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失智風險,就從生活做起(懶人包)

by | 9 月 2, 2017

失智在銀髮族群不算少見,近年來電影、書籍、或新聞也都常提到「阿茲海默症」這些讓人耳熟能詳的失智症。在這老年化的社會,大眾不斷地問著:「我們有辦法預防失智嗎?」科學家們也不斷找尋著各種可能的方法測試。

但很抱歉的是,目前沒有單一的明確方法能預防失智,請不要相信「每天吃XXX,聰明活到老」或是「每天轉腳踝三分鐘,老了不會失智」這類的說法,也沒有「抽血看到XX,你一定不會失智」這種事情。

然而,哪個人不期待自己活到老還是耳聰目明,腦筋動得快呢?誰希望自己會被騙光財產,或退化到連大小便都令人擔憂呢?因此,目前雖然沒有能治癒失智症的確切方式,但我們可以靠著一些生活型態的改變,來降低老年時失智的風險。以下這些生活調整,不管你今年幾歲,都是適用的

我們主要從三個主要方向來看,分別為「生活習慣調整」、「掌握身體狀況」、及「增進心智及社會幸福感」

生活習慣調整

增加身體的活動度:身體多動對腦部健康很重要,久坐久躺就是會生病。運動時,腦細胞能獲取較多的血液及氧氣,即使是一天快走15分鐘,也能讓頭腦維持功能。當然,養成一周運動五天,每天三十分鐘的規律運動更好。

很多人會抱怨:「我有在運動啊!可是又瘦不下來!」請不要氣餒,就算運動沒有讓你體重下降,運動還是會帶來其他好處的,運動能幫助維持海馬迴區的腦容量,而這裡(海馬迴區)通常是罹患阿茲海默症時第一個受影響的區域。

只要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不論是快走、游泳、騎腳踏車、或參加運動課程都對腦部健康有益。真的不太能走跳的人,也可以考慮先從每天規則做園藝起頭。

● 不抽菸抽菸會影響呼吸、心臟、及血液循環,因此容易破壞腦細胞及腦部血管。根據研究,抽菸者較容易得到失智。如果你還是有抽菸習慣,一定要想辦法戒掉啊!


生活習慣調整

● 吃得健康:不要吃太多的糖,或常喝甜的飲料,糖是很傷身的!另外,避免過多的紅肉及飽和脂肪,也要避免吃太鹹。多吃魚類、蔬菜、堅果。

● 睡得健康:適當的睡眠能幫助腦部自我修復,如果因為更年期或壓力等狀況而使睡眠品質失守,要趕緊尋求醫療協助。

掌握身體狀況

● 治療心臟問題對心臟血管不好的,就對頭腦不好心肌梗塞及心臟衰竭與失智有很強的關聯性。曾經有解剖研究發現,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患者裡,有高達八成同時也患有心血管疾病。有沒有發現,我們剛剛所說到的,多運動、吃得健康、不抽菸這些也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因此,如果你調整了生活作息,卻仍被心臟疾病困擾著,記得要聽從醫師指示服用藥物控制心臟問題喔!

● 控制血壓及血糖:中年時期若放任血壓及血糖飆高,血管就不健康,血管不健康,提供到腦部的氧氣及血液就變少,對腦細胞造成傷害,老年就容易失智。請記得,糖尿病高血壓都會造成失智,關係非常密切,務必要好好控制。

掌握身體狀況

 保護頭部頭部外傷會增加記憶及思考的困難,尤其是曾經受傷嚴重到失去意識的程度後,很容易後來造成失智。於是,我們從年輕時就要注意避免做出會頭部外傷的行為,不管有沒有警察管,騎乘腳踏車與摩托車時務必使用安全帽保護頭部,開車坐車不管在哪個位置都要繫安全帶。參加攀岩、溜索等活動時也要戴著安全帽。在家裡要有防滑措施,減少跌倒及撞到頭等事件發生機會。

增進心智及社會幸福感

 保持著想要學習全新事物的動力及意願:當我們學習新的技能時,我們就需要動腦記得一些步驟,並常會思索,與過去所學相互比較,因此學習新玩意很好,會讓人多動腦,負責記憶及資訊處理的部位就更不容易「生鏽」

例如,學習一種新的語言吧!學習不同的語言能幫助我們增進對世界文化的認識,拓展自己的視野,曾有研究還指出,能使用雙語的人比使用單一語言的人能延遲失智症的發生約四年。請自動忽略「老狗學不會新把戲」這句話,學習及嘗試的過程比結果還要重要的

假使沒有固定學習某樣新技能,至少每天持續給自己一些動腦時刻,像解些謎題、看點書、玩牌、甚至打打麻將,而不要只是不想動腦、看著電視、滑著手機,這些動腦時刻會讓人更常笑,更正向開心的態度都能幫助腦部健康。

 保持社會參與感:上了年紀之後退出工作場合,不代表要一天到晚宅在家。請繼續參加各種團體,當志工,上健身房的團體課程,參與民俗活動等都很不錯,持續的社會參與能加強刺激腦細胞,腦細胞之間的連結就比較穩固。

這裡稍微提醒一下,參與這些社會活動是要讓人能專注付出,並讓自己心情愉快,請不要把這些活動當成過去的職場廝殺,萬一這些團體社會參與讓你已經開始感到焦慮,就要趕快調整,不然太常焦慮也是會影響腦部健康的!


要降低失智風險,就從自己的生活做起吧!

還記得這幾項重點嗎?身體多活動,吃的健康,控制心血管疾病,平時多動腦,保持社會參與!保握大原則,遠離失智!

若您擔心自己或親人有失智問題,請看以下介紹:

 健忘就算失智症嗎?請留意三大類症狀

 逐漸失去自己的病 — 阿茲海默症

 顫抖、僵硬、呆滯,留意帕金森氏病徵兆!

 走路不穩、失智、尿失禁 – 常壓性水腦症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掉髮、疲倦、發燒、紅疹,紅斑性狼瘡8項警訊!全身上下症狀解析(圖文懶人包)

掉髮、疲倦、發燒、紅疹,紅斑性狼瘡8項警訊!全身上下症狀解析(圖文懶人包)

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簡稱SLE)是個自體免疫疾病,代表著我們的免疫系統出了點錯,開始對正常健康的細胞進行無差別攻擊。患有紅斑性狼瘡時,皮膚、頭髮、關節、和腎臟、甲狀腺等重要器官都可能受到攻擊;因此,紅斑性狼瘡是個會讓年輕人、青壯年一身病的棘手問題。由於攻擊範圍很廣,讓紅斑性狼瘡的症狀很多變,遍布全身,也容易會被誤以為其他狀況,包括憂鬱症而延誤了治療時機。

多數紅斑性狼瘡患者的發病年齡介於15到44歲之間,女性患者為多,也就是說,紅斑性狼瘡是個容易影響可生育女性的疾病。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究竟哪些症狀可能是紅斑性狼瘡的早期徵象。

小心流失營養、腎性貧血,透析後營養補充重點提醒,腎臟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小心流失營養、腎性貧血,透析後營養補充重點提醒,腎臟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80歲的伯伯已經洗腎五、六年,因為牙齒不好幾乎以流質食物補充營養,但近期開始出現腸胃不適的狀況,除了拉肚子外,也吃不下東西,在三個月內體重下降5公斤,結果有一次伯伯從輪椅站起來的時候跌倒,造成股骨頭骨折,目前還在住院治療。」王舒民醫師表示,接受血液及腹膜透析除了排除體內的代謝廢物與多餘的電解質外,胺基酸、微量元素、水溶性維生素,如B1、B6、B12與葉酸等,也可能在透析過程中流失。「後來抽血檢驗發現,伯伯血中的白蛋白濃度已從4.3 mg/dL降到3.5 mg/dL且出現腎性貧血,建議他要適時使用營養補充品。」

減少髖部疼痛,增加髖部活動度,坐姿、站姿、躺著也能練(示範影片+圖解)

減少髖部疼痛,增加髖部活動度,坐姿、站姿、躺著也能練(示範影片+圖解)

我們常說現代人面臨的身體困境中,最常是因為「久坐」而引起的。因此,髖部疼痛、髖部緊繃就成了許多人的日常。

想要改變髖部僵硬、常常髖部痛這樣的狀況,你可以試著增加髖部的活動度與肌力。活動度是我們身體可用的活動範圍,也是運動能力的基礎。你需要有足夠的髖部活動度,才能讓髖部關節好好運作,增加對髖部的控制力,活動上協調、順利。做好這些訓練,你的運動表現會變好,而受傷機會或亂痛一通的機會都會變小。

髖部健康實在太重要了。今天,我們從提供坐姿、躺姿、跪姿、和站姿,總共四種不同姿勢,共十二種動作,你可以隨著自己目前的方便性,

發作一次就可能癱瘓、失明!泛視神經脊髓炎的警訊與治療,神經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發作一次就可能癱瘓、失明!泛視神經脊髓炎的警訊與治療,神經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40歲的女士,剛開始的症狀是手麻、走路不太方便,經過治療後,症狀改善,但是在幾個月後又出現手腳無力,並在3天內就進展到四肢癱瘓。」郭育呈醫師指出,「經過檢查後,診斷為泛視神經脊髓炎,且水通道蛋白(AQP4)抗體為陽性。接受高劑量類固醇與血漿置換後,患者的症狀漸漸改善。」

為了降低復發的機會,患者後續接受了新型單株抗體生物製劑治療。目前患者恢復得不錯,不再需要坐輪椅、拿拐杖,可以自己開車、買菜,也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近視、散光、白內障退散!延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適應多種眼睛條件,提升方便與安全,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近視、散光、白內障退散!延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適應多種眼睛條件,提升方便與安全,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他是位60歲的男性,高度近視達1300度,且有白內障及黃斑部退化的狀況。」垂楊大學眼科謝旻蒼醫師表示,「由於患者常在夜間駕車,工作上也有較高的中距離用眼需求,所以患者選擇使用延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

延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能同時幫患者矯正近視、散光,並提升中距離的視覺品質,在日常生活中幾乎都不需要配戴眼鏡。高度近視、散光患者在術後能夠擺脫配戴多年的厚重眼鏡,生活品質與滿意度也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