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到乳房腫塊,怎麼辦?

by | 3 月 23, 2017



胸前雙峰是女性身體最亮眼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為女性增添了不少煩惱。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目前台灣女性乳癌發生率雖然還不及歐美國家,但仍舊是逐年增加。在民國九十年時每十萬人口裡平均有40.6人罹患乳癌,而到了民國九十九年,十萬人口裡罹患乳癌的人數已經上升56%,來到63.2人,是台灣女性最好發的癌症。

而且啊,台灣罹患乳癌的病人還比西方國家的乳癌病人年輕許多喔!小於四十歲以下的乳癌病人竟接近兩成左右,且中位數落在四十五到四十九歲之間;與西方國家乳癌病人多數已處於停經後,年齡多於六、七十歲以上的狀況不同。光是這點,台灣女性就應該繃緊神經,從三十歲起固定每年一次乳房檢查。
  
健保政策針對四十五歲到六十九歲非高風險女性提供兩年一次的乳房攝影定期篩檢,有助於早期發現異常鈣化點和摸不到的乳癌。但乳房攝影就是幫乳房拍X光片,具有輻射線,同時比較不適合「年輕」的乳房。年輕女性的乳房多乳腺、較緻密,在X光片下看起來醫師難以判讀其檢查正常與否,因此常需要乳房超音波的輔助。

乳房超音波是一種非侵襲性的檢查,沒有輻射疑慮,過程並不會造成病人疼痛。藉由高頻率探頭發射的超音波檢查雙側乳房和腋下,評估乳房中是否藏有腫塊,對人體沒有傷害或副作用,即便是懷孕或青春期的女性都能接受乳房檢查,是年輕女性對乳房有疑慮時的檢查第一首選。如果妳突然摸到自己有乳房腫塊,硬硬的、怪怪的、想知道究竟這是什麼問題時,可以先到門診請醫師以乳房超音波檢查,再決定下一步要做什麼喔!

若確診為乳癌,你可以閱讀以下懶人包了解乳癌治療。

乳癌第一期怎麼辦?

乳癌第二期怎麼辦?

乳癌第三期怎麼辦?

乳癌第四期怎麼辦?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失智通常指的是腦部功能變化,且腦部功能變化的程度超越了一般老化帶來的變化,影響了語言、記憶、和決策,造成患者記憶力變差,難以處理日常生活的各種瑣事,以及出現行為和人格的變化。大家最常聽到的失智大概是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不過其實失智還有很多種類,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疾病表現的症狀、進展也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看看各種不同的失智。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陳怡文醫師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經過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影像檢查也發現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目前也在門診持續追蹤。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是個可能遍布全身肌肉、關節、肌腱處的深層疼痛,常常在活動時症狀變得更糟,也會伴隨著疲倦、睡不好、以及記憶和情緒障礙。目前認為纖維肌痛症與神經系統的失調有關,無論是痛覺或非痛覺的刺激,腦部似乎都將這種刺激感知為放大版的痛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