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脹氣、打嗝、放屁, 這樣正常嗎?(懶人包)

by | 7 月 10, 2017

於吃到飽餐廳大吃一頓之後,肚子脹、打個飽嗝應該是很常見的事情。但假使你其實沒吃什麼東西,卻一直覺得太脹;或是一天到晚不停打嗝、或放屁次數多到影響社交生活,可能就要找找看原因。

打嗝、脹氣、或放屁,都與腸胃道裡的空氣有關。我們張口說話、吃飯、喝水時會吞下一些空氣,另外,食物於消化道分解後也會產生空氣。這些腸胃道的空氣讓我們感到肚子脹氣、也需要用放屁、打嗝等方式排出氣體。

若你常覺得肚子脹,請先想想是否有以下狀況:

吃太快,一下子吃很多東西可能不覺得飽,因為胃部要過個十幾二十分鐘才能傳達訊息給腦部說飽了。而實際上,我們的胃不比拳頭大多少,最好在覺得過飽之前要先喊停。

● 吃太油,油炸的食物會延緩胃的排空時間,因此覺得胃很脹。

● 喝汽水、可樂等碳酸飲料或啤酒,等於喝了一堆空氣進去。

以下習慣也會讓腸胃道有更多空氣:

● 用吸管吸飲料、嚼口香糖、含著糖果這些行為都會讓人吞進更多空氣

● 焦躁緊張,生活緊張時我們會不自覺吞進不少空氣

● 抽菸也會讓人吞進過多空氣

● 腸躁症

● 乳糖不耐症 

● 胃食道逆流

想要減少打嗝或腹脹,你可以試試看以下方法:

● 不要喝氣泡飲料或啤酒

● 細嚼慢嚥,才不會一口氣吞下大口空氣,多咀嚼幾下也能省去腸胃許多事。

● 不要抽菸

● 確定假牙是否裝好,如果假牙裝置不當,咬合之間也容易吞進更多空氣。

● 治療胃食道逆流

放屁過多可能起因於吞進過多空氣,也與消化道產生太多腸氣有關,可能是:

● 大腸裡未消化的食物開始發酵,產生過多空氣。

● 消化系統沒法完全分解部分食物。

● 大腸內菌叢改變,可能起因於吃了抗生素或其他藥物。

● 便祕而使食物殘渣待在大腸太久,繼續發酵產氣。

想減少放屁、腹脹、打嗝,你可以避開會讓自己容易排氣的食物。常見的食物包括豆類、蘆筍、地瓜、花椰菜、白菜、口香糖、硬糖、生菜、牛乳及乳製品、含高果糖玉米糖漿的加工食品、含人工甜味劑等的食物。

減少放屁、腹脹、打嗝,你還可以這麼做:

● 少吃油膩膩的食物,太油的食物會減緩消化,延長食物在腸子裡面發酵產氣的時間。所以請避免洋芋片、鹹酥雞等高油食品。

● 不要狼吞虎嚥,記得細嚼慢嚥能幫腸胃道省事許多。

● 多運動,保持運動習慣好處多多,不僅能增進心肺功能、維持體重,對腸胃健康也很有幫助。但請不要一吃飽就去運動,你可以考慮在餐前運動,或在吃飽一小時後再去運動。。

● 減少生活壓力。壓力太大的生活型態會影響消化,患者可能因為暴食厭食的交錯而擾亂的腸胃運作。


打嗝、脹氣、或放屁會不會是跟什麼癌症有關呢?或許你曾聽過朋友這麼說:「我鄰居常覺得肚子脹,結果是胃癌!另一個表哥常放屁,結果是大腸癌!」而覺得很擔心。

這裡提醒大家,雖然打嗝、脹氣、放屁很自然,不用常常自己嚇自己,但假使你注意到,自己除了打嗝、脹氣、或不斷放屁的困擾外,還會常拉肚子、持續性肚子痛、突然間肚子大痛、解出血便、排便頻率改變、胸痛、或在沒減重時體重下降,就要記得就醫諮詢檢查。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