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放射治療的問與答

by | 12 月 20, 2018



自我有記憶以來,阿伯跟阿公就是煙不離手。


阿公運氣很好,一直到了80幾歲,身子都還很硬朗,過世其實是因為自然老化,加上跌倒以後行動不便。


阿伯除了煙癮很大,酒也是照三餐喝。可以不用吃飯,酒卻不能不喝。他撐起了這個大家族,身子卻也因為多年的煙酒習慣,愈發瘦弱。


長大以後,台北念書,畢業後回到台中工作,回家的時間變得少了;但在那個小小三合院裡,阿公身上的煙味,過年時阿伯身上的酒味,是曾經那麼鮮明的記憶。


今年過年前,堂姐傳來訊息,說阿伯得了胃癌。我的心裡一沉,不自主的擔心起來。


原來,年初的時候,阿伯的幾位好朋友身體紛紛出了狀況,他的身體也開始出現一些警訊,所以到醫院做了胃鏡,果真發現胃潰瘍,切片證實是胃癌。


我請堂姐趕快帶他來,讓一般外科主任評估,狀況是不是適合進行手術。


記得那是個灑滿陽光的冬日午後,阿伯的台語有著濃重的海口腔,是我熟悉的聲音。他握著我的手,有點虛弱的說:「阿冠啊,謝謝你啊。」


我報以一個無奈的微笑。


望著他日漸增多的皺紋,灰白的頭髮,因為吃得少而瘦弱的身體,清楚的感覺到歲月的痕跡。


那是種五味雜陳的傷感。


那天,電腦斷層還沒做,血也還沒抽,病情不知道會不會很嚴重,不知道會不會沒有辦法開刀。


我是醫生,同時也是家屬。我對病情了解的多,但,擔心也更多。


幸好,阿伯後來不需要接受放射治療。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的胃癌患者,希望能讓患者們對治療的副作用多一分了解,少一分害怕。




胃癌的病人,什麼時候會需要接受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和手術治療類似,同樣都屬於「局部」的抗癌治療;也就是說,放射治療的療效只限於「有照射到」的部位。一般來說,對於容易在開刀位置附近復發的癌症,常常可以看到手術和放射治療搭配,來加強腫瘤的控制率。因此,手術之後要不要接受放射治療,手術的術式也會有明顯的影響。


由於台灣的一般外科系統,對於胃癌的手術治療方式,比較接近「日本」的做法,醫師在進行淋巴結廓清時,清除的範圍會比「歐洲」及「美國」的系統來得更廣,因此,需要做放射治療的病人,跟歐洲跟美國相比,自然就會比較少。


胃癌病人接受放射治療的時機,大致上可以分成以下幾點:


1. 手術時,淋巴結廓清的範圍較小:如果在手術治療之後,發現腫瘤侵犯胃壁的深度達到胃壁「肌肉層」,而且取出的淋巴結總數不到 15 顆,可以在手術之後,加上放射治療來提高腫瘤治癒的機會。


2. 病患因為其他內科疾病,或是體力比較差,無法進行術後的化學治療,或對化學治療耐受度比較差,也可以考慮在手術之後加上放射治療。


3. 手術後,病理報告發現在手術切除的刀口邊緣附近,還有殘存的癌細胞。


4. 手術後,局部復發或淋巴復發,無法再以手術切除。


5. 腫瘤侵犯的範圍太廣,開刀沒有辦法完全將腫瘤切除。


6. 病患沒有辦法接受手術,並且合併有腫瘤出血、阻塞或是疼痛時,可以使用「姑息性」放射治療來減輕病人的症狀。




做胃癌放射治療的時候,到底是照射身體的那一部分?


照射的範圍,會隨著您手術切除的範圍大小,稍做調整。整體來說,通常會包含下列幾個區域:


•胃部的腫瘤、手術後殘餘的胃,以及手術時的縫合處。


•胃部及十二指腸周邊的淋巴結。


•腹部主動脈以及其主要血管分支周邊的淋巴結。




放射治療的劑量是多少?大約會持續多久?


由於胃的周邊有許多內臟,包含肝臟、腎臟、脾臟、小腸及十二指腸等,這些內臟器官對放射治療較為敏感,也因此限制了胃癌放射治療的整體劑量。為了保護周邊的內臟,治療的總劑量一般為 45-54 Gy,每日劑量則為 1.8-2 Gy;治療的總次數,則介於 25-28 次之間。治療時,周一至周五每日治療一次,全部療程共 5-6 周。




治療時,我會有什麼不舒服?


放射治療的常見急性副作用,就是照射部位附近的器官以及組織的「發炎反應」。所以,在胃附近的食道、十二指腸、小腸、脾臟、肝臟、腎臟、胰臟等器官,都可能會產生發炎反應,而讓患者感到有一點不舒服。


疲倦、嗜睡:人的身體受到放射線照射後,會產生發炎反應,釋放出組織胺(histamine)或是細胞激素(cytokine)所引起的不舒服。這就像平常發燒和感冒一樣,當人的身體產生發炎反應時,我們就會覺得疲累,想多休息。一般來說發生率大約有 50%,通常比較常發生在每天治療後的 1-3 小時;所幸,大部分的人程度並不嚴重,都還可以正常工作、上班。有些人會覺得精神變得比較差,想睡覺的時間變得比較長;只有很少數的病患需要躺在床上休息;如果有這樣的現象,可以多攝取一些水分,症狀就會稍稍改善。


噁心、嘔吐:常發生在每日放射治療後 0.5~2 小時。是因為照射過後,胃及十二指腸發炎引起的。患者在治療之前維持空腹的狀態,可能可以減輕噁心嘔吐的情形。


皮膚發炎:皮膚發炎的位置,會集中在左上腹部、背部及左側腹部的皮膚上。這部分,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


食道發炎:如果病人之前有胃食道逆流的現象,或是一開始腫瘤的位置非常靠近胃跟食道的交界處,症狀就會比較嚴重。在療程開始大概二個禮拜以後 ,患者可能會出現吞嚥困難(覺得吞東西卡卡的,食物比較吞不下去)或是吞嚥疼痛(當食物通過食道的時候,會覺得有尖銳的疼痛,這種疼痛的感覺可能會往前胸和後背延伸),這些症狀一般在治療結束以後大約三到四個禮拜就會慢慢緩解。


胃部發炎:如果在手術之後,還有保留部分的胃,或是病人還沒有接受手術切除的話,這些殘餘的胃部,大約會接受到 45-50 Gy 左右的劑量。 胃液的分泌會減少、胃壁上的絨毛會萎縮、胃的黏膜會變的比較薄,就可能發生消化不良,或是胃潰瘍;在之前有接受過胃部手術的患者,副作用的程度會稍稍嚴重一些。


十二指腸發炎:由於十二指腸就位在胃出口的地方,針對胃部的照射會造成十二指腸的發炎。發炎以後,因為分泌的消化液減少,患者會覺得消化不良,也可能出現十二指腸潰瘍,就會產生上腹悶痛或絞痛的現象。除此之外,也可能會伴隨有噁心、嘔吐,以及食慾不振的狀況。


小腸發炎:小腸的位置主要位於胃的下方,在治療時,也會接受到部分的劑量。所以,在療程開始二個禮拜到三個禮拜以後,患者可能會開始有輕微的絞痛、排便次數增加,或者是輕微腹瀉的現象。


脹氣或腹脹:由於胃、十二指腸及小腸都會發炎,會讓腸胃的蠕動變得比較慢,所以,細菌也比較容易在腸道中增生,這些增生的細菌產生的氣體,就可能會讓患者發生脹氣、腹脹,以及打嗝的症狀。另外,如果以前曾經接受過腹部的手術,造成腸子有一些沾黏的狀況,放射治療所引起的副作用,也會比較明顯而且嚴重。


不過,不管是食道、十二指腸或是小腸,在放射治療的療程中,都很少會發生出血或是穿孔的併發症。一般這些腸胃的不適,在療程結束以後的第三周到第四周會慢慢的改善。如果同時合併化學治療,副作用的程度可能增強。




脾臟、肝臟、腎臟、胰臟等內臟受到照射時,通常患者並沒有特殊的感覺。以下分別說明:


脾臟:脾臟是身體裡其中一個儲存血小板的地方,血流量也非常豐富,如果照射的範圍包含了脾臟、靠近腰椎、或是有合併進行化學治療,發生血球低下的風險就會增加;治療時,必須小心的追蹤患者的白血球、紅血球及血小板數目。


肝臟及腎臟:目前的治療技術,大部分都可以將肝臟以及腎臟接受到的劑量儘量壓低,並且限制在安全的範圍內;雖然有時候因為腫瘤比較大,或侵犯範圍較高,左邊的腎臟可能接受到比較高的劑量,但是右邊的腎臟多半都還可以維持正常的功能。而由於大部分的肝臟都位於身體的右半邊,因此,整體的肝臟功能是很少會受到影響的。


胰臟:位於胃的後下方,當它接受到照射以後,急性的副作用就是分泌的「胰液」可能會變少,患者就可能會產生消化不良的症狀。



哪些病人治療的副作用可能比較厲害呢?


簡單來說,就是「發炎的 」、「太瘦的」,跟「開過刀的」三大類病人。

□ 發炎的


•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
•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骨盆腔發炎、子宮內膜異位
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



□ 太瘦的


•女性患者
•體重較輕
•年紀較大



□ 開過刀的


之前曾經接受過腹部或骨盆腔手術的患者,由於術後沾黏的關係,腸子的運動性會減弱。因此可能會有一小段腸道,因為蠕動較差,在腹腔內的位置相對固定,因而接受到較高的放射劑量,而導致副作用的風險增加。




我可能會碰到什麼晚期副作用?


晚期的副作用,通常是指在放射治療結束三個月以後發生的不適。以胃癌來說,放射治療的晚期副作用通常有下列四個原因:


消化液的量變少:由於胃液、腸液及胰液分泌的減少,會造成食物的消化不良,且因胃酸量減少,腸內的細菌較易孳生,容易產生脹氣、腹脹 、打嗝及消化不良等狀況。


胰島腺功能退化:受到照射之後,胰臟內部的胰島腺功能可能會慢慢退化,所以有些病人的血糖控制會變得比較困難,需要定期到「新陳代謝」科門診追蹤,需要的時候再加上藥物來控制。


腸道蠕動變差:由於接受照射後,消化道的肌肉會變得比較沒有彈性,自律神經也會受到影響,因此腸胃蠕動會變得稍差,食物的運送,以及消化吸收的速度都會減慢,加上消化液變少、沾黏的增加,更是讓食物的消化「雪上加霜」,因而造成易飽、食慾減退、腹脹等症狀。


變硬變薄的消化道:療程完成以後,黏膜下層及腸胃道的肌肉會慢慢發生纖維化的狀況,腸胃道黏膜也會變得較薄,因此在少數病人,可能發生潰瘍、狹窄等狀況,在極少數嚴重患者,甚至可能出現腸胃道阻塞、瘻管、破裂的狀況,而需要外科手術協助處理。

延伸閱讀


全腦放射治療


攝護腺癌的放射治療



乳癌放射治療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不痛就沒事嗎?這四種生殖器潰瘍,最好要認識

不痛就沒事嗎?這四種生殖器潰瘍,最好要認識

「你這邊是怎麼了?」女友指著洛華的下體,問:「那算是個潰瘍嗎?」 「喔,真的嗎?」洛華表現出一副不知情的模樣,說:「我現在才注意到。嗯,可能是我前幾天不小心撞到受傷的吧,沒事沒事,現在一點都不會痛。」 「你有背著我做什麼事情嗎?」女友繼續追問:「這看起來就像是性病。」 「哪有,冤枉啊!」洛華連忙說:「我就說不會痛了,你看這裡也乾乾淨淨,沒有流膿流湯,這哪會是性病啊!」 乾淨的潰瘍,就不是性病引起的嗎?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各種生殖器潰瘍的表現。 感染性生殖器潰瘍...

簡易牆壁運動,全站姿練全身,長者也適合

簡易牆壁運動,全站姿練全身,長者也適合

要活就要動,但長者常常會覺得:「做運動會不會不安全?萬一受傷怎麼辦?」沒錯,運動之前一定要考量安全性的問題。今天我們提供一些簡易牆壁運動的方式,在靠著牆壁做這些運動訓練的時候,可以額外提供支持性和穩定性,對較難維持平衡、活動度不高的長者們是很有幫助的。請跟著影片和圖說練練看吧。 扶牆臀後推 面對牆壁,手伸直在約與肩膀同高度的地方扶著牆壁,接著臀部向後推,直到手臂、身體、臀部呈一直線,感覺整個背部到臀部、後腿的伸展。 直角臂開肩...

糖尿病足潰瘍新利器 2024治療指引推薦使用新式乳膏治療 早日癒合就能遠離截肢命運,整形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糖尿病足潰瘍新利器 2024治療指引推薦使用新式乳膏治療 早日癒合就能遠離截肢命運,整形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5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走進診間一跛一跛地,相當吃力。」劉明偉醫師表示,「根據患者的描述,一開始是大腳趾頭上出現小傷口,但遲遲沒有癒合。由於缺乏良好的傷口照護,患者的腳便逐漸紅腫,傷口流出滲液,連走路都不方便。」

後續由於感染很嚴重,患者只好接受手術清創,並截掉兩根腳趾。劉明偉醫師表示:「其實,如果患者在發現傷口時便立刻就醫,好好接受治療,應該有機會讓傷口早點癒合,不用面臨截肢的狀況。」

抗高血壓藥物需要吃一輩子嗎?這樣做可以停藥!

抗高血壓藥物需要吃一輩子嗎?這樣做可以停藥!

「先生,請問您有什麼慢性病嗎?」唯男到住家附近新開的皮膚科門診填初診資料時,護理人員詢問著。 唯男回答:「我是有在吃高血壓的藥物,不過,目前我在家量,血壓都正常,不會高。這樣我算有高血壓嗎?」 「你是吃藥控制後才正常的嘛對不對,」護理人員回答:「這樣當然是有高血壓啊,只是你吃藥之後控制的不錯。萬一不吃藥,血壓一定又高起來了。」 「你怎麼知道我不吃藥的話血壓就一定會高?」唯男不開心地說:「說不定我真的不吃藥也沒關係啊,說不定我早就沒病了。」 「不然你就問問你的醫生,千萬不要自己亂停藥喔。」護理人員回答。...

對付去勢抗性攝護腺癌,PARP抑制劑標靶治療解析,泌尿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對付去勢抗性攝護腺癌,PARP抑制劑標靶治療解析,泌尿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早期的攝護腺癌沒有症狀!」裘坤元醫師指出,「在台灣,有一半的患者在診斷攝護腺癌的時候就已經是比較晚期的狀況,甚至有三成以上已經轉移到骨頭。」

攝護腺癌可能造成頻尿、夜尿、解尿困難等症狀,患者會誤以為是良性攝護腺肥大,而延誤就醫。裘坤元醫師說,攝護腺癌容易轉移至骨骼、淋巴結,可能造成骨骼疼痛。

讓腦路清晰的間歇訓練 – HIIT心肺有氧

讓腦路清晰的間歇訓練 – HIIT心肺有氧

以間歇運動的方式訓練心肺功能,不僅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還能讓腦路清晰,減緩腦部退化,是預防失智一定要下的功夫。原地小跑步站姿肘碰膝後點地側點地後點地側點地開合跳左右出拳左右鉤拳快速收腿快速收腿旋轉風車高抬腿跑步側墊步觸地高抬腿跳步原地小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