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膝蓋的秘訣與拉筋大全(圖解攻略)

by | 6 月 13, 2019


保護膝蓋最好的方法,並不是都不動,而是要做對的運動訓練,讓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後側大腿肌肉、小腿肌肉更強健,穩定膝蓋動作,即能減少膝蓋疼痛的狀況。

我們之前分享過保護膝關節的肌力訓練,和強健大腿的運動訓練,這次我們來聊聊在運動過程中,你該如何保護膝關節?!洗腦廣告不是都說,吃藥要先講求不傷身嗎?講到運動其實也是要不傷身,我們確實要先想到如何避免運動傷害。



● 正確使用器材,選擇適當運動

運動首重安全,不要沒練到腿部肌肉反而受傷臥床。因此要運動前,先根據想從事的運動找到適當的鞋子。如果想從騎腳踏車練起,還是戴個安全帽吧。

若是到健身房用器材訓練,那可千萬要小心,學會調整器材的高度符合自己的身高,並選擇適當的重量,若有困難,可能還是要向教練請教,別在完全沒概念時自行調整,萬一承受不住重量可是會有關節脫臼、骨折等風險的。






如果你是自己在家做運動,做的過程之中常覺得膝蓋痛,那就不太對,最好要先尋求醫師、復健治療師的建議,確定自己的狀況適合哪些運動選擇,再開始運動。


● 精進技術,了解極限

「公司要辦運動會,大家都得下場跑大隊接力!」看到消息後,阿華想著:「跑步嘛!有什麼難?」
每想到兩個月過後,阿華下場跑大隊接力,一接到棒子後,跑沒幾步就跌倒,站起身再跑,又再跌倒。

這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你想的,和你能做到的,有一段差距,根本很不協調啊。

太久沒運動的人請循序漸進,不要想著當年勇,以為現在立刻馬上就能達到過去的榮光,否則很容易再開始運動沒多久後,就宣告拉傷、扭傷了。運動過程中,永遠要傾聽身體的聲音,了解自己的狀態,知道何時得喊停。如果你是新手,或有一段時間沒有運動了,最好還是先請教過醫師、教練,再開始進行。


● 適當休息,保持不脫水

人體組成中水分佔了六成,運動時大量水分會從汗水、呼吸中喪失,人容易脫水,缺水後則會影響身體的運作。適當地在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後補充適量水分,才能維持生理機能,減少運動後頭暈頭痛發作機會。

另外要了解的是,身體也需要休息,不要卯起來每天都做很多運動,身體缺乏休息的過程,就很難修復和長好肌肉。或者至少你不要每一天都訓練同樣一個部位,真的很想練好大腿肌肉,就請一、三、五做大腿的肌力訓練,但其它幾天你可以選擇訓練手臂、訓練背部的肌力訓練,或做游泳等有氧運動。



● 收操拉筋不要少

運動後花個5到15分鐘做點收操,你可以輕鬆走一下,伸展今天運動的肌肉。記住,如果你好好訓練的時候,肌肉是緊繃、收縮變短的。但肌肉變太僵硬就容易受傷。因此放鬆繃緊的肌肉,拉長肌肉纖維,才能增加肌肉的彈性,降低受傷的機會。以下我們就來看看保護膝關節的收操拉筋動作。

同樣的,如果你做這些動作時會有明顯的疼痛,請不要忽視疼痛,請好好與運動教練、復健治療師、醫師等討論是否有需要深究的問題。

腿前側拉筋

◆ 跪姿拉大腿前側
在墊子上單膝跪地,手可以稍微扶著牆維持平衡,然後將臀部往前推動,感覺跪地那隻腳的大腿前側伸展。



◆ 單折腿拉大腿前側

站姿、臥姿、側躺的單折腿這幾個動作都是把想要拉筋的那隻腳往後彎,手捉住腳底,藉此伸長大腿前側肌肉。差別只是你想要站著做、趴著做、還是側躺做。不過這些拉筋動作讓韌帶承受比較大的壓力,並不適合膝蓋已經有受傷或明顯感到疼痛的人。




◆ 雙折腿拉大腿前側

這是一次拉到兩側大腿的好方法,先跪坐,臀部坐在雙腳上,上半身慢慢往後,手稍微撐著,身體繼續往後倒,可以的話就能整個人躺下來。不過,做的過程請自行斟酌,如果痛就不要勉強。




腿後側拉筋

◆ 坐姿腿後側拉筋

 
先坐在墊子上,雙腳向前平伸,要兩腳併攏或兩腳打開都可以,記得腳趾要朝向天花板方向,接著背部打直壓低,讓雙手盡量往腳趾頭方向前進。過程中記得腳趾頭朝天,背部打直,才能真正伸展到腿後側肌肉。




如果喜歡一次拉一隻腳也可以,雙腳打開後一腿往前伸打直,一腿回收靠近身體,身體往打直的那隻腳靠近,背部不要彎。



◆ 站姿腿後側拉筋

站立時一腳在前,後腿彎曲,背部打直讓上半身往前傾,雙手可以放在彎曲那條腿的大腿處,靠著身體前傾的角度(過程中記得背打直)改變來感覺腿後側的拉筋,也可以將平貼地面的腳底板改成腳趾頭往上翹。




◆ 仰躺腿後側拉筋

躺下時抱住一隻腳的大腿靠近胸部,再慢慢地伸直這隻腳。也可以直接屈膝捉住腳底板,慢慢地伸直腳。過程中若覺得太困難,可以用毛巾輔助,或找人幫忙。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縮小胃容量助減輕體重,新式訂書針縫胃解析,劉家嘉醫師圖文懶人包

縮小胃容量助減輕體重,新式訂書針縫胃解析,劉家嘉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二十多歲的女士,在生產後合併壓力性肥胖,進食量真的很大。」劉家嘉醫師表示,「因為健康檢查顯示有脂肪肝,且肝功能及膽固醇偏高,再加上大食量,自己藉由飲食和運動的效果一直很有限,所以讓她決心積極尋找醫學方式來治療她的肥胖問題。

經過詳細和病患討論後,她決定接受訂書針縫胃手術,利用胃鏡於胃內進行胃部體積縮小,幫助減少進食量。劉家嘉醫師說,術後不久,她已減少了14公斤,肝功能已恢復正常,目前仍持續追蹤與控制中,相信3個月即可順利達到理想體重。」

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我們經常談到血壓控制的重要性,告訴大家即使暫時間你沒有體驗到高血壓直接帶來的不適,但長期的血壓高還是會造成血管內的變化,影響到身體許多器官的健康,尤其是大血管、腦部、腎臟、心臟都會因為高血壓而受損。也就是說,心血管疾病通常是血壓控制不良的結果,讓血管硬化,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及心臟衰竭的機會。 許多人會有個印象:「應該是男生比較容易心肌梗塞吧!」 甚至有人會說:「女生大概要等到停經以後才會有血壓問題啦,如果在五十歲以下不會怎樣啦,不用吃血壓藥。」...

兒童多發性硬化症,提早發現、持續治療才能避免殘疾,口服藥物提升便利性與遵從度,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兒童多發性硬化症,提早發現、持續治療才能避免殘疾,口服藥物提升便利性與遵從度,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多發性硬化症患者,需要長期打針治療,以降低復發的機會。」成大醫院兒童神經科余文豪醫師指出,「由於患者正值青少年,相當在意同儕的眼光,非常不願意在學校打針,所以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也讓病情反反覆覆。」 對青少年患者而言,口服藥物可以提升便利性與治療遵從性,幫助患者把病情控制穩定,減少復發次數,才能避免失能或殘疾!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