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痛與不孕的罪魁禍首 – 子宮內膜異位(懶人包)

by | 10 月 16, 2017

子宮內膜異位是種良性疾病,發生率約一成,最常影響25歲到40歲之間的女性。雖然是良性問題,但卻會造成女性諸多困擾,帶來經痛、不孕、沾黏、異常出血等問題。


子宮內膜就是在長在子宮內壁的那一層組織,隨著每次月經週期進展,子宮內壁會先增厚做好懷孕的準備,在受精卵碰觸到子宮內膜後就能植入並長大(想像一下,就像種子遇上肥沃的土壤那樣,所以子宮內膜就是受精卵生長時的肥沃土壤)。

若是沒有懷孕,增厚的子宮內膜會逐漸剝落、出血,女性看到陰道流出紅紅的分泌物,就知道自己月經來了!

子宮內膜這層組織如果不乖乖待在子宮內層,而是轉移到子宮外,像是長在輸卵管、卵巢,甚至小腸膀胱等其他組織的話,我們就說這是「子宮內膜異位」。

有些子宮內膜異位並沒有造成什麼不舒服,但有時這些亂跑亂長的子宮內膜會隨著月經週期同樣增厚、剝落、及出血!在月經快來之前,增厚的組織就可能會讓患者感到疼痛,要到月經結束後才能舒服點。出血更是另一個大問題!正常長在子宮內的子宮內膜出血可以隨著陰道排出,但當子宮內膜長到其他器官外層時,就沒有通道能引流這些出血到體外去!出血積在腹腔內,就容易引起發炎與疼痛感,長期下來會造成沾黏與疤痕組織。有些子宮內膜異位長到敏感的區域,每次患者上廁所、運動、或有性行為時都可能會不舒服。

具有以下這些特徵的女性較容易罹患子宮內膜異位:

● 媽媽有子宮內膜異位

● 月經週期小於28天

● 月經來的時間大於七天

● 小於12歲就來月經

● 未曾生育

● 子宮與陰道結構異常,影響月經血流

那為什麼子宮內膜組織會亂跑到子宮以外的生長呢?目前沒有明確單一的學說能解釋病理機轉。有的科學家認為是「經血逆流」,代表女性生理期時本該流出體外的經血逆流向上,經由輸卵管進入腹腔,這時經血內夾帶著的子宮內膜就像被風吹起的蒲公英種子般,四處散播,再落地生根,於卵常、膀胱、腹膜等處生長。

還有些人發現可能早在女寶寶胚胎發育時,子宮內膜組織就已出現在子宮外頭,之後每次的月經周期間的荷爾蒙變動會刺激著子宮內膜組織增厚、剝落、出血,引發問題。另外還有些科學家認為子宮內膜異位與免疫系統有關。然而就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們對子宮內膜異位的發生理論還沒建構的很完全,是無法討論如何「預防」這個疾病的。

子宮內膜異位的症狀可以從非常輕微到很嚴重,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疼痛,但有人則是到了想懷孕但都不成功時,才知道自己罹患了子宮內膜異位。

● 疼痛:當子宮內膜亂跑亂長的位置不同,患者感受到的痛點就不同。子宮內膜異位的患者平時可能會痛在下腹,有性交疼痛的困擾,或在排便時肚子痛,而在月經到來前幾天感到下背痛,月經來的時候表現更明顯的下腹及骨盆內的絞痛,通常這些不適在月經結束後才得以緩解。

● 異常出血:子宮內膜異位的出血表現也很多樣化,許多患者會抱怨經期時出血量多,有人則在非經期時看到陰道異常出血。另外,性行為後出血,血尿或血便也都是可能的出血表現。

這裡要另外提一點,子宮內膜異位發生在卵巢時,會長成充滿異常積血的囊腫,裡面積滿了又黑又稠的液體,這就是大家都曾聽過的「巧克力囊腫」。巧克力囊腫裡積的出血量若太多或壓力太大,可能會破裂,血液會刺激腹膜,引發腹膜炎,造成患者腹部突然大痛!

● 不孕:有些子宮內膜異位沒造成什麼不適,唯一帶來的問題是不孕。根據統計,女性不孕患者中約有二到四成的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的麻煩。至於為什麼子宮內膜異位會導致不孕呢?可能是因為子宮內膜異位造成疤痕組織,引發卵巢、輸卵管、子宮等結構改變,也有可能是體內的荷爾蒙及化學傳導物質的影響所致。

許多女性患者認為自己在經期前總該有點不舒服,因此沒有特別因為月經時的疼痛做過什麼檢查,而是到了無法懷孕時才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的問題。但有些患者的疼痛則非常劇烈,甚至痛到無法去上課或上班,那就顯然需要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

女性朋友們到婦產科門診,經由醫師詢問病史及家族史後,醫師可能會安排超音波檢查。超音波檢查可以偵測到尺寸較大的的異常囊腫(像是上面所說的異位到卵巢而形成的「巧克力囊腫」),但大部分的時候,超音波是沒辦法確診子宮內膜異位的。


對子宮內膜異位最準確的檢查是腹腔鏡,患者需要接受全身麻醉,醫師會於患者肚皮上做出小切口,灌進氣體撐開腹腔空間,醫師再伸進鏡頭與器械等,探查腹腔與骨盆腔內的狀況。


那麼,我們該如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呢?其實,子宮內膜異位並非惡性疾病,因此若患者沒有症狀的話,像是不會太痛、不想生小孩、或快停經了,就沒有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的需要。並非所有的子宮內膜異位都會隨著時間變嚴重,經過懷孕後,有些女性朋友的狀況就改善許多了,而多數患者於停經之後也會大幅改善,因此有時我們可以考慮不用治療

目前我們也無法治癒子宮內膜異位。但接受治療的話,可以改變患者痛的程度,增進生活品質,並可能解決不孕的問題。

通常最讓患者困惱的子宮內膜異位問題就是月經來時真的很痛,可想而知,「止痛」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的主要任務。對尚未有懷孕打算的患者來說,止痛藥與避孕藥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的首選。止痛藥大家都很熟悉了,至於用避孕藥或其他調控荷爾蒙的口服藥目標在於抑制子宮內膜的生長,即能改善症狀。荷爾蒙治療雖然有效,患者可能會感受到其他副作用,服用前最好與醫師完整討論並了解藥物後再用。

我們前面提過,有些人的子宮內膜異位並沒有造成疼痛或異常出血,而是表現不孕!這時當然就不會再用避孕藥來治療子宮內膜異位。所以,當子宮內膜異位患者主要治療目標是要懷孕,或者服用藥物後發覺幫忙不大,就要考慮手術。

手術就是剛剛所提過的腹腔鏡,腹腔鏡除了確定子宮內膜異位這診斷之外,醫師還能用腹腔鏡燒灼與移除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及疤痕,處理積血而成的囊腫與骨盆腔沾黏,替骨盆腔及腹腔做一番掃蕩清理。極少數病情嚴重的患者需要藉著移除子宮與卵巢來治療,然而這樣一來患者會提早進入更年期,骨質疏鬆的機會就變高了。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