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診斷和第一線治療用藥(懶人包)

by | 4 月 19, 2018

在「你為什麼應該好好控制血壓」這篇懶人包裡,我們提到了高血壓看似不礙事,卻會引發諸多併發症,因此大家要好好注意自己的血壓狀況。而「診斷出高血壓,就得終身服藥嗎?」這篇文章,讓大家知道了高血壓的診斷方式,以及認識可治療的次發性高血壓。這一篇,就讓我們再更深入的探討高血壓的診斷及治療用藥。


首先,要被診斷高血壓的話,我們要先確定大家量血壓的方式是正確的!血壓本來就是個會波動的數值,不該拿一次的數據把病人貼上「高血壓」的標籤,或決定是否吃藥。



如果你買了血壓計,想要在家監控血壓的話,建議您,先上完廁所後,靜靜坐個五分鐘,再開始測量。一般測量血壓時就是要坐著,不要站著或躺著,而且要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將前臂及手肘放到桌面上,與心臟約在同一水平,綁帶則要綁在裸露的臂膀上,這樣測量才比較準確。


若一位成年人到診所、醫院時,量到的收縮壓介在130到160 mm Hg(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介在80到100 mm Hg之間時,我們都要都先考慮是否患者有白袍恐懼症,一到醫院就緊張,或是量的時候沒有調整好狀況,才讓患者血壓變高。知道嗎?如果在憋尿的狀況下量血壓,邊量血壓時邊講話,量血壓時手臂懸空,或量血壓時雙腳交叉坐,血壓數值都可能因此而升高了5到15 mm Hg不等。假使冬天大家衣服穿得多,偵測血壓的綁帶不是綁在光溜溜的手臂上,而是綁在厚重衣服上,量到的血壓甚至會升高10到40 mm Hg呢!



目前醫學共識的正常血壓標準,落在收縮壓小於120 mm Hg,舒張壓小於80 mm Hg。收縮壓介在120到130 mm Hg之間算是血壓略高,可稱為「高血壓前期」。「高血壓第一期」是收縮壓介在130到139 mm Hg,或舒張壓介在80到89 mm Hg。「高血壓第二期」是收縮壓超過140 mm Hg,或舒張壓超過90 mm Hg。


如果患者在家自我測量血壓(HBPM),或用上動態血壓監測儀,一天內連續24小時監測患者的血壓變化(ABPM),發現收縮壓超過130 mm Hg或舒張壓超過80 mm Hg,就會被認為是「高血壓」。


我們一再提醒大家,高血壓其實不會帶來什麼症狀,也就是說,你可能對自己被量到血壓高這點,會感到很意外很突然,心想:「我明明就沒什麼不舒服,為什麼要管血壓高低呢?」



然而目前醫學共識認為,高血壓是造成後續死亡與失能的一大元兇,提高病人罹患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其他心血管疾病、腹主動脈瘤中風等諸多疾病的機會。如果知道高血壓之後開始好好控制,老了以後比較不會因為心血管疾病的問題住院。女性到六十歲之前,高血壓的盛行率都比男性低,但六十歲之後,女性高血壓的盛行率甚至會高於男性,因此,各位女性朋友千萬也別以為高血壓是男生的病,就輕忽自己身體健康了!



控制高血壓的目標通常訂在130/80 mm Hg。若為高血壓第一期的患者,但沒有太多其他危險因子的話,醫師會先建議你用「非藥物」的方式控制血壓,三到六個月後再確定血壓是否下降到令人滿意的程度。非藥物的降低血壓方式可能的手段包括了體重過重的人要減重限制飲食中的鈉離子的攝取量限制酒精攝取量。通常單做任一樣的效果,大概能降低4到5 mm Hg的收縮壓和2到4 mm Hg的舒張壓。若能做到低鈉、低飽和脂肪、低總脂肪的飲食控制,並多攝取蔬菜、水果、及全穀類,其效果可降低收縮壓約11 mm Hg。


然而如果患者本身還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或是已經達到第二期高血壓,改變生活型態當然還是必要的,但還不夠,這時,加上高血壓藥物的配合治療,是控制血壓的一個必要選擇。服用這些抗高血壓藥物,並沒有辦法讓高血壓「痊癒」,但在持續服用藥物控制的日子裡,能夠盡量幫助血壓回到正常值。



你可能知道,高血壓的藥物有非常多種,大學畢業三十年的同學會裡,老王、老張、小李、大強都說自己正在吃高血壓的藥,藥盒一拿出來,每個人拿的藥卻都不一樣!你或許很好奇,醫師到底是如何決定患者要吃哪一種高血壓藥呢?有沒有哪一種藥對自己比較好呢?簡單來說,醫師在開藥前有幾個考量的點:


● 患者現在的血壓多高?


 為什麼患者會有高血壓?


 患者還有沒有其他潛藏的疾病?像是糖尿病、中風、心絞痛、心肌梗塞、主動脈瘤、慢性腎病變等等健康問題


如果開始用藥後,醫師也會從你的血壓數值變化,了解你的身體對藥物的反應如何,並繼續調整藥物。也就是說,在這個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與醫師共同努力,找到適合自己的藥物與劑量。接下來,我們分別來看看幾個最常見的高血壓第一線用藥。



Thiazide類的利尿劑


利尿劑可以幫助身體移除水分和鈉,想想看,如果你拿個軟管接在水龍頭上準備洗車,當水龍頭開到最大,水管裡充滿了水,摸起來就硬硬的壓力大;若水龍頭只有開一半,軟管內水沒那麼多,壓力就較低。人體也是一樣,當用利尿劑移除了水份和鈉之後,血壓是可以降低的。利尿劑的選擇不少,目前醫師常會選擇Chlorthalidone(12.5-25 mg),其半衰期長,並被證實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CCB(鈣離子通道阻斷劑)


CCB全名是Calcium channel blocker,是鈣離子通道阻斷劑,能阻斷進入心臟及血管之中肌肉細胞的鈣離子,使其難以傳導訊息,因此會讓血管放鬆,擴張血管達到降壓的效果。部分鈣離子通道阻斷劑抑制心臟傳導,讓心跳變慢,或讓心肌收縮的力道放鬆點,要避免使用在心臟衰竭的患者身上。



 ACEI與ARBs


ACEI是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的簡稱,中文叫做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非常饒舌,以下請容許我們繼續稱呼它為ACEI。


ARBs代表angiotensin-receptor blockers,中文是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


這兩種藥物的作用目標都是「腎素一血管張力素一醛固酮系統」,這系統會轉換出讓身體血管緊縮的荷爾蒙,因而讓血壓升高。而ACEI可以避免身體製造這個荷爾蒙,ARBs會讓被做出的荷爾蒙無法與肌肉或血管結合,兩者都能達到放鬆血管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事情是,ACEI與ARBs目標是同一個作用機轉,因此這兩種藥物並不能夠合併使用!另外,ACEI和ARBS會增加慢性腎病變患者血中鉀離子濃度過高的機會,可能會有腎臟損傷的風險。ACEI與ARBs在婦女懷孕時亦不適合。


高血壓第一期時的第一線主要用藥就是以上四種,thiazide類的利尿劑, ACEI,ARBs,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假使是高血壓第二期,或是距離我們的目標血壓還高出20/10 mm Hg時,可以合併兩個一線藥物控制血壓。但記住,ACEI與ARBs不能併用。


想控制高血壓,還有更多其他的用藥,也有更多的注意事項,例如本身有心臟衰竭或腎病變的人,該先吃哪種藥,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我們留待下次再說。這次先向大家介紹四種第一線用藥,就算看完不記得也沒關係,只要記住,發現自己血壓高的時候,不可以向別人「借藥來吃」,或是夫妻、朋友交換吃、輪流吃藥,這些都不是控制血壓的好方式。最好還是由醫師診治後,確定你適合吃某種降壓藥後,再好好地規則控制血壓喔!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過去被視為一種逐漸退化、無法逆轉的罕見疾病,患者多數隨年齡增長而喪失運動功能,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然而,隨著近年治療藥物進步與台灣健保給付擴大,越來越多患者得以透過治療來穩定病情、並延緩退化,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重拾對未來的希望。 「不要小看治療的力量,真的會讓人感覺自己的身體慢慢變好。」正在準備碩士論文的SMA患者李同學,親身感受了背針治療帶來的改變。過去生活總是受限,如今不僅能自理更多日常事務,也能在攝影興趣裡找到更多屬於自己的視角。...

類風濕性關節炎恐致肺纖維化,高風險族群宜早期肺功能篩檢,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類風濕性關節炎恐致肺纖維化,高風險族群宜早期肺功能篩檢,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關節腫痛就診,透過胸部影像檢查,意外發現肺部已纖維化。由於患者平時僅偶爾咳嗽,並未察覺異狀,導致延誤治療時機。」黃建中醫師表示,肺纖維化會讓肺部漸漸失去彈性,嚴重甚至會導致呼吸衰竭,即使初期沒有顯著症狀,若患者具有肺纖維化高風險特性,應盡快進行第一次的肺功能檢查,依據檢查結果持續追蹤,以便及早發現與治療!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外科陳彥州醫師表示,「其實腰部曲線不是只跟體重有關呦。」 影響腰部曲線的主要因素包括腹部皮下脂肪、內臟脂肪、腹部肌肉、骨骼結構。陳彥州醫師解釋,腹部皮下脂肪過多會影響腰線,使腰部曲線不明顯,有人會透過減重或抽脂手術來改善。內臟脂肪過多會使腹部膨脹,必須透過飲食調整與運動來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腰線。腹部肌肉的部分,有部分產後女性可能會出現腹直肌分離及筋膜鬆弛的問題,導致腰線不明顯,這類狀況可能需要透過腹直肌分離修復手術來改善。 若上述三項因素皆已改善,但腰線仍不明顯,則可能與肋骨骨架有關,而需要考慮透過肋骨雕塑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