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適可而止,避免厭食症

by | 3 月 20, 2017



說真的,我眼前這位美女的身上,絕對挑不出任何贅肉了。

前一陣子情緒不佳亂吃而豐腴的下巴,變尖了;整體輪廓明顯變得立體,我只能以「完美」來形容她了,可愛的女神!

察覺我的意圖之後,她竟哀嚎著:「不,醫師妳別叫我『畢業』啊~!我還想再瘦一點…」

嘿…做減重醫師最怕客人瘦不下來,不滿意,跑掉。

哪有怕對方想繼續減重,而把客人結案,強迫畢業的狀況?

當然有的,還真的是有「例外」。

精神科最怕的地雷,腦中會響起的警鐘。那種病,最好在快發展出來前,就踩煞車。不然,只要減重者減過了界限,身心都「回不去了」。

讀者應該已經猜到,我要逼她「畢業」的原因,正是擔心她演變成「厭食症」。

身為精神科醫師,我常覺得本科很多病「名實不符」,引人誤會。

「自閉症」是一個,「精神分裂症」是一個,「厭食症」更是其中的翹楚。

事實上,厭食症病人並不厭惡食物,也絕對不是挑食。

厭食症患者多半是年輕女性,因為不滿意自己的身材,為了減重而開始節食。

長期節食之後,人體血液中ghrelin(胃饑餓激素)濃度上升。可沒有因為長期節食就習慣,或是「成仙」,她們照樣苦於強烈的饑餓感。

厭食症患者面對食物的誘惑與飢餓感的壓迫,只因減重的意念更加強烈,強忍著不吃罷了。

不過,人的意志總有潰堤的時候,她們有時會突然暴食。吃完之後通常會很懊悔,於是以催吐、瀉劑,或是強烈運動來阻絕卡路里的吸收。

過度節食雖然短時間內還沒餓死,但仍會造成身體難以復原的傷害。

例如:低血鉀,導致心律不整,患者隨時會因此猝死。

體重低到某種程度之後,月經停止,毛髮也會脫落。

患者的情緒也會跟著持續續低落,產生憂鬱症狀。

大眾媒體傳播著只要瘦,苗條,掌握了身材,世界就會變美好…的假象,讓很多年輕女孩以為變成紙片人,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醫師有責任要提醒社會,厭食症的世界,絕對是地獄,您絕對不會想去!

長期節食後,腸胃功能衰竭,身體會變成「一吃就吐」,那不是說隨時喊停,吃回去去就行的。身體已經變成單行道,往死亡前行的不歸路。

動不動的嘔吐倒置食道被胃酸灼傷,牙齒也嚴重腐蝕。長期營養不良之後,病人的骨質酥鬆,動不動就跌倒、骨折、身型變得像乾瘦老太婆。

更嚴重的是,連腦部的形像認知都產生扭曲,看別人怎樣都好,鏡子中的自己就是胖,是個令人髮指的胖子。

厭食症患者如果已經出現上述的狀況,建議親友要強迫她住院治療,不然致死率高達 5%。這種病是會把自己給整死的,不是放著就能「想通」自癒的。

而且,厭食症患者出院後通常得持續心理治療、藥物治療,部分能痊癒,但更多人時好時壞。最後,有些人還因為長期病苦,以自殺黯然結束生命。

想到這些,醫生怎能不堅持減重應該要「適可而止」呢?

堅持要減重到BMI(註:身體質量指數)小於20、19的個案,都應該深談。

就像文章前段中的女孩,她正好卡在一段該結束卻又割捨不下的感情中,加上家庭困境,工作正在轉換…,在感覺外界失控的狀況之下,她潛意識裡把「控制身體」當成了救贖之道。

看著體重計的數字在掌控中,逐漸下降,她感覺到受到鼓勵,有努力就有回饋,更加強了她再瘦下去的動機。

詳談之後,她坦承:「其實,我當初就找精神科醫師減重,是有原因的。我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但是沒有人可以討論。我也怕自己埋頭苦幹下去,別科的醫生只會幫我開藥,一直開藥減下去,最後,我恐怕會毀了自己。」

是啊,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有人可以好好談談,商量一下怎麼面對這個混亂的世界。

一些讚美、一些肯定,當內心的不安消除後,減重狂也許就能放下與魔鬼對賭的病態遊戲。

當人有了勇氣,決定不再讓別人為難自己,人也就不需再為難自己的身體吧?

尤其是資源相對較少的,但被社會苛責較多的,女性。

這所有的一切,最好在發展成病態之前就即時拉住。 就像踏進地獄前,被人拉了一把。

謝天謝地!食物還是美好的,活著還是美好的。


※當您發現親友的BMI小於18時,請謹慎注意,必要時協助送醫評估。

BMI身體質量指數計算公式: 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
例:身高160公分,43公斤,BMI=43÷(1.6)÷(1.6) =16.8 

這麼低, 該看醫生了!

(其實,很多明星報出來的體重根本就已達病態標準,別再誤導女孩們了!)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人工水晶體是術後視力的重要關鍵,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能夠延長視覺景深,達到連續視力,增加生活便利性。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50cm)的視力,滿足多數人的日常用眼需求,減少配戴眼鏡的機會,提升術後滿意度。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我們常說的「中風」代表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導致腦部沒有氧氣而失能。而一般口語所說的「小中風」,代表著短暫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為TIA),其實原理也是像中風一樣,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只是症狀沒有持續很久,在24小時內,腦部的血液循環自行恢復。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運動有許多好處,就曾有研究說,運動能幫助降低200種以上的疾病風險。無論為了你的心臟、血壓、腰圍、脂肪肝,運動都是必要的。甚至對於維持大腦運作與思考清晰,運動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當我們進入高齡社會後,沒人希望自己是在中老年時被慢性病纏身,運動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言喻。...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當外面空氣品質不佳,不適合室外運動時,你可以在家做做舒活筋骨的有氧伸展,確保大關節都有適當的活動度。每天練習也非常適合,無論你用此作為一天的開始或結束,都能讓身體感覺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