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復發的 – 膀胱癌(懶人包)

by | 8 月 20, 2017

出門在外找不到廁所,回家路上又塞了好久,你是否也曾經有這種感覺:「膀胱快爆炸了啦!」膀胱,就是這麼一個每天都讓你「很有感」的器官。

膀胱在體內負責貯存尿液,是個中空型器官(當然要有空間才有辦法屯尿啊),腎臟經過過濾、做出尿液之後,會經由輸尿管流到膀胱。尿液在膀胱貯存到一定量讓人想排尿時,膀胱壁肌肉就會收縮擠出尿液,經由尿道到體外。

膀胱也有機會長出癌症,膀胱癌好發在60歲以上的長者最常見的症狀是血尿。根據2014年的癌症公報,膀胱癌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9位、女性為第16位。

據統計,十位膀胱癌患者裡,約有八到九位會注意到自己尿液裡有血色或血塊,你可以說,在膀胱癌的患者裡,「十之八九」會看見血尿。解血尿的時候,不一定會伴隨著疼痛感。

患者會有頻尿症狀,每一次解尿都只有解少少的,但常常覺得需要去上廁所。另外,患者還會有解尿疼痛及頻繁的泌尿道感染。

其實以上這些症狀在其他泌尿道問題,像是泌尿道感染時,都是很常見的。但提醒大家,只要尿中有血,千萬不要輕忽!最好都要去找醫師諮詢!

另外,如果有以上膀胱癌症狀時,還出現以下問題,代表可能是較嚴重的膀胱癌:

 下背痛或腰痛:代表可能侵犯到輸尿管或腎臟。

 下肢腫脹:膀胱癌轉移到附近淋巴結,影響了骨盆腔的淋巴循環。

 骨盆腔腫瘤:膀胱癌侵犯到骨盆腔。

 骨頭痛:膀胱癌轉移至骨頭。


有了以上症狀,尤其是有了血尿之後,醫師會安排尿液檢查,並考慮是否用膀胱鏡看清楚膀胱內部。膀胱鏡是種細長管狀的內視鏡,醫師會將這隻細長的管路伸進患者尿道,抵達膀胱後再檢查膀胱內部,若看到有問題的病灶,也可以做切片檢查。有時醫師會考慮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看是否膀胱癌是否侵犯輸尿管、子宮或攝護腺。

來看看膀胱癌的癌症分期:

● 第零期:表淺性膀胱癌。

● 第一期:癌症侵犯膀胱黏膜下層,但尚未侵犯肌肉層。

● 第二期:癌症侵犯肌肉層。

● 第三期:癌症穿出肌肉層,超出膀胱壁。

● 第四期:癌症已經轉移到骨盆腔壁或遠端器官,像是肝臟、肺臟、或骨頭。

確診為膀胱癌之後,用手術移除癌細胞幾乎是治療首選(佔了首次治療患者的九成)。至於要移除多少膀胱組織,則取決於癌細胞的分布狀況。

早期膀胱癌癌細胞只在膀胱內層,可以在從尿道伸進的膀胱鏡輔助下,用器械燒灼移除癌細胞,不用劃開肚皮。

另外一種手術方式稱為「部分膀胱切除手術」(僅少部份患者適用),患者接受手術切除膀胱時並不需移除整個膀胱,而是移除受癌細胞影響的部分。假使患者膀胱癌的影響範圍限於一個區塊,而且這個區域不是與輸尿管、尿道等相接之處,移除癌症再縫合之後不會影響膀胱功能,就可以考慮這樣的手術方式。醫師可用直接開腹、腹腔鏡、或達文西手術等方式手術進入腹腔,進行部分膀胱切除。

必要時醫師會建議膀胱根除手術,動手術移除整個膀胱及附近淋巴結,同時可能移除男性患者的攝護腺,及移除女性患者的子宮卵巢。

大家一定會好奇,若病情進展到需要移除整個膀胱及周遭淋巴結,那麼手術拿掉整個膀胱真的沒關係嗎?難道以後就沒有尿尿了嗎?不會啦!尿液是由腎臟分泌,經由輸尿管後運送到膀胱貯存,尿積留的愈多,膀胱就被脹到愈大。假使因為膀胱癌而需要手術移除整個膀胱,之後就要找出方法貯存尿液並讓尿液能離開身體

大概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取部分腸子形成管狀物,與輸尿管相接,並把尿液導引到體外的尿液收集袋;另一種方式是取身體組織,像是用部分小腸,做成體內新的尿液收集場所

也有醫師會將新膀胱與原來的尿道做吻合。

化療、放射線治療、免疫療法也都可以拿來當做膀胱癌術前或術後的輔助治療。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話,膀胱癌的預後很不錯。但膀胱癌是個容易復發的癌症,因此雖然此病的治療效果不錯,還是要提醒各位,務必記得術後定期追蹤。只要能早期發覺膀胱癌復發,並接受早期治療,還是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罹患膀胱癌的危險因子:

● 男性比女性容易得到膀胱癌,年紀大的人也比較容易得。

 抽菸:抽菸者得到膀胱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

 暴露於芳香胺類的化學物質:處理油漆、染料、木頭、溶劑、墨水、橡膠等工業時所用的化學物質,暴露愈多、愈常暴露,都會提高罹患膀胱癌的機會。

 飲食中吃太多含亞硝酸鹽的肉類加工食品,或是吃得太油膩。


因此若想要降低自己罹患膀胱癌的機率,請記得:

 戒菸

 減少暴露於工業化學物質

 避免喝到含有砷的地下水

 多喝水,吃低脂飲食,少吃加工肉品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突破治療困境,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PCNSL標靶治療解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突破治療困境,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PCNSL標靶治療解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那是一位70歲的男士,因為經常頭痛而就醫,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並開始接受一線化學治療。」沈俊佑醫師表示,「高劑量化學治療導致多種副作用,讓患者難以承受,腦部腫瘤也持續擴大。」

經過討論後,醫療團隊決定為患者申請使用標靶藥物–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因為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的副作用較少,且治療方式從住院化療轉為門診口服,大幅改善了生活品質,也讓患者願意繼續接受治療。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術後4個月成功減去原體重17%,原先病症也得以改善。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疾病好發於青少年至年輕成人,從十幾歲便可能開始發病,且男性患者的比例顯著高於女性,約為4:1,患者發病時可能正值青年,而因疾病影響了原本的生活、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