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發炎,病痛蔓延!避免滋生癌症、糖尿、心臟病,醫師圖解懶人包

by | 12 月 30, 2021

發炎反應是身體自我防禦保護的手段。普通我們的免疫系統會認出外來的有害物質,接著試著剷除這些外來物,再開始自我修復。因此每當我們身體有微生物入侵、受到外傷、或接觸到有毒物質,都會引起急性發炎,雖然短時間會變得有點嚴重,但症狀就維持個幾天後就緩解了。不過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慢性發炎。

 
慢性發炎(chronic inflammation)指的是緩慢、長期、反覆發生的發炎反應。當慢性發炎發生時,原本是用來剷除外來物的用意卻可能失控,轉成攻擊自身健康的正常組織,當組織器官因慢性發炎而逐步被破壞,可能導致全身各式各樣的症狀,包括關節痛,肌肉痛,慢性疲勞,反覆感染,拉肚子或便秘等腸胃道症狀,還可能導致憂鬱、焦慮等情緒失調。
 
 
 
慢性發炎的原因
 
● 沒能完全清除掉引起急性發炎的病因,像是沒能清除掉結核桿菌、黴菌、寄生蟲
 
● 持續暴露在某種特定的外來物、刺激物,且身體沒辦法透過吞噬作用或酵素分解這樣的刺激物,例如長期吸入某些空氣汙染物或工業化學品,像是二氧化矽粉塵。
 
● 免疫系統將身體正常的組織誤認為外來的抗原,因而攻擊自身健康組織,導致慢性發炎,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
 
● 身體負責中和發炎反應的細胞有所缺陷,而導致反覆的發炎。
 
● 身體累積較多的糖化終產物、自由基、尿酸蛋白等物質,容易誘發發炎等反應,導致氧債和粒線體失能
 
 
 
與慢性發炎有關的危險因子
 
假使有下列狀況,會促使身體有一定程度的發炎反應:
 
肥胖脂肪組織會分泌出化學訊息,影響身體運作,誘發身體產生更多發炎反應。
 
飲食:飲食中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反式脂肪、或精緻糖的時候,體內就會累積較多促使發炎的化學分子。
 
抽菸:各式各樣的煙草會降低身體抵抗發炎的能力,因而導致慢性發炎。
 
壓力與睡眠障礙身體或情緒的壓力以及睡眠障礙容易促使身體釋放愈多的發炎細胞激素。
 
年紀:年紀愈來愈老,粒線體的功能變得更差,體內容易堆積自由基,因此比較容易有慢性發炎反應
 
 
 
慢性發炎帶來的併發症
 
身體慢性發炎後,器官組織會受到持續性的破壞,逐步導致失能,因此慢性發炎與許多疾病相關:
 
糖尿病:當胰臟組織慢性發炎,之後很可能導致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慢性發炎會導致血管裡堆積斑塊、管徑變得狹窄,形成動脈粥狀硬化,導致心肌梗塞、中風等問題。
 
癌症:慢性發炎與好幾種癌症相關,像是大腸癌、胰臟癌、肝癌、卵巢癌、肺癌、攝護腺癌、腎臟癌
 
慢性肺阻塞疾病:呼吸道慢性發炎後,呼吸道變窄、功能下降,患者無法順暢呼吸,導致喘、卡痰、咳嗽、以及肺部反覆感染等問題。
 
另外,關節炎、過敏、氣喘、阿茲海默症、慢性腎臟病、發炎性腸道疾病,都與體內的慢性發炎有關
 
 
 
改善慢性發炎的方式
 
要改善慢性發炎,要從修正生活方式做起,因為藉由飲食和運動的改良,我們可以移除刺激慢性發炎的因子。
 
戒菸:前面有提到,菸草會降低體內抗發炎的能力,並毒害各處組織,百害無一益。
 
★ 多吃抗氧化的食物:像是攝取蔬菜、水果、及全穀類,包括藍莓、蘋果、花椰菜、青花菜、高麗菜等都含有天然的抗氧化劑和纖維。綠茶、紅茶等茶類裡面的多酚可以降低體內發炎指數。魚油富含omega-3 脂肪酸,同樣可以降低發炎指數。
 
避免精緻糖:減少糖飲、汽水、蛋糕、麵包等甜食與精緻碳水化合物、或添加玉米糖漿的食物,因為這些都是容易刺激體內累積愈多發炎因子的食物類型。
 
減少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容易刺激身體產生發炎的因子,因此要避免富含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通常,炸物、加工食品、冷凍餐等會加比較多的脂肪、糖、鹽,記得不要常常選擇這類型的餐點。
 

 
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運動可以減少身體的脂肪堆積,而前面有提過,脂肪堆積會分泌出化學訊息,造成全身性慢性發炎。規律的運動可以幫助控制體重,降低心血管疾病與慢性發炎。
 
保持良好睡眠:每天擁有足夠、且品質良好的睡眠,能調節內分泌並降低發炎反應。
 
 
想要身體少點病痛,還是要從調整生活習慣與型態做起!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