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第一期怎麼辦?(懶人包)

by | 3 月 26, 2017

乳癌是女性好發率最高的癌症,但是許多患者常常在摸到乳房腫瘤卻不敢就醫,而剛得知自己罹患乳癌時,患者往往也覺得根本無法面對。

但請先不要緊張,若好好治療第一期乳癌,是很有機會痊癒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步步了解第一期乳癌該怎麼治療

講到乳癌,我們都要評估兩件事情,一是腫瘤本身,第二是腋下淋巴結的狀況。

第一期乳癌指的是乳房腫瘤小於兩公分,而且淋巴結侵犯小於兩公厘。

乳癌第一期的治療計畫,以「手術」為主。

手術也可分為處理兩個部分,一是乳房腫瘤,第二則是腋下淋巴結。

處理乳房腫瘤的部分,過去常以全乳切除手術為主,但第一期乳癌因為乳房腫瘤小於兩公分,現在也愈來愈多醫師會考慮幫病人做乳房保留手術。然而當乳房腫瘤保留手術的存活率要與全乳切除手術相當時,術後需要加做放射治療。

手術的同時,醫師會視狀況選擇處理淋巴結的方式,一種是清除腋下淋巴結,另一種則是化驗前哨淋巴結。

這裡要解釋一下前哨淋巴結的概念,是「淋巴結引流是循序漸進的」。因此在臨床檢查不懷疑淋巴結轉移的案例中,醫師可以先打染劑或用同位素的方式,找到患者淋巴引流的前一兩顆淋巴結,再把這幾顆淋巴結拿去化驗,看這些淋巴結有沒有癌症轉移的證據。假使離腫瘤最近的幾顆淋巴結都沒有癌症轉移,那我們就認為剩餘的淋巴結都是健康的,不需要做手術清除。假使前哨淋巴結確定是有癌症轉移,那就要進一步做腋下淋巴結廓清手術。

這裡要再提醒一下,我們雖然把手術治療分成腫瘤與淋巴結兩個範圍來解釋,但這是同時間進行的手術。

乳癌第一期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手術取下檢體後很重要的事情是要了解癌症檢體特性。

病理科醫師會取下組織化驗這些癌細胞的特性,針對每個患者癌細胞的特性不同,術後就能視患者的個別狀況追加治療。

當癌細胞表面有Her2陽性的患者,可以接受標靶治療。標靶治療能針對特定目標攻擊,對患者正常細胞的影響較小。

而選擇乳房保留手術的患者術後需要追加放射治療,也有少部分全乳房切除手術的患者會需要加做放射治療,請遵循醫師指示。

假使癌細胞表面有荷爾蒙ER、PR陽性的接受體,那可以加上荷爾蒙治療,以減少荷爾蒙對腫瘤的刺激。

第一期的乳癌不一定需要化學治療,但若醫師認為腫瘤特性較惡性,可能會考慮加上化學治療以減少患者復發率。


整體來說,乳癌第一期患者的治療效果很好,五年存活率可以達到九成五,十年存活率也都還超過八成,請不要因為懼怕就不接受正規治療,反而讓密醫或來路不明的藥物延誤了病情喔!


乳癌治療,一次掌握!

乳癌第零期怎麼辦?

乳癌第一期怎麼辦?

乳癌第二期怎麼辦?

乳癌第三期怎麼辦?

乳癌第四期怎麼辦?

推薦閱讀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