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的前奏 – 糖尿病前期(懶人包)

by | 9 月 20, 2017

有一群人血糖比較高,但還不到我們稱為糖尿病的程度。你可以說,這群人的血糖值是「平常以上,糖尿病未滿」。

評估糖尿病前期的方式


什麼時候血糖值會叫做「平常以上,糖尿病未滿」呢?有三種方式可做評估:

● 測量空腹血糖值


就是請患者抽血前前八個小時不能吃東西,若空腹八小時抽血,血糖值小於100 mg/dL是正常的;超過126 mg/dL是糖尿病。若介在100到125mg/dL之間,是糖尿病前期

(有些機構已將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下修到空腹八小時血糖大於110mg/dL,我們這裡採用美國糖尿病協會的標準。)


● 做口服葡萄糖測試:

這種檢查方式應該很多準媽媽都經歷過,需要喝糖水!檢查前先請患者空腹8小時,然後喝75克葡萄糖水,兩小時後抽血檢測,若血糖值小於140mg/dL是正常的;超過200 mg/dL是糖尿病。若介在140到199mg/dL之間,是糖尿病前期


● 抽血檢查醣化血色素(簡稱為HbA1C):

血紅素是在紅血球內負責運載氧的蛋白質,葡萄糖如果與血紅素結合後,會形成「醣化血色素」。如果血糖愈高,與葡萄糖結合的血紅素就變多,醣化血色素的濃度也就愈高。檢查血中醣化血色素的濃度,可顯示過去2到3個月來的平均血糖數值,過去醫師常利用這數值來看糖尿病患者是否有好好控制血糖,而現在醣化血色素也納入了診斷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行列。
若醣化血色素小於5.7%是正常的;超過6.5%是糖尿病。若介在5.7%到6.4%之間,是糖尿病前期。(這種檢查方式不適合懷孕婦女或血紅素有變異的人。)

高血糖會帶來多種併發症


說到這裡,我們有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

壞消息是,糖尿病前期的族群很容易進展到罹患糖尿病
事實上,就算僅在糖尿病前期,有些高血糖造成的併發症,尤其是高血糖對心臟、血管、腎臟造成的傷害,已經悄悄啟動了!長期下來會面臨中風、心臟病、腎病變、失明、截肢等等後遺症。想了解更多,請看「你有糖尿病嗎?

好消息是,被診斷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早一步知道自己血糖出了問題,這就是做出改變的契機!如果願意調整生活型態,血糖是有機會回到正常值的。血糖正常,你就能避免許多高血糖帶來的後遺症。

因此,怕的是什麼?怕的是不知道,怕的是不在乎,而確實糖尿病前期患者裡,多數不知道自己已經處在這種血糖值「平常以上,糖尿病未滿」的曖昧之中。


胰島素由胰臟分泌,是個能調節血糖高低的荷爾蒙。我們吃進食物、轉化成血糖,而胰臟在進食時分泌胰島素,輔助葡萄糖進到細胞,變成肌肉與其他器官的燃料。

假使在我們進食後,身體無法製造足量的胰島素,或是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夠敏感,血糖就降不下來,許多過量血糖堆積在血流裡,讓眾器官泡在糖水中,就會大幅影響身體健康。


所以我們需要知道自己是否有「糖尿病前期」的狀況!因為這樣微高血糖值的族群發生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機會變高,帶來許多後遺症。因此早點知道,才能趕快調整生活型態,延遲或避免糖尿病的發作,有機會逆轉勝!

需抽血檢查血糖的族群


那麼大家一定會問,哪些人應該要接受糖尿病前期的血糖檢測呢?

● 所有超過45歲的人

● 所有體重過重(BMI超過25 kg/m2)且有以下任一個危險因子的成年人:

   ★過去曾被測到醣化血色素HbA1C>5.7%,或曾有超標的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測試數值過高者。
   ★一等親患有糖尿病
   ★曾有妊娠糖尿病,或小孩出生體重大於4.1公斤的女性
   ★有心血管疾病
   ★高血壓,或正在治療高血壓的人
   ★患有多囊性卵巢的女性
   ★生活缺乏運動
   ★抽血發現高密度膽固醇數值小於35 mg/dL,或/及三酸甘油脂數值大於250mg/dL的人
   ★有重度肥胖,黑色棘皮症等胰島素阻抗問題

如果數值正常,要記得至少每三年檢查一次,如果原始數值讓人擔心,或已達糖尿病前期的標準,就要每年檢測。若還有其他罹患糖尿病的危險因子,可能還會檢測的更頻繁。

有助於改善血糖的方式


至於該怎麼做才能逆轉勝,請注意體重控制、規律運動、與注意飲食內容都是很重要的。

○ 控制體重

改變飲食選擇與建立運動習慣,少吃精緻澱粉,多吃含纖維的蔬果,每天攝取的熱量少個500到750卡,讓體重持續下降,就算是只降低原始體重的5%,也是有幫忙。像是原本一百公斤的人減重個五到十公斤,後續進展到糖尿病的機會也會下降一些。減重之後大家覺得最難的大概就是維持不復胖,因此一定要打從內心養成不暴飲暴食及胡亂進食的態度,不能想說體重下降了就毫無忌憚地一直吃吃到飽為止。還要養成每周固定共75分鐘到150分鐘的運動習慣,才有可能控制體重。



○ 規律運動

工作型態的變化讓許多成人沒有天天運動的機會,但請記住,要活就要動,沒有運動,身體利用葡萄糖的效能就變差。像是若在少吃、減重時多配合運動,不但會增快減重時的速度,也會讓自己感覺更棒。你可以做快走、游泳、跳舞等有氧運動,或伏地挺身、舉重等肌力訓練,兩者搭配都做效果更好。盡量每天都運動個30到60分鐘最好,或是每周至少做1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或每周至少做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

調整飲食改善血糖


○ 營養控制

對多數人來說,最困難的事情就是「決定要吃什麼」並「遵從健康飲食的計畫」,或常常更換飲食計畫,聽到哪個食譜可能會減重就去試,沒幾天又覺得好辛苦吃不下去。其實目前沒有一個指標適用於每個人,能指引我們說每天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各要佔多少才是最棒的,這是因人而異的,每人適合標準可能不同,但有些大原則還是要掌握:

◆ 要記得避免糖分的食物及飲料,避免攝取反式脂肪。

◆ 喝酒的話,每天女性不要超過15公克的酒精,男性不要超過30公克的酒精。

◆ 針對維他命、礦物質等微量元素,若本身沒有缺乏的話,沒有證據顯示補充會有好處。

◆ 鈉的攝取量每天要小於2,300mg,我們每天吃的鹽巴、醬油、味精、烏醋、番茄醬等調味料都有鈉,若吃餐時不停加調味料,或經常外食,都很容易攝取過量的鈉。而你隨手拿一包泡麵看看成分表的話,會發現泡麵的鈉含量可能都超過1000mg了。這還是一般人的飲食建議,若你已患有高血壓,每天鈉的攝取量要小於1500mg!所以務必注意食物及添加物的選擇。

◆ 目前歷久不衰的飲食方法是地中海飲食,你可以參考這篇「有益心血管、減少失智症的地中海飲食」獲取更多資訊。


○ 良好睡眠

能創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每天睡七到八個小時,擁有良好睡眠品質的人高血糖機率較低。相反的,一天睡不足五小時、太早起床、晚上睡不著都會增加高血糖的機會;如果是做早晚班需要換班的工作,或是有睡眠呼吸中止等睡眠問題,血糖控制不穩的機會就變高。


○ 戒菸

有菸癮者得糖尿病的機會比不抽菸的人還要高,如果已經是糖尿病前期還是繼續抽菸的話,血糖絕對會更難控制,請務必戒菸,若有困難可讀這篇「成功戒菸有方法,讓醫師來幫助你」。記得,電子菸也不要抽!


至於在糖尿病前期是否需要藥物幫忙,可與醫師好好溝通討論,但「調整生活方式」是最基本的改變策略,絕不是僅僅靠著藥物幫忙就能完全逆轉血糖控制的。被偵測到糖尿病前期患者,因為通常都沒有症狀,所以很難相信自己健康狀況有了警訊,但請千萬別先覺得醫師、藥商是為了要賺你的錢才編織出疾病,要面對、了解、並願意從本身做出改變,血糖控制回穩,才能避免後續更多併發症,萬一不做改變並有以下症狀,就要擔心是否已經進展到糖尿病了!

● 愈來愈渴

 常想尿尿

 疲累

 視力模糊

更多症狀,請看這一篇「你有糖尿病嗎?

在這篇,我們主要說的是成人的糖尿病前期,但其實對小朋友來說也是適用的,差別僅在女孩比男孩罹病機率更高。媽媽有妊娠糖尿病的話,小孩得到糖尿病前期的機會也較高。目前建議針對體重過重及有其他糖尿病危險因子的青少年或孩童也要考慮做篩檢,若有疑慮,可進一步向兒科醫師諮詢。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什麼是有機磷?中毒會怎樣?緊急處置不能等(圖文懶人包)

什麼是有機磷?中毒會怎樣?緊急處置不能等(圖文懶人包)

電梯抵達地下二樓後門一打開,徹清踏出步伐準備取車,卻突然吸到一股怪味,瞬間變得很不舒服,像是被鎖喉般難以呼吸,瞬間整個顏面部都好不舒服,似乎充滿了眼淚、鼻涕、和口水。徹清用最快的速度跑到車上關上車門,忍不住大咳了好幾下,快喘不過氣來,拚著將車子開出地下室,停在路邊,才趕緊放下車窗,大口大口的呼氣著正常空氣。 傍晚回家時,徹清走到管理室抱怨:「下午我去地下室開車時,聞到一股味道後就喘不過氣又眼淚鼻涕直流。究竟是發生什麼事?」 「抱歉抱歉,烏先生,」管理員解釋:「下午有人來噴藥,是減少蚊蟲的殺蟲劑,我們忘了貼公告了。」...

肺炎鏈球菌感染數創三年新高,疫苗接種增加保護力!疫苗接種該注意什麼,感染科醫師告訴你

肺炎鏈球菌感染數創三年新高,疫苗接種增加保護力!疫苗接種該注意什麼,感染科醫師告訴你

「千萬不可小看肺炎鏈球菌!歷史及醫學文獻上告訴我們,即使青壯年感染流行性感冒,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病程進展快速,短短48小時就過世,相當可怕!」陳宜君醫師指出,「如果肺炎鏈球菌由上呼吸道黏膜進入血液,可能侵襲各個器官,演變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患者的狀況可能兵敗如山倒,而住進加護病房;可能因而器官衰竭,如肝腎功能受損,嚴重甚至導致洗腎。這些情況都讓家屬很難過、無法接受。」

九大心理防衛機制,你是否也用這些方式傷人傷己?!(圖文懶人包)

九大心理防衛機制,你是否也用這些方式傷人傷己?!(圖文懶人包)

我們都知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地球不是為了我們而公轉自轉,但每天有這麼多不開心的事情,我們要怎麼保護自己的心不受傷呢?每次當你得知各種不如己意的消息,又該怎麼辦呢? 其實,我們在潛意識中,會出現一些防衛機轉來保護自己。這樣說好了,當你看一齣連續劇時,會不會有時覺得這個角色怎麼這麼奇怪,為什麼做錯事被拆穿時,他要暴怒成這副德性?或是他明明很想要有人陪,卻因為怕告白失利,而選擇讓兩人感情永遠都在原地徘徊?或者,明明一句道歉就能結束誤會,為什麼要扯東扯西毫不坦白呢?...

從毛巾開始消除腿部僵硬,活化緊繃髖部

從毛巾開始消除腿部僵硬,活化緊繃髖部

拿一條毛巾就能優化整個伸展的流程,如果你有彈力帶的話,也可以利用彈力帶輔助。這次來跑一段腿部的伸展拉筋吧。大腿後側伸展大腿內側伸展大腿外側伸展臀部伸展髖部伸展大腿前側伸展大腿後側伸展大腿內側伸展大腿外側伸展臀部伸展髖部伸展大腿前側伸展...

提高警覺!不只手腳無力,這些症狀都可能是中風!(圖文懶人包)

提高警覺!不只手腳無力,這些症狀都可能是中風!(圖文懶人包)

當我們口語說到「中風」,通常是指腦部血管出了事情。較常見的是血管栓塞,血液流不過去,稱為「缺血性中風」,導致某個區塊的腦部就失去了功能。另外一種可能是血管破裂出血,稱為「出血性中風」,同樣會造成腦部失能。於是,我們會看到中風患者無法順暢說話,嘴巴歪一邊,某一手某一腳無法出力活動,與過去的樣貌完全不同。 你可能也曾覺得奇怪:「為什麼有的人臉看起來好好的,卻說他被診斷中風呢?」「為什麼有的人中風後看起來很嚴重,一下子就過世。有的人卻好像很輕微呢?」又或者:「為什麼有的人中風後,只是動的不好,有些人卻還會又麻又痛呢?」...

心房顫動常無感,易中風!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降低中風風險,心臟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心房顫動常無感,易中風!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降低中風風險,心臟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個70歲的男性患者,罹患慢性肺病,且被診斷出二尖瓣逆流與心房顫動,需要手術治療,但是患者、家屬都擔心開胸手術傷口過大,而猶豫不決。」陳紹緯教授表示,「經過詳細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不停跳二尖瓣人工鍵索植入術及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來治療。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是透過3個小傷口,在胸腔鏡的輔助下,從左心耳外安裝左心耳夾。除了解決二尖瓣逆流的問題,一併處理了左心耳來降低未來中風風險,術後患者順利恢復,目前狀況穩定,在門診持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