洋芋片這類的口味鹹的食物還是被歸類在垃圾食物內,同樣對身體不好,一樣會傷害腦部健康。大家也要小心不要飲食過量,否則體重過重時,全身堆積太多脂肪,血管阻塞的機會升高,腦部血流供給就變差,都會影響腦細胞的健康。


● 壞習慣2:不吃早餐

我們前面說的都是「吃了什麼」而傷腦,但有沒有什麼東西不吃的話也不行呢!這並不是哪一種超級食物,一定該吃的補品,而是每個人早上都該吃早餐!

不少人早上趕著上班、趕上學而來不及吃早餐,有人則是刻意為了節食想跳過這餐,但不吃早餐並不明智。經過一晚的休息,大腦需要來點能源和營養,維持其正常功能。如果沒有適時補充的話,身體還要找出預備存糧才能維持活動,代謝率還會下降,所以不吃早餐的話,容易不專心、記憶力和情緒不好,想讓腦袋好好運作,還是選擇一份具營養、熱量不高、還有飽足感的早餐吧!像麥片穀物加上水果與豆漿或牛奶的組合就符合這樣的營養價值。(延伸閱讀:「想要減肥的你,吃對早餐了嗎?」)


● 壞習慣3:常常失眠

說完了飲食,我們來談談睡覺。你一定曾經一夜沒睡好之後,你注意力變差、很沒耐心、也沒辦法專心做手邊的事情。是的,缺乏睡眠很傷腦

我們需要足夠的睡眠來讓頭腦休息,在睡眠的時候,頭腦有機會好好清除白天思考用腦之後產生的代謝廢物,長期的失眠會傷害大腦,對大腦有害的代謝廢棄物質會持續在腦內累積,加速腦細胞的死亡,因此長期失眠會增加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機會,而不要誤以為長期不睡覺、睡不好是一種意志力的展現。

如果你有失眠的困擾,記得要趕快改變生活習慣,養成固定的上床休息時間,如果還是很難睡,晚上要避免3C電子產品。很多人會想「既然睡不好,就喝點酒精飲料吧!」,但喝酒會容易讓人睡眠中斷,睡眠品質不見得好。其他含咖啡因的茶類、咖啡飲品也與失眠有關,若已有失眠問題,就要先避免飲用。(抽菸、喝酒、咖啡,讓人好眠?還是失眠?

如果你已經失眠超過一星期,覺得腦袋就像盤古開天般一片混沌,就要記得找醫師深究睡眠問題。記得,休息才能走更長的路,如果你對怕找醫師或怕吃安眠藥,可以先看「失眠到什麼程度該就醫?醫師只會開安眠藥嗎?」這篇了解。


● 壞習慣4:不要讓耳朵承受太大的音量

你習慣帶著耳機,把音量開到最大,沉浸在音樂的美好裡面嗎?還是你的工作環境存在非常吵的機械,每日鏗鏘轟然作響?或是你習慣去健身房上團體課程,教練音樂愈開愈響,只求激勵大夥跟著跳起來?其實,你只要暴露在這樣的噪音三十分鐘後,就會永久傷害聽力。

但你更不要以為噪音或音量大只會傷害聽力,愈來愈多研究認為,老年人的聽力障礙會與阿茲海默症和腦細胞的死亡有關。原來是當聽力退化、聽不到聲音之後,腦部某些用來做決定的區域就無法接受啟動,因而失去認知能力。現代有聽力障礙的人數正持續增加,而你一定要知道,有聽力障礙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有認知退化的危險

預防聽力障礙,從年輕就要注意,不要待在太吵的環境,若要使用耳機的話,音量不要超過最高音量的60%,也不要一次聽上很久。(延伸閱讀:「預防聽力障礙,從年輕就要注意」。)


● 壞習慣5:太過孤單

現代人可能在手機或line裡好友有上千人,一點開臉書,還有更多未曾謀面的臉友掛在網上,或是每天上班、下班都需要交際應酬,但在這種被許多人環繞的狀況下,我們就不會孤單嗎?其實再多人,我們內心都仍舊會覺得孤單,因為重點在於自己是否能與周遭人事物產生真實的連結感。研究發現若常常覺得孤單,無法融入周遭生活環境,之後得到失智症的機會就變大了。而保有親密朋友的人生產力較高,比較快樂,比較不會腦袋退化或得到阿茲海默症。

我們都知道肌肉需要多運動來鍛鍊,其實腦部也可以靠著常與人接觸、聊天、討論來鍛鍊,參與社區活動中心的活動,和大夥兒一起練習土風舞舞蹈或爬山,都可以同時鍛練身體與腦部。尤其年紀變大的時候,要持續保持參與社會活動,才不會讓認知功能下降得很快。而獨處的時候也別覺得孤單,學著自己看本書,做做數獨這類的解題遊戲,或看部需要思考的紀錄片,同樣也能活動大腦。


● 壞習慣6:久坐不動

現在研究顯示,一天之內你如果花愈多時間坐著,不喜歡運動活動,壽命就愈短。而且久坐及缺乏運動對人類的健康程度影響不僅於此,坐愈久,罹患心臟疾病、糖尿病、肥胖、乳癌和大腸癌的機會都會上升。當血管狀況受到高血壓及糖尿病等的影響之後,血管就不會健康,影響供應腦部的血流及氧氣養分,失智的機會就會升高。因此,趕快站起來多活動活動吧!(延伸閱讀:「久坐會生病,要活就要動」)



● 壞習慣7:抽菸

抽菸有百百種不好,抽菸不只是會致癌,還會讓血管變差,容易讓腦細胞缺氧得不到足夠的氧氣養分,而且菸裡面添加的尼古丁會讓腦部萎縮,這些神經細胞退化後,讓抽菸的人記憶力會變差,得到失智症的機會是一般人的兩倍。所以不管怎樣,抽菸真是會帶來一身病,就趕快戒了吧!(延伸閱讀:「史上最強殺手 – 香菸」,「成功戒菸有方法,讓醫師來幫助你!」)


所以,想要保護腦力,請記得改正把甜食當療癒、不吃早餐、常失眠、常暴露噪音、常覺得孤單、久坐不動、抽菸等習慣。早一點改變,對健康就多一份幫助喔!



同場加映:

喝咖啡對身體有哪些影響?

頭痛別輕忽!請注意六大危險警訊!

注意五大特徵,找出假性失智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60多歲的肺癌患者,需要長期接受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葉育雯醫師表示,「雖然治療成效很不錯,但因為患者的血管條件不佳,所以每次打針和抽血都成為了挑戰,接受靜脈注射後也常出現瘀血的情況。」

PD-L1免疫抑制劑是肺癌治療的重要武器,能夠降低死亡風險、提升存活率;現在劑型進化出現皮下注射給藥,在相同的療效下,能大幅將注射時間縮短至僅約10分鐘,不須留置針頭或人工血管,降低疼痛感,因此能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患者反覆出現腹瀉與腹痛,曾經在多家醫院接受治療。後來又因為發現直腸腫瘤合併肝轉移,而接受切片檢查。」王照元教授表示,「病理報告顯示,患者的腫瘤是神經內分泌瘤,大家才曉得原來導致反覆腹瀉與腹痛的主因是後腸神經內分泌瘤。」

經過討論後,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後續也使用體抑素類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 SSA)治療,減少腫瘤分泌相關荷爾蒙,幫助緩解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由此可知神經內分泌瘤的診斷、治療都相當具有挑戰性,往往需要多專科的配合,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成效。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一位50歲女性,身高162公分,原本體重約50公斤。因為更年期的關係,她在一年半內體重增加至75公斤。」鄭以勤醫師表示,「患者表示自己容易感到飢餓,即便吃飽後,很快又想進食。」

經過檢查,確認沒有其他代謝性疾病後,患者選擇接受無痕胃拉提手術(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無痕胃拉提手術是利用胃鏡在胃內進行縫合,大幅縮減胃容量。術後,患者的食量明顯減少,食慾也降低。在飲食及運動的配合下,她的體重已降至60公斤以下,生活品質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