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太高很傷眼,保護眼睛這樣做!(懶人包)

by | 4 月 5, 2018


視覺是個很複雜的過程,光線經過眼睛最外層的角膜,再通過瞳孔與水晶體,水晶體能幫助對焦,讓影像清楚對在視網膜。視網膜為眼球後壁內面的感光組織,負責感光與影像形成,就像相機的底片一樣,視網膜的資訊會透過視神經傳送到腦部,我們才算看到影像。

既然要看見是這麼複雜,壞掉一些些地方都很麻煩。相信很多人都曾聽說:「得了糖尿病之後,眼睛會壞掉!」糖尿病對身體健康帶來的諸多影響之中,眼睛的問題絕對不容小覷,有糖尿病黃斑水腫(diabetic macular edema)、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白內障(cataracts)、及青光眼(glaucoma),患者持續視力退化,甚至完全失明。


我們先來看看糖尿病黃斑水腫(diabetic macular edema)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視網膜是為於眼球後方內壁的感光組織,黃斑部則是視網膜中最敏感的感光區域。當供應視網膜的血管因為糖尿病而產生病變時,視網膜就會逐步失去功能。

過多血糖會損害眼睛視網膜區域的微小血管,從血管壁突出成微小凸起,讓血管上遍布著變形膨大的「微動脈瘤」,這時血液會滲進到視網膜中,導致視網膜中央的黃斑部腫脹、水腫,稱為糖尿病性黃斑水腫,可以是局部性,也可能會是瀰漫性,讓患者看東西時焦點變模糊,畫面浮動。



而血糖太高除了阻塞視網膜微小血管,讓血管變形成微型動脈瘤之外,由於血管功能變差,無法提供視網膜足夠的氧氣養分,我們的眼睛會試著在視網膜新生出更多的小血管,來補償不足的血液供應,然而這些新生血管無法長的很健全,很容易滲漏,視網膜開始累積愈來愈多的疤痕組織,眼球壓力變高,進而影響視神經的健康!這就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視網膜病變會帶來哪些視力問題呢?患者會發現自己目光所及(我們稱為視野)變得模糊,視野會波動,有時看到漂浮的斑點(飛蚊症),甚至在視野中出現了黑暗或空白區域,整體來說視力不斷下降。

患者罹患糖尿病愈久,血糖控制的愈差,或同時有高血壓和抽菸習慣,就愈容易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而且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起因在血管不再健康,因此患者會發現兩側視力一起變差


很多人在年齡增長時,都會飽受白內障困擾。但白內障的發生也與糖尿病有關!白內障問題出在原本清澈的水晶體變得混濁,光線透不過水晶體,難以成相於視網膜上。而我們的水晶體需從水狀液體獲取營養和氧氣,血糖過高的時候,水晶體會變得腫大,且會累積一些影響清晰度的物質在水晶體內,讓水晶體更混濁,當然就影響到患者視覺的清晰程度,讓患者視線模糊變形,總是霧裡看花,然而色調還褪色成褐色黃色色調呢!

青光眼是大家都曾聽過的眼睛問題。那究竟青光眼是什麼呢?眼睛固定會分泌水狀般的液體,而這些液體最終會離開眼睛,進入血流之中。如果眼睛的排水系統失靈,液體離不開眼睛,不斷在眼球內累積,會增加眼睛內的壓力,壓迫到神經。這就稱為青光眼。

那這件事情與糖尿病有什麼關係?原來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人,很容易影響眼睛排水系統的功能,水排不掉,眼壓就會上升,升高患者得到青光眼的機會。定期的眼科檢查能讓患者早點發現自己是否眼壓過高,若有則可用眼藥水降低眼壓。萬一突然間感到眼球脹痛、視力模糊、視野變小、並有頭痛及噁心想吐的狀況,要擔心是否為急性青光眼。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能夠了解,避免血糖一直處在過高的狀態,才能讓血管健康,讓我們的眼睛組織獲取足夠的氧氣養分。因此想要避免糖尿病帶來嚴重的眼睛併發症,最要注意的是:「定時服藥控制血糖、定時測量血糖、定期眼睛檢查」。

過去很多人會謠傳:「都是打了胰島素才讓我眼睛瞎掉!」或是「糖尿病的藥不能吃,吃了就會洗腎」。然而,無論是眼睛視力變差,或是腎臟功能失調,都是糖尿病本身最常見的併發症!所以,若想要減少失明或洗腎的機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從運動飲食藥物三方面好好控制血糖」。除了控制血糖,也要在家好好監控、紀錄血糖值,醫師會視患者的狀況調整藥物,血糖控制好,才能減緩各個併發症的發生。定期檢查眼睛則能讓患者了解目前眼睛健康狀況,並依此調整生活型態。


最後再補充幾件讓糖尿病患者保護眼睛時可注意的事項:

攝取魚類:科學家認為,攝取鮭魚、大比目魚、和沙丁魚等脂肪魚中的ω-3脂肪酸,可以降低發炎反應,減少眼睛異常血管生長,因此能降低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至於攝取量不用多,每周兩份即可。

 規律運動:盡量維持每天運動三十分鐘的好習慣,運動對身體的幫助是很全面地,當我們的血糖、血壓、血脂獲取更好的調控後,自然就能保持眼睛血管的健康

 多喝水與多吃深綠色蔬菜:攝取足夠的水分能讓我們維持健康,但請記得,不要為了逞口腹之慾就選擇含糖大杯飲料,這樣會補充過多的糖分,得不償失。另外,菠菜、甘藍內含有葉黃素,這類的抗氧化劑有助於保護視網膜中的細胞。

 外出保護眼睛:紫外線的威力是很猛的,即使是陰天,紫外線還是能傷害眼睛,外出都要記得要戴太陽眼鏡,或是選擇變色鏡片,幫忙抵擋掉九成九的UVA和UVB,減少眼睛受到的傷害。

 戒菸:我們一再強調,抽菸的壞處不僅只是影響肺臟容易肺癌,還會影響全身血管的健康。血管受到破壞後,全身上下都會出現麻煩。因此有菸癮的人會得到白內障的機會是一般人的兩倍,也會更容易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且其惡化速度亦是加劇!有菸癮的人還是盡量要尋求幫助,認真戒菸啊!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外科陳彥州醫師表示,「其實腰部曲線不是只跟體重有關呦。」 影響腰部曲線的主要因素包括腹部皮下脂肪、內臟脂肪、腹部肌肉、骨骼結構。陳彥州醫師解釋,腹部皮下脂肪過多會影響腰線,使腰部曲線不明顯,有人會透過減重或抽脂手術來改善。內臟脂肪過多會使腹部膨脹,必須透過飲食調整與運動來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腰線。腹部肌肉的部分,有部分產後女性可能會出現腹直肌分離及筋膜鬆弛的問題,導致腰線不明顯,這類狀況可能需要透過腹直肌分離修復手術來改善。 若上述三項因素皆已改善,但腰線仍不明顯,則可能與肋骨骨架有關,而需要考慮透過肋骨雕塑來調整。...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