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並不可怕,正確認識最重要!

by | 3 月 17, 2017



我們身體是由許多的細胞所構成,當細胞的生長失去正常的調控時,便會越長越大成為腫瘤。分化較成熟的腫瘤通常生長較緩慢且會停留在原地,較不會危害生命,被稱為良性腫瘤;分化較不成熟的腫瘤則可能會侵犯周遭的組織,甚至隨著淋巴、血液、腹水轉移到其他的地方,而被稱為惡性腫瘤,也就是癌症。


當大腸直腸的黏膜細胞出問題時,可能發展成瘜肉,還可能漸漸變成大腸直腸癌。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很多樣,飲食、遺傳、腸炎、大腸瘜肉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影響。


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在四、五十歲以後逐漸上升,不過臨床上偶而還是會遇到年紀較輕的病例。




大腸直腸癌會有什麼樣的症狀?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回答「血便」,然而早期的大腸直腸癌幾乎不會有任何症狀,因此經常被忽略。直到腫瘤越來越大,症狀才變得明顯。若是腫瘤有出血,患者可能以血便、貧血來表現;若是腫瘤堵住了腸道,那患者便可能出現便秘、腹瀉等症狀。


單靠症狀並無法確診大腸直腸癌,所以必須仰賴定期檢查才能發現問題。目前被廣泛使用的檢驗方法有免疫化學法糞便潛血檢查,若在糞便中偵測到微量血液,代表大腸中可能存在瘜肉或腫瘤,而需要進一步檢查。


就大腸直腸癌來說,最準確的檢查是大腸鏡。配備光源的內視鏡由肛門進入,依序檢查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和盲腸。除此之外,針對大腸裡的病灶還可以切片取下檢體,交給病理科醫師做化驗。




抽血測腫瘤標記可以檢驗大腸直腸癌嗎?


不可以。CEA(癌胚抗原是大腸直腸癌的腫瘤標記,但是僅能用在治療後的追蹤,而不能作為是否罹患大腸直腸癌的證據。因為很多狀況都會影響CEA,諸如乳癌、胃癌、抽菸、肝硬化、消化性潰瘍等都可能使CEA上升。所以CEA異常升高時,並不代表就是大腸直腸癌。另外,有將近四成的大腸癌患者其CEA指數正常,所以CEA正常亦不代表沒有疾病。




得了大腸直腸癌要怎麼辦?


早期的大腸直腸癌大多會建議接受手術,將部分腸道與淋巴結移除。爾後再藉著病理分期來決定是否追加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目前,第一期大腸直腸癌的五年存活率可以達到九成以上,第二期的五年存活率約七成。按部就班的治療才能獲得較佳的預後。





該如何預防大腸直腸癌?


身在現代的我們通常會攝取較多的紅肉(牛肉、豬肉等與加工肉類香腸、熱狗等,且容易缺乏蔬菜水果,偏向高脂低纖維的飲食習慣,這些都可能增加大腸直腸癌的機會。所以調整飲食、不抽菸、不酗酒、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是較好的保健之道。


同場加映:大腸癌的真面目(真實照片,慎入)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糖尿病患慎防心臟衰竭,檢測、預防可以這樣做

糖尿病患慎防心臟衰竭,檢測、預防可以這樣做

劉育志醫師:請問糖尿病患者需要留意哪些併發症? 李洮俊醫師:糖尿病患者不管是一型還是二型,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好,會產生因為高血糖狀態引起的一些併發症,併發症分為急性跟慢性,急性的話可能就是酮酸中毒或者是高血糖昏迷,慢性的話就是因為長期高血糖,我們的器官譬如說眼睛、心臟、腎臟泡在糖水裡面,就會引起的一些眼睛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或者是大血管病變,所以糖尿病患者為了要避免這些造成健康危害的問題,平常血糖、血壓、血脂控制好的話,就可以避免這些合併症或是慢性併發症的發生。 劉育志醫師:請問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為何?...

幫助擬定轉移性腎細胞癌治療計畫,IMDC腎細胞癌風險指數解析,泌尿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幫助擬定轉移性腎細胞癌治療計畫,IMDC腎細胞癌風險指數解析,泌尿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那是一位60歲男士,確診腎細胞癌時,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及腎臟血管周圍的淋巴結。IMDC腎細胞癌風險指數為4分,屬於重度風險。」闕士傑醫師表示,「由於腫瘤範圍廣泛,醫療團隊決定先採取標靶治療合併免疫治療,以控制病情並爭取未來手術的可能性。」

經過幾個月的治療,患者的腫瘤明顯縮小,淋巴結腫大減少,轉移的病灶也維持穩定。隨著血尿減少,貧血的狀況逐漸改善。因為治療反應良好,醫療團隊評估後決定進行腎臟腫瘤切除手術,幫患者爭取較佳的預後。

低鈉飲食真的有效?研究揭示:七天內見效,快速降血壓!

低鈉飲食真的有效?研究揭示:七天內見效,快速降血壓!

你可能休假時出國個五到七天,想要好好犒賞自己、放縱一下,旅程中不斷吃吃喝喝,尤其喜歡口味重、特別鹹的拉麵、燒肉,一方面你會告訴自己「這是我努力工作後應得的」,「畢竟是休假嘛!只有幾天吃得放縱一點,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或者:「出門在外流汗運動比較多,當然應該要吃的鹹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