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聊天室】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該怎麼辦?

by | 12 月 11, 2017


白映俞醫師:大家好,今天我們照護線上為大家請來的是肝膽腸胃內科的葉人豪葉醫師。我們想要來請教一下,常常聽到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這些消化道的潰瘍,到底這些潰瘍是怎麼樣跑出來的呢?

葉人豪醫師:在過去提到潰瘍,大家都會想到是不是壓力大,或沒有定時吃東西,然後就跑出潰瘍。但我們對醫學愈來愈了解後,我們就會發現說,以台灣來講大部分的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都是跟兩件事情有關係,第一個是幽門桿菌,再來就是某些特定的止痛藥,我們叫做NSAID,基本上就是你在藥房買到除了普拿疼之外的止痛藥,可能都是屬於這一類。

白映俞醫師:所以它跟細菌感染,就是幽門桿菌,和藥物反而是最有關係。這些人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發作的時候通常會表現怎麼樣的症狀?

葉人豪醫師:剛剛提到說是幽門桿菌,或是吃止痛藥,止痛藥並不是不好,只是說如果比較長期或大量使用,有些人就會造成胃黏膜、十二指腸黏膜的破損。他的症狀就是會覺得上腹痛,所謂的上腹痛就是肚臍以上的地方會疼痛,有人會講說「胃謅謅」。如果是十二指腸潰瘍的話,有些人會在空腹、半夜的時候覺得疼痛;如果是胃潰瘍,有些人反而是覺得吃完東西後更痛。但是這些都是參考而已,有一些比較嚴重的,甚至在痛的時候,你去壓一壓他的上腹部,他會覺得更痛。所以說如果自己感受到這種症狀的話,建議你還是早點看醫生。免得說有時候潰瘍變得更大,還會造成一些胃出血或其他的情形。

白映俞醫師:很多人都覺得潰瘍跟壓力有關係,所以大家一開始覺得肚子痛,可能有胃潰瘍的時候,會想要去禪修一下、打坐一下,這樣是有用的嗎?有助於改善症狀嗎?

葉人豪醫師:嗯,答案是沒有用。其實這個東西,國外也做很多研究,還是要靠著藥物,和去治療細菌,然後停止止痛藥

白映俞醫師:我們常常覺得會上腹不舒服,擔心胃潰瘍的時候,要做什麼樣的檢查?

葉人豪醫師:這邊特別提醒一下,就除了剛剛講的症狀,胃潰瘍如果導致出血的時候,可能大便會變得很黑,像頭髮這麼黑,甚至會流血。這些不舒服的狀況來到我們這邊,如果像潰瘍的話,我們就做胃鏡,不管是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鏡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白映俞醫師:已經看到確定是胃或十二指腸潰瘍之後,有藥物可以治療嗎?

葉人豪醫師:目前治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效果最好的用藥就是所謂的PPI,那是質子幫浦的抑制劑,它對抑制胃酸、促進潰瘍改善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胃潰瘍除了說吃藥改善以外,其他還要注意幾個地方,第一個就剛剛說的,幽門桿菌或止痛藥,如果有,要處理。第二個就是說,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一個差別,如果是十二指腸潰瘍,幾乎都是良性的,但如果是胃潰瘍,它裡面有時候會藏些不好的東西,所以我們在做胃鏡的時候,會同時去看它的狀況,如果有需要,我們會做切片檢查。如果是胃潰瘍的話,我們會建議可以在治療兩到三個月的時候再去做胃鏡追蹤,看一下他的癒合狀況。

白映俞醫師:我們剛剛一直提到幽門桿菌,每一次做胃鏡的時候,都會去驗幽門桿菌嗎?

葉人豪醫師:目前的話像幽門桿菌大概有兩個方式去驗,第一個是用吹氣,但吹氣大部分狀況是健保不給付,需要自費,當然它是比較輕鬆,再來如果用胃鏡檢查的話就是在我們做胃鏡的時候,順便夾一塊起來做檢查,兩個檢查方式的準確度都差不多。

白映俞醫師:如果有驗到是幽門桿菌感染之後,醫生會做什麼樣的處理?

葉人豪醫師:如果驗到幽門桿菌,尤其合併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我們會建議用抗生素把幽門桿菌殺掉,第一個,潰瘍會好的比較快,第二個,潰瘍比較不會再長出來,第三個,以後得胃癌的機會比較小。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如果有潰瘍又驗到幽門桿菌,應該都要把它治療好。

白映俞醫師:謝謝腸胃內科的葉人豪葉醫師,我們下次再見!




同場加映:


經常胃痛好難受 – 消化性潰瘍(懶人包)


胃痛不要亂吃藥,先用胃鏡看清楚!


吐血、拉血、解黑便,當心消化道出血(懶人包)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在發現乳癌時已有肝臟轉移。因為是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所以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劉峻宇醫師表示,「對大部分患者而言,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能夠顯著延長無疾病進展存活期,但是大約20%至30%的患者在治療初期即會發生抗藥性,無法獲得預期效果。」

那位年輕患者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後,不到半年便失去效果,後續雖然接受過一線紫杉醇類的合併化學治療,效果也僅約4個月後腫瘤再次惡化,因此在充分溝通後,患者選擇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讓她的病情獲得控制,而且副作用也比傳統化學治療少,幫助維持生活品質。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遺傳的比例會非常的高。它會在我們腎臟長出很多的囊泡,然後這個囊泡會越長越大,而且會越長越多,然後會去壓迫到正常的腎臟的組織,造成腎臟的功能的衰退。大部分這樣的病人,他可能三、四十歲發病,到五、六十歲可能就會遇到要洗腎的問題。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