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迷思要破解!醫師圖文剖析

by | 10 月 12, 2021

類風濕性關節炎,迷思要破解!醫師圖文剖析
「關節痛,忍一忍就好?」
 
「關節痛只是因為工作太勞累?」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種好發於中年女性的自體免疫疾病,馬偕紀念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李惠婷醫師指出,除了造成關節慢性疼痛之外,還會持續破壞關節,漸漸造成關節變形,甚至導致失能,可不是個「忍一忍就好」的小毛病!

 
 
迷思1:類風濕因子RF陽性就一定是類風濕性關節炎RA?
 
類風濕因子RF(Rheumatoid Factor)只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的參考檢查之一,李惠婷醫師表示,因為其他原因也可能導致類風濕因子RF陽性,而且有部分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類風濕性因子RF會呈現陰性。
 
導致類風濕因子RF陽性的原因很多樣,除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外,還有其他自體免疫疾病、或是一些讓身體慢性發炎、感染的疾病,例如B型肝炎、C型肝炎帶原的病人,甚至有些腫瘤也會造成類風濕因子陽性。
 
若檢驗發現類風濕因子RF陽性時,還需要配合臨床症狀,和其他的抽血檢查來判斷。李惠婷醫師說,單純只有類風濕因子RF陽性,不代表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迷思2:只要雙手、雙腳出現對稱性關節痛,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表現大多是對稱性、多發性關節炎,但也有其他疾病可能發生對稱性關節炎,李惠婷醫師舉例,像是很常見的手部退化性關節炎、或其他的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有關節的侵犯,而造成關節炎。
 
關節痛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危險因子包括中年女性、抽菸、肥胖、家族病史等。典型的表現是同時侵犯雙側相同的關節,使關節腫脹不適,而且休息愈久,愈不舒服。患者於早上起床時,關節僵硬的狀況可能持續超過一個小時,較嚴重時甚至無法拿牙刷、擰毛巾。
 
若關節炎持續超過六週,還會抽血檢驗發炎指數、類風濕因子RF、CCP抗體等,李惠婷醫師解釋,每個病人的表現不太一樣,臨床上會依據受侵犯的關節、關節症狀、關節外症狀、持續時間、抽血檢查等,做整體的評估。
 
 
迷思3: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自體免疫疾病,聽說要多進補、多吃健康食品來提升免疫力?
 
「這是錯誤的觀念!」李惠婷醫師說,「有很多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確定診斷後就會開始使用各式各樣的補品、健康食品,反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亂掉了,而處於發炎的狀態,進補可能造成疾病惡化。李惠婷醫師,早期藥物治療對類風濕性關節炎非常重要,愈早治療,愈有機會控制病情,建議應該要及早治療,把握黃金治療期。
 
 
迷思4:聽說類風濕性關節炎RA只要調整飲食,就可以不用吃藥?
 
早期藥物介入有助於減少出現併發症的風險,李惠婷醫師說,部分患者會嘗試飲食或民俗療法,拖了半年,發現關節還是持續發炎才回到門診,結果關節已經遭到破壞。關節破壞是不可逆的,可能造成關節變形,甚至導致失能。
 
 
迷思5: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RA得吃很多類固醇?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第一線用藥是免疫調節劑,通常會使用一種以上的藥物,李惠婷醫師解釋,免疫調節劑通常需要服用大概一至兩個月後才會出現療效,因此在發炎很厲害的時候,有可能會先使用類固醇抑制發炎反應,和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緩解疼痛。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得吃很多類固醇?
 
部分病人在接受免疫調節劑、止痛藥、類固醇的治療後,還是沒有辦法控制發炎、緩解症狀,就會考慮使用生物製劑,或小分子標靶藥物。李惠婷醫師說,「目前已有多種藥物可以有效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減少關節的發炎跟破壞,我們會根據病人的症狀,來幫病人申請使用。」
 
類固醇並非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主要治療藥物,只要發炎狀況控制良好,便會逐步調低劑量,並停止使用。李惠婷醫師說,治療過程中都會依照疾病活性調整藥物,不至於長期大量使用類固醇,患者並不需要太擔心這個問題。
 
 
迷思6:類風濕性關節炎RA打針一定比吃藥好?
 
針劑和口服藥的作用機轉不同,都能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預防關節變形,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狀況,調整合適的藥物。
 
 
迷思7:一定要打生物製劑嗎?生物製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效用?
 
生物製劑有很多種,治療機轉各不相同,有些可以抑制T細胞活化,有些可以抑制B細胞活化,有些可以與細胞激素(腫瘤壞死因子、介白素)結合,以抑制發炎反應。李惠婷醫師說,假使免疫調節劑的效果不如預期,才會申請生物製劑、小分子標靶藥物,目前藥物選擇很多,重點是要及早接受治療,才能發揮更好的療效。
 
 
迷思8:使用生物製劑需要經常換藥?
 
使用生物製劑時,醫師仍會根據病人的症狀做調整,李惠婷醫師說,可能轉換到第二種、第三種,才會找到適合的藥物。
申請生物製劑之前都必須評估病人的共病症、使用的安全性,李惠婷醫師說,「我們都會跟病人討論,最主要還是要看病人接受治療的配合度,如果可以遵照醫囑用藥,大部分病人都可以達到良好的控制。」
 
 
迷思9: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者只要關節不腫、不痛,就可以停藥?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的免疫疾病,即使是在關節不腫、不痛的時候,關節依然會持續受到破壞,李惠婷醫師提醒,有些患者還有關節外併發症,所以不可以自行停藥。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只要關節不腫、不痛,就可以停藥?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需要長期追蹤治療的慢性病,醫師會根據症狀適時調整藥物。
 
 
迷思10:有類風濕性關節炎RA就不適合運動嗎?
 
很多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為怕痛,或是已經有關節變形,所以就不敢運動。李惠婷醫師說,其實維持適度運動對患者很重要,可以防止肌肉萎縮、改善關節活動度。
 
患者可以與醫師、物理治療師討論,依照身體狀況設計運動處方,足夠的暖身及伸展,也有助於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體重過重,危害健康!胃內水球減重手術成效與步驟解析,腸胃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體重過重,危害健康!胃內水球減重手術成效與步驟解析,腸胃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個BMI高達36 kg/m2的患者,因為陸續出現多種肥胖併發症,於是決心減重。」許柏格醫師表示,「他曾經嘗試用飲食、運動、藥物來減重,但效果都不理想。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胃內水球手術。」

完成胃內水球手術後,他同時搭配運動並配合營養師規劃的飲食,體重從94公斤下降到68公斤,後續即使在取出水球後,也沒有迅速復胖。患者覺得水球幫助他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也順利達到滿意的減重成果。

久坐者必練的簡易開髖伸展,消除僵硬緊繃

久坐者必練的簡易開髖伸展,消除僵硬緊繃

髖部卡關會導致慢性疼痛!移動髖臀部疼痛的原因常常是關節周圍多層次的肌肉、結締組織等的緊繃,或壓迫到神經而引起的。鍛鍊並伸展髖關節附近的肌肉可以改善關節的活動能力,減少代償,並減輕肌肉、韌帶、神經的壓力。 活動跪坐 活動下犬式 下犬→上犬 單腳下犬收腿 活動蜥蜴式 單腳下犬收腿 活動蜥蜴式 活動側弓步 開髖前傾 臀後推直腿 貓牛式 側直腿前傾 坐姿體前彎...

破解減重迷思,健康減重不復胖!胃腸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破解減重迷思,健康減重不復胖!胃腸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30多歲的女性,BMI在30左右,除了生活習慣的調整,也求助過中醫,甚至是近年很流行的減重針也都嘗試過了,但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鍾承軒醫師表示,「患者希望避免肥胖相關併發症,但因朋友接受外科手術後,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因此不想接受侵入性較高的減重手術。」

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胃鏡減重治療「無痕胃拉提」(或稱「內視鏡胃袖狀縫合術」)。患者的配合度非常高,術前便依照我們的建議調整飲食和運動的習慣,術後也持續維持。術後半年,她的BMI從30降至27,術後一年更進一步降至24,這些改變讓她很有信心,精神明顯改善,非常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