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招保養心血管,麻煩不再來!(懶人包)

by | 10 月 9, 2018

在寒冷的冬夜,一位年過五十的大叔剛和家人聚餐吃燒肉、喝酒,滿臉通紅地步出餐廳門口。冷風迎面吹來,大叔拿出一根煙點燃,靠近吸了幾口,突然摀住胸口,面露痛楚地倒下,一旁家人忙著攙扶大叔,並趕緊拿出手機叫車。

這段經典故事裡,大叔罹患的是心絞痛,想想看,我們的心臟每天撲通撲通、辛勤有節律地跳著。那萬一,有一天心臟不太能勝任該做的工作,決定罷工呢?我們就趁這篇文章來介紹一下血管與心臟的重要性,心血管不健康時會引發的症狀,並了解什麼事情會危害你的心臟健康,了解血管生病後帶來的危害,以及醫師會做哪些檢查,或做那些處置幫助心臟恢復健康。


血管為何會不健康?

心臟是我們的幫浦,能推動血液至各處,靠得是心臟連結著主動脈,主動脈又會分支成諸多大血管,大血管再分支成更多小血管……讓血管形成遍佈全身各處密密麻麻的網路,血流流向各方,將氧氣帶到全身各處。要稱的上健康血管的話,外層要有彈性,內層要很平順,如此一來血流才能順暢地在血管裡流動,將氧氣帶到全身各處。

而當血管的內層受到破壞,血液中的膽固醇等脂肪會卡在這個受傷處,累積形成「斑塊」,斑塊就像是血管通道中的路障一般,逐漸限縮道路行駛,從原本的三線道變成一線道,血流就容易塞車,能帶著氧氣通過的血量就逐漸下降。原本通路塞車,買家就得不到該有的貨源;而血管不健康,器官組織就得不到足夠的氧氣養分。

那心臟自己雖然是幫浦,同樣需要有血液帶來氧氣、養分,才有辦法讓肌肉收縮完成擠壓。這些氧氣養分是誰帶來的?我們稱供應心臟肌肉氧氣的血管就叫做「冠狀動脈」。冠狀動脈攀附在心臟的外層,負責供應心臟肌肉氧氣養分,讓心臟跳動、完成工作。因此,冠狀動脈的健康非常重要!


哪些是心肌缺血的症狀?

所以啦,當供應心臟肌肉的冠狀動脈因為斑塊堆積而狹窄的時候,抵達心肌的血液變少,我們稱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而患者會有心絞痛的症狀。常見的症狀是具壓迫感的胸痛,或是一種扭緊的悶痛,這種緊繃痛感不僅發生在胸部,還延伸到下巴、背部、肩膀、及手臂,讓患者冷汗直流。女性表現得胸痛比較不典型,除了胸痛外,還可能會表現喘不過氣、噁心嘔吐、頭暈、異常疲累等症狀。心絞痛發作通常只有維持幾分鐘。


若斑塊剝落且形成血塊,血塊會塞住整條血管,讓血液與氧氣完全過不去,最後沒獲得氧氣的部分心肌會死亡,我們稱為心肌梗塞。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的差別在於心絞痛是缺血的徵兆、表現,但還沒有造成心肌的傷害,但心肌梗塞的時候,心臟肌肉細胞已經開始壞死。如果你擔心你已經自己有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發作,不要試著自己開車去醫院,趕快找人或叫車送你去醫院。

曾經發生心絞痛的人,未來很有機會心肌梗塞,不管是心絞痛或心肌梗塞,我們都需要趕緊面對、正視問題,了解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


心血管不健康,會發生什麼事?

首先要說的事情是,當血管不夠健康,心臟不夠力,其他身體各處的健康也會受到影響。想想看,身上還有哪些器官有密密麻麻的血流網呢?


首先是我們頭腦,每天要負責做很多決定、判斷、記憶,要耗去大量的氧氣養分,因此當血管不健康的話,也很容易影響腦部的健康,患者會表現中風失智


另外,負責過濾身體廢物的腎臟裡,也有密密麻麻的血流網,因此當血管不健康,就會傷腎,引起慢性腎病變及腎衰竭


血管不健康時,我們最大條的血管–主動脈–也無法倖免於難,可能會型態改變,擴張成主動脈瘤,或甚至主動脈剝離


而血流要運送到最遠的地方就是我們的,這麼長的血管路若有個阻塞,腳就難以獲得足夠的氧氣養分,患者會覺得走沒多久腳就開始痛、麻,讓人行走困難。


面對心血管問題,我們能做什麼改變?

「啊,人就老了啊,沒辦法啊!」


「我爸的心臟不好,五十歲一發作人就走了,我看我也逃不了這種苦命。」

確實,說到心血管健康時,我們的年紀和家族史是改變不了的。但人生還是有些事跟自己的生活選擇有關,我們還是能做些事情來改善自己的健康狀況的!

控制體重
體重過重時身上多餘的體重會增加心臟的負擔,讓人更難以控制血壓、血糖,血管就難以健康。

 要多活動
久坐不動,血管不活絡,會帶來諸多疾病,甚至增加罹患癌症機會。

 降低壓力
壓力太大的時候,會影響我們的荷爾蒙,改變了血壓和心跳速度,因而影響心血管健康。

 要戒菸
菸草對健康的危害是很全面的,血管內會更容易成斑塊,也就更容易阻塞。

 依據醫師建議,控制各種疾病

  ◇ 控制血脂
  如果抽血結果顯示總膽固醇濃度高於200mg/dL,低密度膽固醇(LDL cholesterol,俗稱「壞的」膽固醇)高於100mg/dL,高密度膽固醇(HDL cholesterol,俗稱「好的」膽固醇)男性低於40mg/dL,女性低於50mg/dL,三酸甘油脂高於150mg/dL。要依據醫師建議服用藥物控制。
  
  ◇ 控制高血壓
  血流對血管壁的壓力愈大,血壓就愈高,血壓愈高,就影響血管健康。血壓高對健康的影響很全面,請看「為什麼你該好好控制血壓?」這篇。

  ◇ 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代表血糖高,血管裡面糖分太多,器官泡在糖水裡,愈來愈不健康。連心肌梗塞的時候症狀都不甚明顯,患者甚至很容易錯失搶救的黃金時機,因此務必要控制血糖


醫師怎麼知道我的心血管狀況不好呢?


為了解患者心血管狀況,醫師通常會安排一些檢查,其中包括了抽血,像是血中膽固醇、血糖、腎功能等。血壓也一定是要量的,怎麼好好量出正確血壓,請看「高血壓的診斷和第一線治療用藥」。


接著,大家也都聽過「心電圖」,測量心電圖時可以記錄心臟的電器活動、心跳的節律、甚至顯示出心肌受損的部位。而運動心電圖可說是紀錄運動時的心電圖,醫師可以藉此評估患者流往心臟血管的血流,並得知患者大約可以做運動到什麼程度。另外,安排心臟超音波的話,我們可以觀察到心臟的型態、大小,瓣膜的開闔功能,測量心臟目前心室收縮的狀況功能是否及格。


但這些方式都看不到爬在心臟外層的冠狀動脈,要看到冠狀動脈的狀況,我們需要做侵入性的檢查「心導管檢查」,醫師插針進入血管,並伸進導管至心臟處,打上顯影劑後照相,就能顯現出冠狀動脈是否受到阻塞,有必要的話,也能用同樣的方法做治療。


醫師如何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呢?


假使改變生活型態後,仍然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或心絞痛的狀況發生,醫師會開立藥物讓患者降低血壓、控制血糖、降低血脂肪、或增進血流,減少冠狀動脈狹窄的機會。如果心導管檢查時發現冠狀動脈有嚴重的狹窄,醫師會利用氣球撐開術撐開斑塊、擴張血管,或在冠狀動脈處放上支架,支撐住血管,讓血流的路徑暢通。請看「搶救心臟 – 認識狹心症與心導管」一篇。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則是取身體其他地方的動脈或靜脈嫁接到心臟,繞過冠狀動脈原本狹窄的地方,讓遠端的心肌獲取到足夠的氧氣養分,有機會改善血流。詳細的介紹請看「什麼是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60多歲的肺癌患者,需要長期接受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葉育雯醫師表示,「雖然治療成效很不錯,但因為患者的血管條件不佳,所以每次打針和抽血都成為了挑戰,接受靜脈注射後也常出現瘀血的情況。」

PD-L1免疫抑制劑是肺癌治療的重要武器,能夠降低死亡風險、提升存活率;現在劑型進化出現皮下注射給藥,在相同的療效下,能大幅將注射時間縮短至僅約10分鐘,不須留置針頭或人工血管,降低疼痛感,因此能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患者反覆出現腹瀉與腹痛,曾經在多家醫院接受治療。後來又因為發現直腸腫瘤合併肝轉移,而接受切片檢查。」王照元教授表示,「病理報告顯示,患者的腫瘤是神經內分泌瘤,大家才曉得原來導致反覆腹瀉與腹痛的主因是後腸神經內分泌瘤。」

經過討論後,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後續也使用體抑素類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 SSA)治療,減少腫瘤分泌相關荷爾蒙,幫助緩解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由此可知神經內分泌瘤的診斷、治療都相當具有挑戰性,往往需要多專科的配合,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成效。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一位50歲女性,身高162公分,原本體重約50公斤。因為更年期的關係,她在一年半內體重增加至75公斤。」鄭以勤醫師表示,「患者表示自己容易感到飢餓,即便吃飽後,很快又想進食。」

經過檢查,確認沒有其他代謝性疾病後,患者選擇接受無痕胃拉提手術(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無痕胃拉提手術是利用胃鏡在胃內進行縫合,大幅縮減胃容量。術後,患者的食量明顯減少,食慾也降低。在飲食及運動的配合下,她的體重已降至60公斤以下,生活品質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