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炸彈 – 主動脈瘤(懶人包)

by | 3 月 26, 2018



主動脈是全身血液的主要供應者,萬一出事可會釀成大禍,我們在之前曾經介紹過「主動脈剝離」,今天來談談主動脈瘤(aortic aneurysm)。


主動脈是帶著血液離開心臟的大血管,將血液分配送到全身,就像身體血管網路中的最直、最粗、最長的高速公路。我們一般將主動脈粗分為四個部分,離開心臟往上時是「升主動脈」,經過「主動脈弓」時,會分支出往腦部及雙側手臂的血管,接下來就往下跑,稱為「降主動脈」,並繼續沿著脊柱向下,到此主動脈都還在胸腔部位裡,經過橫膈膜後的部分就稱為「腹主動脈」。

主動脈壁可分成三層,最內層是可防止血液凝結的血管內皮;中間層是肌肉層,用來維持血管結構完整;最外層則是堅實的纖維層。各種會影響這三層組織健康狀況的原因,都有可能會引發主動脈瘤


「主動脈瘤」這種「瘤」不是代表癌症的惡性腫瘤,因此主動脈瘤不是主動脈長了癌症。「主動脈瘤」代表的是主動脈壁異常膨大,膨大變成氣球囊狀的話,若膨大後直徑超過了一般的1.5倍,就稱為主動脈瘤。主動脈瘤可以發生在主動脈的各處,我們一般會將主動脈瘤依照其位置,粗分為「胸主動脈瘤」與「腹主動脈瘤」,腹主動脈瘤比較常見

為什麼膨大成瘤狀算是個疾病呢?大家請想想,原本的主動脈管路膨大後,就像個氣球充氣充得太飽,氣球壁(或說血管管壁)變得太薄,就容易破掉。尤其脹得太大,脹得太快,主動脈都很可能有破裂的危險!也可以說,當病人患有主動脈瘤的時候,主動脈剝離的機會就會大增!


為什麼會產生主動脈瘤呢?

例如本身血管的結構問題。有些人的先天基因突變,決定了血管結構較不穩固,較容易受傷,大家較常聽到的是「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也有其他結締組織疾病會影響血管結構。

不具先天問題的話,後天也有不利於血管健康的條件。像是患者有持續性的高血壓,並伴隨著高血脂、高血糖、抽菸、體重過重等條件,患有代謝症候群,代表著愈多斑塊容易堆積於血管壁,我們稱為動脈粥狀硬化,讓血管壁受傷,血管的彈性變差,血管壁就更容易膨大成為主動脈瘤。

另外有一些自體免疫疾病會引發血管發炎,或是罹患了梅毒、沙門氏菌之類的感染,同樣會讓血管發炎。血管發炎就會影響血管壁的健康狀況,提高主動脈瘤的發生機率。

心臟瓣膜問題也可能影響主動脈瘤的產生。一般來說主動脈瓣有三片瓣葉,但有些人先天主動脈瓣的瓣葉變成只有兩片,這時就有可能打開時開不全,關閉時關不緊,耗損速度快,比較容易罹患胸主動脈瘤。

你可以用房子結構來想像,如果材料用的不夠堅固(例如先天結締組織疾病),裝潢或居住時破壞了房子結構(動脈粥狀硬化),或牆壁長了蛀蟲(血管感染發炎疾病),這間房子都比較容易垮掉,血管難以健康!


至於主動脈瘤會帶來哪些症狀呢?通常都是來自於主動脈瘤太過膨大,壓迫周遭組織而產生症狀

例如膨大的胸主動脈瘤壓迫到附近神經時,會引發胸痛、背痛。壓迫返喉神經的話,會讓說話聲音沙啞。壓迫到氣管,會讓患者容易咳嗽、覺得喘。壓迫食道,可能產生吞嚥困難。

至於腹主動脈瘤如果太大的話,躺下時患者會在肚臍附近摸到有脈博跳動感的腫塊。而腹主動脈瘤這腫塊壓迫在肚子深處、腰部附近,會產生腹痛、腰痛、背痛,患者常常會因此而去腸胃科、骨科就診,很難直接想到是主動脈的問題。

帶來這些症狀的主動脈瘤可能是長得不甚快的腫瘤。


然而如果是長的很快的主動脈瘤,可能帶來主動脈瘤破裂時的急性症狀,主動脈瘤破裂時患者會有突然之間肚子或背部有撕裂性的大痛,這種疼痛還可能延伸至腳,患者因為大量內出血而冒冷汗、血壓降低、心跳加速,心臟負荷變大,可能引發心臟衰竭,對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主動脈瘤除了引發破裂的嚴重併發症外,也可能會造成栓塞,就是這些不健康血管壁的血塊剝落後,會隨著血流前進,卡在直徑較主動脈細小的血管,導致周邊動脈阻塞。像是血塊剝落後順著主動脈流向大腿,結果卡在腿部的動脈,血流再也過不去,就引發急性肢體中風



至於主動脈瘤的治療,與主動脈瘤的大小、位置、與患者年齡及身體狀況都有關係。醫師會先用腹部超音波、腹部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血管攝影等影像檢查方式評估主動脈瘤的大小與影響的血管分支。如果主動脈瘤並不大,且患者沒有症狀,也可能不用手術處理,只要持續監測是否持續變大,並規律嚴格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即可。

然而如果主動脈瘤已經超過5公分,或每年長大速度太快,已經造成諸多症狀,就是考慮手術處理的時機了。目前有些患者需要直接開刀,那醫師會根據主動脈瘤的位置,在胸部或腹部做出不同切口,並用人工血管來置換這段脹大的主動脈瘤

另外也有微創方式能處理主動脈瘤,醫師會從患者兩側鼠蹊部做穿刺,伸進導管到主動脈瘤的地方,架好適合患者主動脈大小的「血管內支架」,張開金屬網狀,加強主動脈的結構,讓血液好好地在主動脈內流動。通常這樣的微創方式術後恢復期比較短,患者比較有機會快一點回到社會,但並非每位患者都適合。


因此,主動脈瘤可以是非常棘手的,我們再回頭來看看與主動脈瘤有關的因素:

動脈粥狀硬化

 抽菸

 高血壓

 主動脈曾經因為車禍等外傷而受傷

 主動脈有血管發炎疾病

 主動脈受到細菌或黴菌感染

若您是超過六十五歲的男性,且曾經有抽菸習慣,應該考慮是否需要接受篩檢。倘若有主動脈瘤或主動脈剝離的家族史,篩檢的年齡應該提前到六十歲。可以到門診諮詢醫師。

如果您有高血壓的話,也務必要好好控制,請閱讀「你為什麼應該好好控制血壓」。至於抽菸的話,還是早早戒菸吧!這些都會嚴重影響血管健康的!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人工水晶體是術後視力的重要關鍵,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能夠延長視覺景深,達到連續視力,增加生活便利性。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50cm)的視力,滿足多數人的日常用眼需求,減少配戴眼鏡的機會,提升術後滿意度。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我們常說的「中風」代表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導致腦部沒有氧氣而失能。而一般口語所說的「小中風」,代表著短暫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為TIA),其實原理也是像中風一樣,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只是症狀沒有持續很久,在24小時內,腦部的血液循環自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