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痛、跑者膝,可能是「髕骨軟骨軟化症」

by | 11 月 29, 2019


膝蓋痛是發生率極高的問題,無論是年輕人或中老年人,都可能抱怨自己膝蓋不舒服。膝蓋痛的成因很多,我們過去介紹過「髕骨股骨症候群」、「膝蓋外傷」與「髂脛束症候群」,都會讓人感到明顯的膝蓋痛。今天再來看一個可能的膝蓋痛成因:髕骨軟骨軟化症(Chondromalacia Patella)。

髕骨就是膝蓋骨,髕骨在那邊是幹什麼的?是讓膝蓋能伸直,同時也是個天然的避震器。膝蓋彎曲的過程,髕骨會在軌道上滑動。髕骨後方有軟骨,其存在目的是要能當成緩衝,萬一軟骨軟化,逐漸失去功能,就無法保護骨頭末端相磨之處。

因此,「髕骨軟骨軟化症」代表於膝蓋後方的軟骨處出現問題,軟骨軟化或磨損,導致我們在活動時膝蓋骨與大腿股骨少了中間的緩衝,而會讓硬骨與硬骨直接摩擦,因此膝蓋彎曲時有痛在裡面的感覺。而且,磨壞的軟骨碎片會漂浮於關節腔內,刺激關節腔裡的細胞,刺激關節腔生成愈來愈多的積液。


 


我們可以試著把身體各處的器官想成機器零件,什麼時候機器會運作不順暢呢?可能是這台機器用太久、太操了;也可能是原先設計就組裝不良,本來就卡卡的;或是零件被撞壞了。由這樣的方式來思考,我們就能了解,髕骨軟骨軟化症的發生常與下列幾件事情有關:

A:膝蓋動的非常頻繁,像是足球員、騎競技腳踏車、或馬拉松跑者,一直動用膝蓋的狀況下,軟骨就大幅受到磨損。因此,運動頻繁的年輕人可能會有「髕骨軟骨軟化症」

B:膝蓋於經年累月使用後,已經退化,零件磨損。因此,關節炎的中老年人也可能會有「髕骨軟骨軟化症」,若本身體重過重,更容易導致零件磨損。

C:女性本身骨盆較寬,肌肉力量比較不足,膝蓋外側需承受較大的壓力,會讓女性更容易有「髕骨軟骨軟化症」

D:過去膝蓋曾經受傷、脫臼、或骨折等直接損壞零件的外傷,也會增加「髕骨軟骨軟化症」的發生機率。



根據A點,大家應該能夠猜到,「髕骨軟骨軟化症」也是一種「跑者膝」,因為頻繁使用膝蓋的運動員就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也有人會說,「髕骨軟骨軟化症」聽起來又很像之前說過的「髕骨股骨症候群」,確實這兩個疾病常常會被混在一起講,但「髕骨股骨症候群」通常指的是髕骨滑行軌道出問題,但「沒有」軟骨磨損問題的人


有「髕骨軟骨軟化症」的人,會感受到膝蓋悶痛感,尤其這種痛會出現於膝蓋骨的後方。如果持續下樓梯、往下坡走、或做了很多需要彎曲膝蓋的動作,就更容易覺得痛。有些患者是坐了彎曲膝蓋很久一段時間沒有活動,之後突然站起身,也可能在此時感到膝蓋有摩擦與腫脹痛感。患者有時候走路會突然軟腳,或在走動時突然卡在某個點,膝蓋突然動得很不順。若有這類不適,先休息個幾天都不做訓練,之後通常會覺得膝蓋好一點,但若又再進入訓練,可能又會再痛起來。


醫師診斷時,會根據影像檢查做出分級,第一級最輕微,第四級病情最嚴重。

第一級,膝蓋的軟骨軟化
第二級,膝蓋軟骨軟化,表面組織受損
第三級,軟骨變薄、組織受損嚴重,關節面有裂隙
第四級,軟骨破壞嚴重,骨頭與骨頭直接相磨



萬一跑出「髕骨軟骨軟化症」,該怎麼辦呢?首先,請記得透過飲食控制,來維持適當體重,減少膝蓋負荷。再來,要選適合的鞋子,不要穿高跟鞋,否則膝蓋負重是平時的兩倍以上。

若於明顯膝蓋疼痛的時候,先不要做讓膝蓋負重太多的動作,例如高衝擊性的有氧舞蹈、跳躍、重量訓練都不適合。可以繼續保持游泳的習慣,因為在水中能減少膝蓋受到的衝擊,但記得先不要游蛙式,要游自由式,才不會讓膝蓋狀況更糟。若想練瑜珈,在做一些跪姿或彎曲膝蓋的動作時,也要注意別讓膝蓋負荷太大。

然而,也請不要誤以為有「髕骨軟骨軟化症」後就都不能運動,其實,膝蓋不好的時候,反而要好好訓練大腿前側、內側、外側、與後側的肌肉,大腿肌肉有力且肌肉力量平均,膝蓋就能愈健康。訓練過程中,可以先選擇躺姿與側躺,減少膝蓋負重。記得,花點時間兼顧大腿每側的肌肉,才能有健康的膝蓋。





大腿前側訓練:直腿上提
躺在地墊上,右腳彎曲腳底平放於地墊,左腳伸直往上提,讓腳約與地面呈45度後,停留兩秒,再緩緩放下左腳(緩緩放下的過程也很重要,別讓腳像摔下來那般,要控制肌肉力量)。反覆做20次,再換腳練習。每天盡量練習個三組。


大腿後側訓練:趴姿直腳上舉
趴在地板上,頭靠在雙手之間,直直地朝天花板方向舉起一隻腳,直到感到屁股、大腿後側的肌肉是緊繃的,維持五秒鐘後放下休息,換腳並反覆練習。


大腿內側訓練:大腿內收
右側躺,可以用手掌撐頭,在上面的左腳跨到右腳前,左腳踩穩。在下方的右腳抬高,往天花板方向舉起下方腳直到離地15公分,維持五秒,反覆練習20次,並換邊練習。

大腿內側訓練:夾球練習
「髕骨軟骨軟化症」時,常常與大腿內側的肌力過低有關,因此我們再多練習個大腿內側的動作。側躺後兩腿彎曲,中間夾一顆球,出力吐氣夾緊球,數個五秒後再放鬆。

大腿外側訓練:大腿外展
側躺,下方的手撐住頭,上方的手扶住地板,下方的腳微彎平放於地板,上方的腳打直往天花板方向平舉,直到上方的腳與地面呈45度,五秒後放鬆休息,再反覆練習並換邊練習。



做完這些肌力訓練之後,記得也要好好放鬆。若一段時間的訓練後,膝蓋狀況繼續變差,醫師可能會考慮進行關節鏡手術。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突破治療困境,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PCNSL標靶治療解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突破治療困境,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PCNSL標靶治療解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那是一位70歲的男士,因為經常頭痛而就醫,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並開始接受一線化學治療。」沈俊佑醫師表示,「高劑量化學治療導致多種副作用,讓患者難以承受,腦部腫瘤也持續擴大。」

經過討論後,醫療團隊決定為患者申請使用標靶藥物–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因為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的副作用較少,且治療方式從住院化療轉為門診口服,大幅改善了生活品質,也讓患者願意繼續接受治療。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術後4個月成功減去原體重17%,原先病症也得以改善。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疾病好發於青少年至年輕成人,從十幾歲便可能開始發病,且男性患者的比例顯著高於女性,約為4:1,患者發病時可能正值青年,而因疾病影響了原本的生活、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