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招學起來,遠離大腸直腸癌

by | 5 月 31, 2022


大家都想防癌,罹癌之後,不僅自身的生活品質下降,連帶地家人生活也會受到影響。而台灣人最好發的癌症就是大腸直腸癌,我們今天就來提供六招,照著做,可以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機率喔。



定期篩檢一定要

想要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記得不要等到腹部症狀出現,或解便有問題,才想要去檢查,而是年紀到了,就該定期做檢查。


一般建議45歲以上的男性與女性就要開始篩檢是否有大腸直腸癌,最常見的篩檢方式有兩種,一個是「檢查糞便潛血」,另一個是「大腸直腸鏡檢查」。

目前台灣是採用糞便來進行大腸癌篩檢,針對「沒有任何症狀,也沒有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的人來說,可以從50歲開始,每兩年免費做一次糞便檢查,檢查後若收到異常報告,要再做進一步的檢查。

不過這裡還是要囉嗦一下,如果本來已經出現症狀的話,像有排便習慣改變、出現血便等狀況,不要等到有免費篩檢才肯就醫。基本上,糞便潛血檢查主要是針對沒有症狀的民眾,若有症狀,絕對要更早就醫。

如果,你的父母(其中一位)或兄弟姊妹已經被診斷為大腸直腸癌的患者,或者他們曾經罹患大腸腺瘤,最好從40歲就開始做大腸鏡的篩檢。假使這些家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年齡不到50歲,最好是從「家人罹病年齡-10歲」的年紀開始接受定期篩檢。例如假使媽媽是在42歲被診斷為大腸癌,那子女要從32歲(也就是42減10)開始定期篩檢。

定期檢查時若用大腸鏡發現息肉,醫師會移除息肉,減少息肉後續癌化,請看:揪出息肉,預防大腸癌


吃對東西很重要

大腸直腸是我們消化道的一部份,想要避免這裡出現癌症,一定要慎選自己吃進消化道的東西。其實當說到飲食,我們應該盡量講求吃到營養,而不是把美味或精緻化放在第一位。最能讓身體獲取到營養的食物選擇就是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全穀類,以及避免加工紅肉和添加糖。


蔬菜水果富含各種礦物質、維生素、纖維,可以幫助身體維持體內各項機能。只要調味不要太過,熱量也不高,更能幫助我們維持健康體重。而在選擇蔬果時,盡量保持著「多樣化的原型食物」準則,多吃深綠色蔬菜、紅橘色的蔬菜、各種豆類等都是很好的。

許多人現在為了低醣飲食高蛋白而完全不碰澱粉類的食物,然而全穀類的麩皮,胚芽和胚乳含有重要的礦物質與維生素,並不能因此都不吃!你可以選擇糙米、紫米、全燕麥、糙薏仁等標示為「全穀類」的穀物,並少吃白飯、白麵條、麵包等精緻澱粉。

想避免大腸直腸癌,會建議從豆類、奶類、魚類、與蛋獲取蛋白質,並且少吃紅肉。一般市面上豬肉、牛肉、羊肉都屬於紅肉(萬一有馬肉可以選擇的話,也是紅肉喔!),從2015年開始,紅肉被歸類為2A級致癌物。然而,更嚴重的是「加工紅肉」,加工紅肉被歸類為第一級的致癌物,因為研究認為,只要少量的加工紅肉,就會增加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機率。所以,請務必小心各種用煙燻、鹽漬、蜜汁等方式增添風味的加工紅肉,不管是香腸、火腿、肉鬆、肉乾,都會增加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不要喝糖飲。簡單來說,如果採取「地中海飲食」,是能減少大腸直腸癌發生率的好方式。


規律運動降低罹癌風險


只要是平常很少動,習慣久坐的人,就比較容易罹患大腸癌。因此,如果你平常讓自己習慣多動一些些,就能有預防癌症的好處。累計起來,每周最好達到150到300分鐘的中等程度運動,或75到150分鐘的高強度運動。當然也可以有時做中等程度運動,有時做高強度運動。

常見的中等程度運動包含了練習瑜珈、皮拉提斯,到公園走路,休閒式地騎腳踏車。喜歡球類、競技類型的人,可以去打高爾夫、羽毛球、或玩棒壘球。

至於高強度運動的話,可以去慢跑,騎越野腳踏車,跳繩、跳有氧舞蹈,做間歇式重量訓練。打籃球、打網球、踢足球屬於強度較高的球類競技。


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久坐會增加一個人早死的機率,因此我們真的要盡量減少自己久坐、盯著螢幕的時間。如果你平常要看電視的話,可以考慮同時在跑步機上走路,或是一邊騎固定式腳踏車,不要只是坐在椅子、沙發上。平時多走樓梯,少搭電梯,或多用走路的抵達目的地。如果在工作、念書過程中需要一直坐著,那就盡量於每個小時找出一小段空檔做個「點心式運動」。平時也可以準備個穿戴裝置,像是戴個計步器,知道自己一天走了幾步路,並替自己訂出每日增加走路步數的計畫。


維持健康體重

無論是體重過重(BMI 大於24)或到肥胖(BMI 大於27)的程度,都是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而且體重過重或肥胖者在罹患大腸直腸癌之後,也比較容易因癌症死亡。肥胖同時還是乳癌、子宮內膜癌、食道癌、卵巢癌、胰臟癌等癌症的危險因子,因此,想辦法維持健康體重,是防癌的一大重點


至於要怎麼維持健康體重,通常還是要從飲食選擇與生活型態做出改變,又要回歸到選擇較理想的飲食方式,避免加了許多糖、鹽、油脂的加工食物,並且選擇少坐、多動的生活型態。如果考慮減重的話,可以從「BMR、TDEE-減重必讀!基礎代謝率懶人包(含線上計算機)」這篇文章看起喔。


不要抽菸

關於這一點,幾乎也沒什麼好討論的。菸草是一級致癌物,抽菸會破壞全身器官,即使是抽電子菸也一樣。想要避免大腸直腸癌,還是早早戒菸吧。


減少酒精攝取

提到酒精,大家最有印象的是喝酒會造成肝的問題,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產生。然而,酒精喝入喉,也會影響到經過的消化道癌症發生機率,研究發現,只要喝的酒太多,就會增加口腔癌、食道癌、胃癌、和大腸直腸癌的機率,尤其是男性喝酒與大腸直腸癌的關係更為明顯。

喝下的酒品會於體內轉換成乙醛,破壞細胞,增加細胞的氧債,並且影響了其他營養素的吸收與荷爾蒙的濃度。假使同時抽菸又喝酒,這些致癌物的聯手就會更大幅影響細胞的健康。

所以,最好的話是「不要喝酒」。如果要喝的話,男性一天不要超過兩份,女性一天不要超過一份。通常我們一份是指350cc的啤酒(12盎司)或150cc的紅酒(5盎司),為什麼用「份」來算呢?因為普通討論到酒精的致癌性時,總量比種類來源還要重要,喝紅酒、喝啤酒、喝高粱都一樣,量多了就會致癌,沒有哪一個會有傳說中的保護作用喔。

雖然大腸直腸癌的發生與基因、家族遺傳、環境等因素都相關,但我們能盡量做到的,就是調整自身的生活習慣,包括好好選擇入口的食物,維持足夠的運動量、避免抽菸喝酒、並好好控制體重,還有定期做篩檢,才能避免大腸直腸癌找上門。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晨間床上簡易醒腦,喚醒血流筋絡不卡卡

晨間床上簡易醒腦,喚醒血流筋絡不卡卡

早上起床時,容易筋骨緊繃,頭昏腦脹嗎?試試看用11分鐘順過這簡單的醒腦流程,從躺在床上開始做,讓我們的四肢與筋絡獲得適當地伸展,改善血液循環,調節呼吸。迎接一天的挑戰!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治療可提早啟動!健保給付再升級!
健保擴大骨質疏鬆症藥物給付,放寬至尚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患者,包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合併使用胰島素者
🔹 長期(超過3個月)使用類固醇者
讓治療能更早介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本次由骨科吳凱文醫師深入解說,帶您掌握最新骨鬆防治趨勢!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