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碧四十五歲,過去是家庭主婦,極少運動,最近報名健身房課程,開始一星期運動兩次的新生活。一個月後,倩碧覺得自己身體狀況變好許多,跳上跑步機,點開手機的影片就開始認真運動,不知不覺破紀錄地跑了三十分鐘。跑步機突然停下後,倩碧踏下跑步機大口喘氣,突然間頭暈的很,腿一軟坐到地上。
你也曾經有這樣的困擾嗎?運動過程還算順利,但卻在運動後感到頭暈不舒服?!如果有的話,我們先來說說嚴重的狀況。
如果運動後你頭暈的程度是到了人要昏倒了,人變得意識不太清楚,旁邊發生什麼事都搞不清楚,自己不知道人在哪,坐下來休息也沒改善,或伴隨著以下狀況,就要先就醫:
● 胸部緊緊的很痛
● 頭很痛,之前沒這樣痛過
● 撞到頭
● 休息後還是喘不過氣
● 噴射狀的嘔吐
● 肢體有麻木或無力的狀況
如果沒有以上需要緊急就醫的狀況,而是在認真運動後,你覺得有點頭暈,你可以先喝幾口水、坐下來,靜下來好好想想這次的狀況。
首先先分辨,這是眩暈嗎?如果頭暈的同時,你覺得外界的東西都在轉,或自己也在轉,這種屬於眩暈。可能是因為在運動時某些特定的頭部動作而誘發了眩暈。此時可以先回到安靜的環境平躺、休息。眩暈最常是起因於內耳問題,若覺得太不舒服或眩暈反覆發作、沒有改善,或伴隨頭痛、發燒等危險徵兆,需要就醫檢查。(天旋地轉好噁心 – 眩暈)
如果不是四周在旋轉的那種眩暈感,而是自己頭重腳輕,我們要先了解:腦部需要穩定的血液供應,並帶來足量的氧氣和葡萄糖,否則就會覺得頭暈。因此當運動後輸往腦部的血流不足、血氧不足、或血糖不足,都會造成頭暈。
什麼時候會血流不足?
一個可能是運動時脫水太嚴重。運動時我們身體體溫上升,身體需要排出更多汗來維持體溫恆定,假如你在運動後覺得口乾舌燥、很渴很無力、並有頭重腳輕的感覺,很可能是脫水造成的頭暈。記得運動的過程中要補充水分,不要太一鼓作氣的運動。另外,運動前或運動中不要喝咖啡、茶、碳酸飲料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會更容易脫水。(運動喝水,不單解渴,還可調節體溫!)
除了脫水外,光是久站就可能讓一些人,尤其是年紀大的長者,血壓開始下降,供應腦部的血流不足;尤其本身有心臟衰竭、心律不整、血栓問題的患者,運動後更多血液流往肌肉,供應腦部的血流就可能不足。如果是原本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在開始運動訓練前,循問醫師或復健師較適合自己的入門運動。尤其平常有固定服用藥物的話,更要向醫師確定,服用抗憂鬱劑、高血壓用藥、鎮定藥物等都可能讓人運動後容易頭暈。
有些人平常沒有心血管問題,但做運動時做得太操,收操時過於突然!我們運動時身體增加循環,讓心跳速度加快,血管呈現擴張的狀態;如果突然停止運動,我們的心跳速度變慢,但血管還是擴張的,這時血壓會下降。通常運動後三十到六十分鐘時,血壓是比較低的,容易讓人因而感到頭暈,若此時又伴隨脫水太嚴重,血壓會掉得更快。
什麼時候會血氧不足?
運動的時侯,肌肉組織需要更大量的氧氣,因此我們的呼吸速度和心跳速度都變快,讓更多帶有氧氣的血液流向肌肉。不過有時在做重量訓練或核心出力的運動時,我們會為了要支撐住重量,或為了撐住身體而不敢呼吸,或根本忘記呼吸,全身動彈不得上演暫時停止呼吸。這時血液中帶氧氣的含量不足,就容易造成腦部暫時缺氧而感到頭暈。
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頭暈是因為喘不過氣,或是忘記好好呼吸換氣,就先坐下來,深吸氣,慢慢吐氣,專注在調息上,反覆做個三分鐘後,再試著站起來看看還會不會暈。
什麼時候會血糖不足?
假如在運動後頭暈時,還伴隨著疲憊、發抖、頭痛、發冷汗,則可能是因為血糖變低,大腦獲取的葡萄糖不夠,而導致的頭暈。這比較容易發生在運動前太久沒進食者(早晨空腹去跑步),或本身是糖尿病病患的人身上。可以考慮在運動前喝點牛奶、豆漿、果汁,或是吃根香蕉,吃兩片鹹餅乾或能量棒這類不會讓你撐的很飽的補充品。
所以總結一下,我們要怎麼做才能避免運動後頭暈呢?
◎ 運動前,要喝足量的水,或喝牛奶、豆漿、果汁等,吃根香蕉或兩片餅乾。
◎ 運動中,不是一直踩下油門加速往前衝,不能只求「一鼓作氣」,要保持呼吸頻率,並持續補充水分。逐步提高自己的運動強度比較好,不要一下子練得太操。
◎ 運動後,收操時不要太急躁,說停就停,多給自己十分鐘做緩和的散步,找回呼吸速度,並繼續補充水分。
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做到了以上幾點,還是在運動後容易頭暈,可以在運動前後都測量一下血壓、血糖,並就診諮詢醫師,檢查是否有其他身體狀況。
還有一些人在跑步、舉重、游泳完,不是頭暈,是覺得頭痛痛的!我們剛剛說,運動時心跳速度變快但血管擴張,而頭部血管擴張就容易讓人頭痛!所以大部分運動後的頭痛是「沒關係」的,沒有藏著什麼特殊的身體狀況,只是在激烈運動後血管擴張,讓人在運動的幾分鐘後感覺頭部抽痛,且通常這種的頭痛是兩側頭部都痛。
但如果你年紀已經超過40歲,突然在運動後頭痛,而且不是痛一下就結束,而是痛了好幾個小時,甚至還有其他症狀,像是頸部僵硬,眼睛看到雙重影像,或伴隨著嘔吐,就要小心,就醫找出原因,看是否要做影像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