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緊急處理的眼科急症(懶人包)

by | 9 月 19, 2017


我們每天起床一睜開眼睛,能看到自己心愛的人、事、物環繞在旁,其實是很不簡單的喔!有哪些時候,你得趕緊面對眼睛問題呢?一起來看看。

視覺是個很複雜的過程,要先折光再感光。首先,光線經過眼睛最外層的角膜,再通過瞳孔水晶體

現在很多人會戴隱形眼鏡變色片,而隱形眼鏡變色片裡色彩繽紛、放射狀的位置就是虹膜,虹膜的功用是能調控瞳孔的大小,控制進入的光線量。我們站在大太陽下時,光線太多,虹膜就會讓瞳孔縮小;黑暗之中瞳孔則會變大,就像相機的光圈一樣。

水晶體的作用則在於對焦,讓影像清楚。

視網膜為眼球後壁內面的感光組織,負責感光與影像形成,就像相機的底片一樣,視網膜的資訊會透過視神經傳送到腦部,我們才算看到影像。

遇上以下狀況時,你最好趕快向眼科求助

● 眼睛有割傷、刺傷、擦傷等外傷

● 突發性的視力模糊或視力喪失,或視野有所改變,像是覺得視野某個部分不見了,或有閃光或漂浮黑影(飛蚊)出現

● 不明原因的眼睛疼痛發紅

● 眼睛疼痛的同時還伴隨噁心、嘔吐、頭痛的感覺

● 眼睛暴露於化學物

● 異物卡在眼睛裡

接下來我們就容易造成眼睛急症的原因一一介紹。

● 急性青光眼:

如果突然間感到眼球脹痛、眼睛紅、視力模糊、視野變小、看光源有光暈,並同時有頭痛及噁心想吐的狀況,要擔心是否為急性青光眼。

急性青光眼好發於天冷時,一般正常眼壓應小於20毫米汞柱,但急性青光眼時眼壓會上升,甚至到50、60毫米汞柱,時間一長則讓視神經細胞萎縮,之後就難以挽回視力了!因此若有急性青光眼的症狀,需要及時就醫用藥物降低眼壓。

● 視網膜剝離:

視網膜是眼球後壁內層的一層薄組織,假使視網膜脫離原本該在的位置,這樣一來會讓供應養分氧氣的部分(脈絡膜)與視網膜變成觸不到的戀人,時間愈久,視網膜缺乏氧氣養分愈久,視力下降愈多。患者會感覺突然看到網狀或斑點狀的飛蚊,眼冒閃光,並視力模糊。高度近視、老化、外傷都會提高視網膜剝離的機會,若及時診斷可以用手術治療。

● 眼中風:

視網膜動脈或靜脈阻塞,俗稱為眼中風,常發生在有高血壓、糖尿病、抽菸習慣、五十歲以上的人身上。這些全身性疾病會影響血管健康,當視網膜動脈或靜脈硬化、病變,或引發血栓形成時,血流無法順利通過,視網膜就得不到氧氣養分。

患者通常不會感到眼睛痛,但是突然之間就看不到了,或只能看到光或手指頭,這樣的視力喪失通常是單側發生。有人則會視力模糊數秒鐘至數分鐘後又恢復,但一陣子之後又視力喪失。若視網膜缺氧過久,會導致永久失明。醫師做眼底檢查時會看到黃斑部水腫與點狀出血等特徵,治療上需擴張血管、降低眼壓,盡早恢復血液循環。

● 眼球外傷:

像是包含角膜破損,眼球被尖銳物通過後有穿刺傷或割傷,被鈍物大力撞擊,或眼睛裡有異物。常見的症狀包括了眼睛痛、紅、視力減退。醫師在檢查後會視狀況決定是否需要縫合傷口、取出異物、並決定手術的時間點。當然最好的是預防眼睛外傷,請看「眼球殺手排行榜」這篇了解該如何避免傷及眼球。


● 化學性灼傷:

代表被酸性或鹼性的化學物質以液體、煙霧、或粉末等形式噴濺到眼睛,引起患者眼睛疼痛、發紅、撕裂傷、視力下降。若遇上這等狀況,請先自行用乾淨的自來水沖洗15到20分鐘,而不是急著跑向醫院。患者可以直接進入淋浴間持續用蓮蓬頭沖洗,或把頭偏一側,在水龍頭下方持續沖洗。若只有一隻眼睛受化學物質潑濺,記得保持患側在下方,不要讓水流帶著化學物質影響到另一隻眼睛。沖洗後再就醫,在這當中不要揉眼睛或自行使用眼藥水,到院後醫師會再評估狀況,決定用藥物或手術治療搶救。

參考資料
Eye Emergencies. Christopher C. Muth, MD. JAMA. 2017;318(7):676.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運動有許多好處,就曾有研究說,運動能幫助降低200種以上的疾病風險。無論為了你的心臟、血壓、腰圍、脂肪肝,運動都是必要的。甚至對於維持大腦運作與思考清晰,運動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當我們進入高齡社會後,沒人希望自己是在中老年時被慢性病纏身,運動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言喻。...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當外面空氣品質不佳,不適合室外運動時,你可以在家做做舒活筋骨的有氧伸展,確保大關節都有適當的活動度。每天練習也非常適合,無論你用此作為一天的開始或結束,都能讓身體感覺更棒!

主動脈瓣狹窄恐導致猝死!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主動脈瓣狹窄恐導致猝死!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70多歲女士,因為在家裡昏厥而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現有嚴重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建議動手術治療。」陳紹緯教授表示,「因為患者有多種慢性病,身體狀況較差,家屬相當擔心手術伴隨的風險。」

經過討論後,患者選擇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利用導管置放生物組織人工瓣膜取代硬化狹窄的主動脈瓣。陳紹緯教授說,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的傷口較小、手術時間較短、失血量較少、術後疼痛較少,幫助患者較快恢復,並順利出院,目前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