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就能增肌減脂?破解高蛋白迷思(懶人包)

by | 5 月 30, 2020


「最近大家都在講肌少症的事情。」王太太對著妹妹說,兩人已是年齡50+的姐妹花。

妹妹說:「我本來想去健身房運動,不過這一波疫情來了之後,也就不敢去報名了。」

「聽說多吃蛋白質就會長肌肉?還是我們要多吃點肉?」

「要吃那個蛋白粉啦,我有個朋友在賣,說很有用!」

你也聽過這樣的說法嗎?也以為只要吃了蛋白質或蛋白粉,肌肉就會跑出來嗎?請繼續看下去。


吃了蛋白質就會長肌肉?

大家都想「增肌減脂」,在減重的路途中,若能多長些肌肉,才能拉高基礎代謝率,多燃燒點熱量,達到減脂目的。那蛋白質吃多一點,就自動會長出肌肉嗎?並不是這樣的。
蛋白質很重要,原因在於胺基酸與肌肉、韌帶、關節、骨頭、指甲、頭髮、抗體、酵素等的合成都有關係。當我們吃進多一點蛋白質,身體會擁有比較多的胺基酸原物料,但身體可以拿去做頭髮、做抗體、修復組織,並不會直線跑去做出多一點的肌肉。(有這些症狀,小心缺乏蛋白質!


想要長肌肉,還是需要額外的肌力訓練。在鍛鍊肌肉及肌肉修復的過程中,才能增加肌肉質量。沒有肌力訓練,肌肉不會有獲取胺基酸原物料的需求,無法形成更大的肌肉。並不是只要多吃蛋白質,身體就自動會長肌肉出來

記住,增長肌肉的要件是運動



那喝蛋白飲品應該就會長肌肉?

過去蛋白粉是健身者的愛,但這股風潮逐漸吹向普羅大眾,許多直銷公司也賣起了高蛋白補充品。因此有人想知道,如果像上一題所說,食用雞肉、牛肉這些蛋白質不能直接讓人長肌肉,那如果吃的是蛋白質營養補充品呢?廣告上都寫著身體很好吸收蛋白粉這些補給品,圖片也都是練的猛猛的俊男美女,會不會對增長肌肉有點用處?

你可能已經猜到了我們要說的結論了:

如果你有在做肌力訓練,喝乳清蛋白會幫忙長肌肉。

如果你沒在做肌力訓練,喝乳清蛋白也不會長肌肉。

因此,重點還是有沒有持續地訓練。如果你想要避免未來罹患上肌少症,務必從飲食調整,並加上肌力訓練運動,不是一直靠多吃蛋白質或喝蛋白質補充品,就會直接長出肌肉。

再次強調,增長肌肉的要件是運動。


40+的蛋白質攝取,一次看懂總量、分布、及來源選擇

高蛋白是不是才能減重?

很多人會採取高蛋白、低碳水的方式來控制體重。當攝取的碳水化合物減少後,可以迫使身體燃燒脂肪來補足熱量。而且飲食中蛋白質的比例提高時,可以增加飽足感,(想想看你上次晚餐吃牛排時是不是一路飽到隔天,完全不想吃消夜呢)而降低了食用者的飲食量,整體攝取的熱量下降。所以確實高蛋白低碳水的方式是可以降低體重的。

不過,不要為了講求超級低碳,而放棄了蔬菜、水果、全穀類,那會很難獲取到足夠的礦物質、纖維、及抗氧化劑,讓鈣離子、鉀離子、鎂離子是不足的。而且當大家刻意減少碳水化合物且吃很多蛋白質時,常常意味著同時吃進太多飽和脂肪,甚至也常常是更多的鹽分(尤其是各種像香腸、火腿、培根這類的加工肉品)!反而提高血中膽固醇濃度,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想要高蛋白時,同樣要注意食物選擇!如果有實行上的困難,可以先請教營養師或醫師,了解正確的高蛋白減重方式。

目前短期(六個月)內嘗試高蛋白飲食應該是還算安全,但長期來說會不會帶來身體其他的危害,還無法確立。但通常超過六個月以上時,高蛋白飲食帶來的減重效益就大幅降低。



你蛋白質一定沒吃夠,要靠蛋白粉?

過去只有持續健身,想練肌肉的人才會注意蛋白質攝取量,但最近大家常常會聽到要多吃蛋白質的說法,也延伸出了「平常人一定都吃太少蛋白質,要靠補充品才夠」的說法。

不過根據美國針對介於19到30歲之間的年輕人的營養研究,發現其實每人每天平均攝取了100g的蛋白質,這樣並不算少。目前沒看到台灣人的數據,但就算我們通常飲食習慣沒有那麼美國派「American style」,也不需要到每個人都得買蛋白粉補充品來吃的程度。

蛋白粉是很簡單輕鬆的補充品,剛運動完就能補上一杯,而且身體也很好吸收。另外,現在也出現了不少高蛋白的隨手點心,讓大家嘴饞時來個高蛋白解饞。但這些補充品的問題就是會有食品添加物與賦形劑,例如高蛋白棒裡會用上讓食物變得穩定、增稠的食品添加物「鹿角菜膠」,有些研究認為此品會引起體內發炎反應、影響礦物質吸收、腸道損傷。


在情況允許下,天然食物較無食品添加物,還是比較好的蛋白質來源。(蛋白質這樣吃!這樣算!一次圖表攻略而且身體需要各種不同的胺基酸,盡量從各類食物中攝取才有機會得到不同的胺基酸,同時也能吸收到其他的營養素。因此不要把這些蛋白粉補給品當成主要的,甚至唯一的蛋白質來源。最好盡量從不同來源,像是魚類、奶類、豆類、白肉等補充蛋白質。

另外,身體並不會貯存蛋白質,如果短期內攝取太多蛋白質,仍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增加體內氨氣ammonia的累積。假如你在飲食調整、控制之後,體重真的已經下降了,記得也要同時調整蛋白質的攝取量。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縮小胃容量助減輕體重,新式訂書針縫胃解析,劉家嘉醫師圖文懶人包

縮小胃容量助減輕體重,新式訂書針縫胃解析,劉家嘉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二十多歲的女士,在生產後合併壓力性肥胖,進食量真的很大。」劉家嘉醫師表示,「因為健康檢查顯示有脂肪肝,且肝功能及膽固醇偏高,再加上大食量,自己藉由飲食和運動的效果一直很有限,所以讓她決心積極尋找醫學方式來治療她的肥胖問題。

經過詳細和病患討論後,她決定接受訂書針縫胃手術,利用胃鏡於胃內進行胃部體積縮小,幫助減少進食量。劉家嘉醫師說,術後不久,她已減少了14公斤,肝功能已恢復正常,目前仍持續追蹤與控制中,相信3個月即可順利達到理想體重。」

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我們經常談到血壓控制的重要性,告訴大家即使暫時間你沒有體驗到高血壓直接帶來的不適,但長期的血壓高還是會造成血管內的變化,影響到身體許多器官的健康,尤其是大血管、腦部、腎臟、心臟都會因為高血壓而受損。也就是說,心血管疾病通常是血壓控制不良的結果,讓血管硬化,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及心臟衰竭的機會。 許多人會有個印象:「應該是男生比較容易心肌梗塞吧!」 甚至有人會說:「女生大概要等到停經以後才會有血壓問題啦,如果在五十歲以下不會怎樣啦,不用吃血壓藥。」...

兒童多發性硬化症,提早發現、持續治療才能避免殘疾,口服藥物提升便利性與遵從度,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兒童多發性硬化症,提早發現、持續治療才能避免殘疾,口服藥物提升便利性與遵從度,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多發性硬化症患者,需要長期打針治療,以降低復發的機會。」成大醫院兒童神經科余文豪醫師指出,「由於患者正值青少年,相當在意同儕的眼光,非常不願意在學校打針,所以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也讓病情反反覆覆。」 對青少年患者而言,口服藥物可以提升便利性與治療遵從性,幫助患者把病情控制穩定,減少復發次數,才能避免失能或殘疾!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