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關鍵數字 – 發生率與死亡率最高的十大癌症(懶人包)

by | 7 月 27, 2018

癌症關鍵數字 – 發生率與死亡率最高的十大癌症


自民國71年來,癌症是台灣十大死因之首。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2015年癌症發生資料,2015年台灣共有46,829人死於惡性腫瘤,初次診斷為癌症的人105,156人,超過了十萬人。
在照護線上的網站裡,您也可以讀到許多關於個別癌症介紹的文章,我們也替大家做個總整理。

發生率最高的十大癌症


2015年十大癌症(不含原位癌)的發生率

1. 女性乳房
2. 結腸、直腸、乙狀結腸連結部及肛門
3. 肺、支氣管及氣管
4. 肝及肝內膽管
5. 攝護腺
6. 口腔、口咽及下咽
7. 子宮體
8. 甲狀腺
9.
10. 皮膚

死亡率最高的十大癌症


2015年十大癌症(不含原位癌)的死亡率

1. 肺、支氣管及氣管
2. 肝及肝內膽管
3. 結腸、直腸、乙狀結腸連結部及肛門
4. 女性乳房
5. 口腔、口咽及下咽
6. 攝護腺
7.
8.
9. 食道
10. 子宮頸

由癌症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來看,我們可以注意到幾件事情。

● 發生率最高的並不等於死亡率最高。發生率最高的癌症雖然是乳癌,不過目前針對乳癌,我們有乳房超音波與乳房攝影能偵測,只要在疾病早期就接受治療,乳癌的治療效果是不錯的,所以乳癌的死亡率排在第四位。

 近年來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愈來愈高,是男性發生率第一名、女性發生率第二名的癌症,豬哥亮、葉教授名人們相繼因大腸癌過世。建議有家族史、有症狀、或年紀到了的朋友們要考慮接受糞便潛血或大腸鏡檢查,提早偵測大腸息肉並加以摘除,避免演變成大腸癌。

 不分男女,肺癌皆是死亡率第一名的癌症。主要是因為早期肺癌幾乎沒有症狀,當患者感到不適而就醫時,往往已經進展到疾病晚期,治療效果很差。雖然肺癌常與菸癮和二手菸有關,但不少患者不抽菸仍然得到肺癌。

 過去肝癌曾是台灣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在歐美國家,肝癌常與飲酒過量有關,但台灣許多患者是本身患有B型肝炎、C型肝炎,再從肝硬化演變成肝癌的。從1984年開始,台灣新生兒全面接種B型肝炎疫苗,使B型肝炎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未來因為感染B型肝炎而演變成肝癌的患者將大幅減少。而現在醫學也能有效治療C型肝炎,根除C型肝炎病毒了。帶有B型肝炎或C型肝炎病毒的患者最好要定期回診追蹤,並聽從醫師建議接受治療,讓肝癌發生率進一步下降。

 如果加上「原位癌」的數據的話,子宮頸癌的發生率是排在所有癌症的第六名。但如果不加原位癌,子宮頸癌就擠不進發生率前十大排行榜了。也就是說,很多子宮頸癌都在「原位癌」的階段就被診斷,患者能及時接受治療。其實,子宮頸癌曾經是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台灣於1995年開始推動子宮頸抹片篩檢,抹片篩檢順利找出許多癌前病變的患者,只要患者及時接受治療,並繼續定期篩檢,幾乎是可以有效避免子宮頸癌的發生,子宮頸癌發生率因而大幅下降。不過,子宮頸癌仍擠進了死亡率的第十名位置。

 皮膚癌亦是台灣發生率十大癌症之一,身處在亞熱帶國家的我們,外出務必做好防曬,避免曝曬過多紫外線導致細胞病變。平時要多留意身上的痣或斑點,若呈現不對稱形狀、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勻、持續變大隆起,便要盡快就醫。

女性十大癌症


看完整體的癌症,我們來看看台灣女性10大癌症的發生率,以下資料是不含原位癌的。

1. 女性乳房
2. 結腸、直腸、乙狀結腸連結部及肛門
3. 肺、支氣管及氣管
4. 肝及肝內膽管
5. 甲狀腺
6. 子宮體
7. 卵巢、輸卵管及寬韌帶
8. 皮膚
9. 子宮頸
10.

死亡率的排行榜與發生率不盡然相同,所以我們得再來看看2015年台灣女性10大癌症死亡率的排行。

1. 肺、支氣管及氣管
2. 肝及肝內膽管
3. 結腸、直腸、乙狀結腸連結部及肛門
4. 女性乳房
5.
6.
7. 子宮頸
8. 卵巢、輸卵管及寬韌帶
9.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10. 白血病

甲狀腺癌雖然於女性癌症的發生率上排名第五,但並不在癌症死亡率的前十名內,在男性癌症的排行榜的前十名上也擠不進名次。我們可以藉此看到甲狀腺癌的特色,甲狀腺癌的女性患者較多,同時是最有機會治癒的癌症之一。女性的乳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子宮體癌等同樣是女性專屬的癌症,請大家記得定期接受乳房檢查及子宮頸抹片檢查。胰臟癌的發生率雖然不高,不在發生率排行榜的前十名之內,卻在死亡率排到了第五名,是個非常棘手的疾病。

男性十大癌症


我們再來看看2015年台灣男性10大癌症(不含原位癌)的發生率有什麼不同。

1. 結腸、直腸、乙狀結腸連結部及肛門
2. 肝及肝內膽管
3. 肺、支氣管及氣管
4. 口腔、口咽及下咽
5. 攝護腺
6. 食道
7.
8. 皮膚
9.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10. 膀胱

我們來看看2015年台灣男性10大癌症死亡率

1. 肺、支氣管及氣管
2. 肝及肝內膽管
3. 結腸、直腸、乙狀結腸連結部及肛門
4. 口腔、口咽及下咽
5. 食道
6.
7. 攝護腺
8.
9.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10. 白血病

口腔癌食道癌均是男性的主要癌症,這兩種癌症與抽菸、喝酒、吃檳榔有強烈關聯,口腔食道是這些潛在致癌物進入身體後首當其衝的部位,自然口腔食道的細胞容易受到破壞。若想要預防口腔癌、食道癌,最好的方法就是遠離菸、酒、檳榔。胃癌的發生同樣與飲食相關,吃太多煙燻、醃漬的食物,或感染了胃幽門螺旋桿菌,都是危險因子,值得注意。

在泌尿系統方面,攝護腺癌膀胱癌在男性癌症的發生率排行榜上都擠進了前十名。膀胱癌是個容易復發的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話,預後很不錯。至於攝護腺癌的話,多數患者是超過65歲以上的銀髮族,在人口老化的今日,目前發生率快速上升。

看完這些,您是否也對各種癌症有點粗淺的概念了呢?若想知道各個癌症更多更詳盡的內容,趕快在照護線上搜尋吧!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