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地球不是為了我們而公轉自轉,但每天有這麼多不開心的事情,我們要怎麼保護自己的心不受傷呢?每次當你得知各種不如己意的消息,又該怎麼辦呢?
其實,我們在潛意識中,會出現一些防衛機轉來保護自己。這樣說好了,當你看一齣連續劇時,會不會有時覺得這個角色怎麼這麼奇怪,為什麼做錯事被拆穿時,他要暴怒成這副德性?或是他明明很想要有人陪,卻因為怕告白失利,而選擇讓兩人感情永遠都在原地徘徊?或者,明明一句道歉就能結束誤會,為什麼要扯東扯西毫不坦白呢?
這些時候,可能就是角色利用了防衛機轉的時刻。為了讓自己與羞恥感、罪惡感、焦慮感等負面情緒保持距離,心理層面出現了防衛機制,讓人在不自覺之間,跟這些自己不想要的想法、行為、事件等劃清界線,保護自我別受傷。
這些做法有時在他人眼中會不太合理,甚至奇怪的緊,但當事者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說出一些話,做出一些事情來自我保護。
雖然我們常常是下意識地做出這些反應,但透過認知一些常見的防衛機制,我們或許能更了解自己的行為模式,並從中學習到更好的應對方式。
- 行動化(Acting out)
若無法接受現在接收到的事實,就用最原始的「動手動腳」來表達,算是行動派的。通常小孩子的行為常常就是「行動化」的表現,當家長告訴他不能再玩手機、平板,小孩就開始大叫、搥牆壁、或倒在地板大哭大鬧,這種就算是行動化的防衛機制。記得韓劇「淚之女王」裡面的姑姑嗎?姑姑的表現常常都很直接,就是一種”行動化”的代表。
- 否定(Denial)
「否定」可能是最著名的防衛機轉。當你不想要接受某個現實,就直接當作「好的,沒這回事,這件事沒發生過」,或至少把部分的事實當成不存在的模樣,拒絕承認一些外來的事件,好讓自己不曾受傷那般繼續過生活。例如一些性暴力倖存者會否認自己曾被性侵。
- 轉移(Displacement)
「轉移」代表一個人面對負面情緒之際,直接轉移情感至比較不具威脅性的人事物身上。因為這樣一來,你還是可以出一口氣,且因為面對的人事物較不具有威脅性,似乎比較不用付出太多代價。
大家可以想像一種情境:爸爸出門工作,被上司責罵,被客戶搞飛機之後,回家遇上一件小事情就大罵小孩。雖然家長可能是以教育之名,說自己在教小孩,但家長在內心深處那波濤洶湧的負面情緒其實來自工作,只是沒辦法在職場出口氣,只好回家拿小孩出氣。也就是對有權勢的人畢恭畢敬,對原本親近的家人朋友卻是惡言相向,讓家人朋友「掃到颱風尾」。
- 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
「理智化」代表為了避免各種令人喪氣的感受,把一切訴諸於非情感面,只討論事實,不願討論個人感受。就像是一位患者被診斷為大腸癌之後,家人很想關心患者的感受,會不會擔心、害怕、或覺得難過。但患者只向家人說:「我現在罹患的是大腸癌第二期,醫師說我需要接受手術和化學治療。我需要你們幫我找化療成功率最高的醫院,其他的我都不想聽。」
另一種例子是突然失去配偶後,埋首於整理文件、處理相關法律問題,完全不透露自己的悲傷心情。
- 消極對抗(Passive aggression)
「消極對抗」代表一個人默默地表達敵意來避免衝突。最典型的作法就是生悶氣。例如男朋友早上出門前做了些讓你很不滿意的事情,但你不說破,不告訴他這樣做會讓你很生氣,就開始自己生著悶氣,偷偷決定:「下午他打電話我都不要接,晚上我要自己去吃飯。」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憤怒,而是用各種具有敵意的生悶氣、搞失蹤方式面對這樣的不愉快。
- 投射(Projection)
「投射」是種將自己的感受歸因於他人的防衛機轉。你可能對某些人、某些事情有些想法或意見,但又不好表達出來,自己後來就把他想成「那些人對我有這些意見」。
例如,工作場合上你實際上並不喜歡某一位同事,但自己並不接受這個想法,反而想成「那個同事不喜歡我」,並開始用負面的態度解讀同事的言語或行為。但事實上,那個同事並不討厭你,也完全沒有針對你。還有一個著名的例子是丈夫移情別戀,喜歡上另一位女子,卻一天到晚責問妻子是否紅杏出牆,做了不忠事情。
韓劇「淚之女王」裡,當女主角洪海仁突然看到裸著上半身的老公,覺得老公帥呆了的時候,開始說:「他以為他是年輕版的李奧納多嗎?他以為自己很帥嗎?」也是一種投射。或是,當洪海仁為了流產而自責時,就開始指責老公:「你是不是在怪我?」從自責轉成「他在怪我」也算是一種投射。
-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當事實很令人難以接受,就開始用邏輯或一些說法來說服自己。像是當銀行拒絕貸款給你,就說:「那間房子真的是太大了,我們本來就不需要買那麼大的房子。」
或者,新的人事命令又讓你失望的時候,你並沒有找主管質問,而是心想:「這次升遷沒有升到我,沒關係啊,我又不想要被升遷,當主管多麻煩啊,我才一點都不想淌這灘混水。」
- 反向(Reaction formation)
選擇利用這樣防衛機轉的人常常是有意識到自己的負面心態或負面情緒,但決定將大家難以接受的行為或衝動轉到相反的那一面,通常到了矯枉過正的程度。例如不想讓大家看到自己生氣、憤怒的一面,就隱藏了這部分,轉變成一副超級無敵正向、陽光的模樣。或是後母為了怕其他人覺得自己不愛丈夫前妻留下的小孩,在眾人面前特地要替這小孩做牛做馬。
- 退化(Regression)
這個幾乎就不用再多解釋了,真的就是退化到更年幼無知的心理層面。這種情景也最容易出現在小孩身上。例如老大已經長到五歲,明明原本可以睡過夜,也不會尿床,發現老二出生後奪走了父母的專注力,老大就突然會夜尿,總是吸著大拇指,或大哭大鬧很難安撫。這就是屬於一種退化行為。
那麼成人會不會退化呢?其實也會。當成人覺得無法面對生活壓力,開始倒頭呼呼大睡,每天睡十幾個小時不想做事,或是開始過度飲食,酒一杯一杯的喝,菸一根一根的抽,都停不下來,也算是退化行為,退化到最原始的人類狀態,用過度的吃飽喝足和睡飽來面對現況。
我們常常是不自覺地使用了防衛機轉來度過一些難熬的時光。不過,這些防衛機轉雖然可以自我保護,但都可能帶有自我欺騙的成分,甚至可能是為了過度保護自我,而傷害了無辜的他人。
我們現在可以透過認知這些行為模式,試著改變一下自己的行為。提醒自己,不要再用下意識的生氣、否認、退化、或轉移等,欺騙自己,傷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