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潛血檢查陽性,重做一次行不行?讓醫師告訴您

by | 5 月 9, 2017



50 歲出頭的陳先生這次參加例行員工健檢。我手上的資料顯示,平素注重養生的他始終保持標準身材,所有檢查項目都正常;正準備恭喜他時,卻發現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於是我建議進一步安排大腸鏡,只見陳先生的臉色突然為難了起來。


「可是…我鄰居半年前也這樣,再做第二次就正常了,我能不能重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就好?」




糞便潛血檢查要看什麼?


糞便潛血檢查最大的功用,是檢測在糞便中肉眼看不到的微量血液。這種現象可以用最少的力氣幫我們找出潛藏的大腸癌,以及較大的息肉;前面兩者都容易產生不易察覺的微量出血。


糞便潛血的原理有化學法和免疫法,免疫法因為對大腸病灶的準確度更高,所以列為國健署癌症篩檢的標準項目之一:50歲以上,到75歲,每兩年補助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根據我國的統計,每 20 位糞便潛血陽性中,至少有一位大腸癌,而一半以上有未來可能癌化的腺瘤性息肉,所以絕不能掉以輕心


好消息是,藉由糞便潛血篩檢,後續大腸鏡確認的病灶,通常是比較早期的大腸癌,可以手術切除,有些狀況下甚至用大腸鏡下就能做完整的治療,不須要在肚子上留下傷口!同樣的,發現較大的息肉後,只要切除乾淨,就等於是預防了未來的大腸癌。(大腸鏡檢查懶人包




糞便潛血檢查到底準不準?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糞便潛血陽性,「中標」的機會也不過是 1/20 ,何必那麼緊張呢?要知道目前台灣的大腸癌盛行率是每兩萬人有一位,但是要安排所有國民的「大腸普查」,不夠效率也不甚合理。可以把兩萬人的捜索範圍準確縮小千分之一的潛血檢查,已經是小兵立大功了。


我們可以想像人體是一座大房子,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夠好的方法可以馬上找出這棟房子哪個角落出了問題。而糞便潛血像是一個還不錯的警報器,雖然有時候會秀逗誤報,也可能偶爾反應遲鈍沒出聲,但只要聽到警報,一個屋主就應該提高警覺,而不是繼續睡覺,想著「反正如果真的失火,明天早上還會再響一次」。


事實上糞便潛血對於大腸癌的確不是完美的檢查,即使是免疫法,對於大腸癌的偵測率也只有七成,也就是說,十個罹患大腸癌的患者,可能有三位糞便潛血仍然是陰性




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要趕緊做大腸鏡!


聰明的您可以明白為什麼不應該「重做一次」了。假設真的是早期大腸癌,有接近三分之一在第二次結果會顯示正常,以為鬆一口氣,卻會變成對自己人生最大的玩笑。


眼尖的讀者會注意到糞便潛血大概有一半的狀況最後是「空包彈、假警報」,大部分類似的狀況都是痔瘡出血或是其他的因素引起。不過前面說過潛血能簡單從大海撈針中找出高危險群,國內外的長期統計,這樣一個簡單的檢查就能把大腸癌五年存活率提升近兩成左右,已經是非常不錯的貢獻了。


至於飲食、胃潰瘍出血是否會影響糞便潛血判讀,或是不符合國健署給付的族群該如何篩檢與防護,我們之後會再談。




把結論記起來


• 糞便潛血檢查陽性,二十位就有一位大腸癌,一半會有腺瘤性息肉。大腸息肉切除,您該知道的事


• 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應該馬上接受下一步檢查,通常是大腸鏡。(多久做一次大腸鏡,才算剛剛好?


• 糞便潛血檢查陽性,「不能」因為重複檢查潛血正常,就當作沒事。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