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是位在脊柱之前、胃之後的一個狹長型器官。雖然相較於肝膽腸胃,「胰臟」名氣小了許多,但胰臟可是承擔了身體內分泌外分泌的重責大任!
那萬一胰臟長了癌症呢?
胰臟癌的侵襲常是如忍者潛入般無聲無息,再突然讓患者狀況惡化到措手不及。
用這張圖讓大家了解胰臟的位置,在脊柱之前、胃之後。
外分泌功能:胰臟能分泌消化液、進入小腸分解食物,這可是消化道內很重要的酵素。萬一胰臟發炎,會讓人痛不欲生。
內分泌功能:分泌多種荷爾蒙,包括升糖素和胰島素,調控血糖高低,若胰島素分泌量不足,就會導致血糖過高,產生糖尿病症狀!
比較常見的胰臟癌症狀如下
● 黃疸(眼白處變黃、膚色變黃)
● 上腹部及背部疼痛,在飯後或躺下時腹痛或背痛會更嚴重。
● 無法解釋的體重下降
● 食慾下降
● 噁心感
● 疲憊感
哪些族群容易罹患胰臟癌呢?
● 有抽菸習慣是主要的危險因子,抽得愈兇,罹患胰臟癌的機會愈高,戒菸後要大約十年後才能恢復到一般人的罹病機率。
● 年紀大也算是胰臟癌的危險因子,因為通常病人是在45歲以後罹患胰臟癌的
● 慢性胰臟炎
● 家族史:目前胰臟癌不像乳癌有個「乳癌基因」那樣,科學家並沒有找到單一的胰臟癌基因變異,但大約5-10%的患者其家族中已有人罹患胰臟癌。
● 肥胖與久坐不動
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很少人在胰臟癌早期時主動就醫檢查,(常是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的),多數患者是到症狀嚴重就醫時,才靠著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內視鏡超音波、經皮穿肝膽道攝影等方式診斷胰臟癌。有時甚至需要腹腔鏡或剖腹探查手術才能確診胰臟癌。
多數的胰臟癌起源於具外分泌功能的胰管腺體細胞,可稱為胰臟腺癌。
少數的胰臟癌起源自具內分泌功能的細胞,可稱為胰臟神經內分泌瘤。蘋果公司前執行長賈伯斯罹患的是比較少見的胰臟神經內分泌瘤。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胰臟癌的分期。
● 胰臟癌第一期:腫瘤生長局限於胰臟內部。
● 胰臟癌第二期:腫瘤長到胰臟外,或侵襲淋巴結。
● 胰臟癌第三期:腫瘤侵犯到附近重要的血管或神經。
● 胰臟癌第四期:腫瘤轉移到肝臟、腹膜等其他器官。
先分辨能不能用手術切除,如果是第一期或第二期的胰臟癌,會有用手術完全切除的機會,第三期胰臟癌就不一定能用手術處理了。
如果可以用手術切除胰臟癌,要分辨胰臟癌長的位置,位置不同,手術方式就不一樣。大概是以下三種術式:
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pancreaticoduodenectomy,包含Whipple procedure及PPPD)可以處理胰臟頭部的腫瘤。
胰臟頭與十二指腸、總膽管等相接,因此手術時要一起處理,這手術會切除部分的胰臟、胃、十二指腸,並切除總膽管及膽囊,破壞之後還得重建,一般外科醫師需拉一段小腸過來,做出腸道與剩下的胃、胰臟、總膽管相接的吻合口,患者之後才能繼續消化食物。
這是腹部手術裡複雜等級數一數二的。
遠端胰臟切除適用於胰臟尾部或中段的胰臟癌,極少的案例裡醫師醫師會拿掉整個胰臟及脾臟,做全胰臟切除,患者術後需要補充胰島素及消化酵素。
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可用於術前縮小腫瘤,及術後輔助治療,也都是治療選項。
由於胰臟癌常常來勢洶洶,且患者不易早期發覺,因此若對於無法切除或快速進展的胰臟癌,治療目標不會放在企圖延長癌症患者壽命,主要需放在減輕患者痛苦。像是用膽道支架來減輕黃疸症狀,用嗎啡類藥物止痛,及用抗憂鬱劑等方式,增加胰臟癌患者的生活品質。
肚子裡的癌症:
可能沒有症狀、與飲食相關的胃癌(懶人包)
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 – 大腸直腸癌(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