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真面目(真實照片,慎入)

by | 2 月 13, 2017

大腸癌的真面目

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越來越高,每年台灣約有一萬四千人被診斷出大腸直腸癌,所以大家對這個名詞一點都不陌生。許多人都以為大腸直腸癌應該要有血便、便秘、腹脹等症狀,其實絕大多數的患者一點症狀都沒有,幾乎都是在定期檢查被發現的。

在過去,下消化道攝影是很常使用的檢查方式,從肛門灌入顯影劑與空氣之後,便能檢查腸道內是否有異常的病灶。


這張圖是由下消化道攝影所發現的大腸癌,原本寬闊、平順的腸道變得狹窄又凹凸不平,看起來就像吃剩的蘋果核。

下消化道攝影中的大腸癌

放個示意圖就很容易理解,這就是大腸癌的典型表現。

下消化道攝影中的大腸癌

相信親眼看過大腸直腸癌的人應該不多,所以會覺得很抽象,其實,只要看過大腸癌的真面目,就能夠理解為何會出現某些症狀,又為什麼有人的腫瘤很大顆卻一點症狀都沒有。

這種大腸癌便會在影像上出現典型的蘋果核,厚實的腫瘤沿著腸道長成一整圈,使管徑變小,固態糞便就不容易通過。患者的排便習慣可能變得很紊亂,時而便秘,時而拉稀。


仔細觀察腸黏膜,就會發現腫瘤前端與腫瘤後端的腸黏膜顏色不同。靠近相片上方的腸黏膜是正常的顏色,靠近相片下方的腸黏膜則因為阻塞而變得較不健康。

大腸癌的照片

底下是另一種常見的型態,大腸癌像朵花椰菜般越長越大。一般來說,長在升結腸的大腸癌較不會造成阻塞,因為這邊的糞便很稀,不太會被塞住,所以腫瘤可以長得很大顆,卻一點感覺都沒有。

這類腫瘤通常都有出血的現象,而使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反應,但不一定會有血便。

像花椰菜的大腸癌

由於大腸癌是由瘜肉發展而來,只要時間足夠,就可能出現兩顆以上的大腸癌。所以,完整的大腸鏡檢查便非常重要,否則可能會遺漏其他正在長大的腫瘤多久做一次大腸鏡,才算剛剛好?請醫師來解答

同時長出兩顆大腸癌

剛剛我們提過,大腸直腸癌通常沒有特別的症狀,所以腫瘤便越長越大,甚至出現轉移。除了肝臟、淋巴結之外,也可能出現腹腔內轉移。腫瘤細胞會像種子一般在腹腔內散播,並於腸繫膜、腹膜上落地生根。

圖片中可以見到小腸的腸繫膜上有多處轉移,這種狀況非常棘手,預後也很差。

大腸癌多處轉移

除了轉移之外,腸阻塞是另一個嚴重的併發症,當大腸癌將腸道整個塞住時,患者就會嚴重腹脹,持續嘔吐。若不及時處理解決阻塞,患者將會脫水、休克、並進展為敗血症

由腹部的電腦斷層可以見到脹得非常厲害的大腸,而虛線圈起來的位置就是大腸癌造成狹窄的位置。

大腸癌造成腸阻塞

其實,大腸癌並不可怕,因為大腸癌剛開始形成的時候都只是小小顆的瘜肉,這些小瘜肉幾乎都可以經由大腸鏡切除,幾乎都不需要住院。但是,若置之不理,讓腫瘤越來越大時,到最後就只能開刀來解決。

大腸癌是由大腸瘜肉發展而來

看過腫瘤的真面目,相信各位會對大腸癌有較具體的認識。接下來讓我們用漫畫來說明。(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 – 大腸直腸癌懶人包


最後,提醒大家幾個重點:

1. 大腸直腸癌大多都沒有症狀。

2. 完整的大腸鏡檢是最重要也最準確的檢查。

3. 早期將瘜肉切除,便不會變成大腸癌。

4. 瘜肉很容易復發,所以需要定期追蹤

5. 手術切除是唯一有機會治癒大腸癌的方法。

6. 腫瘤標記「不可以」當作癌症篩檢的工具。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術後4個月成功減去原體重17%,原先病症也得以改善。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疾病好發於青少年至年輕成人,從十幾歲便可能開始發病,且男性患者的比例顯著高於女性,約為4:1,患者發病時可能正值青年,而因疾病影響了原本的生活、工作計劃。

習慣吃鹹要當心!重口味真的會增加胃癌風險嗎?研究告訴你答案!

習慣吃鹹要當心!重口味真的會增加胃癌風險嗎?研究告訴你答案!

在胃幽門螺旋桿菌被發現之後,我們知道如何殺菌、保護胃黏膜,大大減少了胃潰瘍的發生率。因此與過去四五十年相比,罹患胃癌患者的人數已經變少了。然而,全世界一年還是會新增一百萬位胃癌患者,每年因為胃癌死亡的人數也持續攀升。尤其在東亞,包含日本、南韓、與台灣,胃癌仍是非常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