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發炎,病痛蔓延!避免滋生癌症、糖尿、心臟病,醫師圖解懶人包

by | 12 月 30, 2021

發炎反應是身體自我防禦保護的手段。普通我們的免疫系統會認出外來的有害物質,接著試著剷除這些外來物,再開始自我修復。因此每當我們身體有微生物入侵、受到外傷、或接觸到有毒物質,都會引起急性發炎,雖然短時間會變得有點嚴重,但症狀就維持個幾天後就緩解了。不過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慢性發炎。

 
慢性發炎(chronic inflammation)指的是緩慢、長期、反覆發生的發炎反應。當慢性發炎發生時,原本是用來剷除外來物的用意卻可能失控,轉成攻擊自身健康的正常組織,當組織器官因慢性發炎而逐步被破壞,可能導致全身各式各樣的症狀,包括關節痛,肌肉痛,慢性疲勞,反覆感染,拉肚子或便秘等腸胃道症狀,還可能導致憂鬱、焦慮等情緒失調。
 
 
 
慢性發炎的原因
 
● 沒能完全清除掉引起急性發炎的病因,像是沒能清除掉結核桿菌、黴菌、寄生蟲
 
● 持續暴露在某種特定的外來物、刺激物,且身體沒辦法透過吞噬作用或酵素分解這樣的刺激物,例如長期吸入某些空氣汙染物或工業化學品,像是二氧化矽粉塵。
 
● 免疫系統將身體正常的組織誤認為外來的抗原,因而攻擊自身健康組織,導致慢性發炎,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
 
● 身體負責中和發炎反應的細胞有所缺陷,而導致反覆的發炎。
 
● 身體累積較多的糖化終產物、自由基、尿酸蛋白等物質,容易誘發發炎等反應,導致氧債和粒線體失能
 
 
 
與慢性發炎有關的危險因子
 
假使有下列狀況,會促使身體有一定程度的發炎反應:
 
肥胖脂肪組織會分泌出化學訊息,影響身體運作,誘發身體產生更多發炎反應。
 
飲食:飲食中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反式脂肪、或精緻糖的時候,體內就會累積較多促使發炎的化學分子。
 
抽菸:各式各樣的煙草會降低身體抵抗發炎的能力,因而導致慢性發炎。
 
壓力與睡眠障礙身體或情緒的壓力以及睡眠障礙容易促使身體釋放愈多的發炎細胞激素。
 
年紀:年紀愈來愈老,粒線體的功能變得更差,體內容易堆積自由基,因此比較容易有慢性發炎反應
 
 
 
慢性發炎帶來的併發症
 
身體慢性發炎後,器官組織會受到持續性的破壞,逐步導致失能,因此慢性發炎與許多疾病相關:
 
糖尿病:當胰臟組織慢性發炎,之後很可能導致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慢性發炎會導致血管裡堆積斑塊、管徑變得狹窄,形成動脈粥狀硬化,導致心肌梗塞、中風等問題。
 
癌症:慢性發炎與好幾種癌症相關,像是大腸癌、胰臟癌、肝癌、卵巢癌、肺癌、攝護腺癌、腎臟癌
 
慢性肺阻塞疾病:呼吸道慢性發炎後,呼吸道變窄、功能下降,患者無法順暢呼吸,導致喘、卡痰、咳嗽、以及肺部反覆感染等問題。
 
另外,關節炎、過敏、氣喘、阿茲海默症、慢性腎臟病、發炎性腸道疾病,都與體內的慢性發炎有關
 
 
 
改善慢性發炎的方式
 
要改善慢性發炎,要從修正生活方式做起,因為藉由飲食和運動的改良,我們可以移除刺激慢性發炎的因子。
 
戒菸:前面有提到,菸草會降低體內抗發炎的能力,並毒害各處組織,百害無一益。
 
★ 多吃抗氧化的食物:像是攝取蔬菜、水果、及全穀類,包括藍莓、蘋果、花椰菜、青花菜、高麗菜等都含有天然的抗氧化劑和纖維。綠茶、紅茶等茶類裡面的多酚可以降低體內發炎指數。魚油富含omega-3 脂肪酸,同樣可以降低發炎指數。
 
避免精緻糖:減少糖飲、汽水、蛋糕、麵包等甜食與精緻碳水化合物、或添加玉米糖漿的食物,因為這些都是容易刺激體內累積愈多發炎因子的食物類型。
 
減少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容易刺激身體產生發炎的因子,因此要避免富含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通常,炸物、加工食品、冷凍餐等會加比較多的脂肪、糖、鹽,記得不要常常選擇這類型的餐點。
 

 
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運動可以減少身體的脂肪堆積,而前面有提過,脂肪堆積會分泌出化學訊息,造成全身性慢性發炎。規律的運動可以幫助控制體重,降低心血管疾病與慢性發炎。
 
保持良好睡眠:每天擁有足夠、且品質良好的睡眠,能調節內分泌並降低發炎反應。
 
 
想要身體少點病痛,還是要從調整生活習慣與型態做起!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失智通常指的是腦部功能變化,且腦部功能變化的程度超越了一般老化帶來的變化,影響了語言、記憶、和決策,造成患者記憶力變差,難以處理日常生活的各種瑣事,以及出現行為和人格的變化。大家最常聽到的失智大概是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不過其實失智還有很多種類,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疾病表現的症狀、進展也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看看各種不同的失智。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陳怡文醫師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經過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影像檢查也發現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目前也在門診持續追蹤。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是個可能遍布全身肌肉、關節、肌腱處的深層疼痛,常常在活動時症狀變得更糟,也會伴隨著疲倦、睡不好、以及記憶和情緒障礙。目前認為纖維肌痛症與神經系統的失調有關,無論是痛覺或非痛覺的刺激,腦部似乎都將這種刺激感知為放大版的痛覺。

反覆發作,癢到凍未條!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治療進展,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反覆發作,癢到凍未條!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治療進展,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20歲的大學生,因為蕁麻疹反覆發作,讓生活大受影響。」林尚宏醫師表示,「每次蕁麻疹發作,就像全身有螞蟻在爬,奇癢無比。患者全身皮膚佈滿抓痕,常抓到破皮出血。甚至讓他不願意上課,也放棄參加社團活動。」

患者一開始接受抗組織胺治療,後來再增加到四倍劑量時,症狀改善仍有限,讓他感到非常沮喪。林尚宏醫師說,後來經過討論後,我們決定使用第三線藥物。所幸,經過治療後,他的症狀終於獲得大幅改善,隨著病情受到控制,他逐漸恢復信心,也回到校園,積極參與各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