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太難 – 心碎症候群(懶人包)

by | 6 月 7, 2019

婷婷於動態貼文上寫著:「今天分手了,心碎……」,再加上一個愛心裂成兩半的表情貼。

朋友留言不外乎是「拍拍」、「抱抱」,或是:「換個想法吧,你值得更好的。」

而你知道嗎?心碎不僅存在羅曼蒂克的電影、小說、歌詞情節裡,真實世界裡,人真的會心碎。

醫學上稱為「心碎症候群」,代表突發的壓力事件引發心臟問題。部分心臟型態突然脹大但變弱,無法好好地推動血液,而其餘的心臟又更大力地擠壓。這時左心室變成一種過去日本用來捉章魚的陶罐模樣,因此醫學上有個也稱呼這個病是Takotsubo cardiomyopathy(章魚罐心肌病變)。


我們的心臟像個幫浦,規則地推動血液到全身各處。若突然間這個幫浦出狀況,變成章魚罐的模樣,擠壓血液就變得很沒效率!人就出現症狀!患者的症狀與心臟病發作一樣,感受到強烈的胸痛,變得喘不過氣。
為什麼我們稱呼這是「心碎症候群」呢?因為這些患者常是在情緒上受到重挫而突然表現胸痛的,常見的原因有:

● 所愛的人離開人世
 受到家暴
 離婚
 車禍身受重傷
 投資失利,損失大筆金錢
 突然失業
 需要經歷手術
 突然被診斷癌症等重症絕症

其實,突然贏了一大筆錢、中樂透,或是結婚時太開心,雖然聽起來是好事,但也曾有人因而患心碎症候群。


心碎症候群的患者會表現什麼樣子呢?並不是一個人蓬頭垢面、六神無主、或淚流滿面就是心碎症候群。心碎症候群的患者會表現出像心肌梗塞、心臟病發的症狀,像是突然間感受到強烈胸痛、突然喘不過氣

由於心碎症候群發作的時候與心肌梗塞的心臟病發是難以區辨的,患者會被送往醫院,並常需要趕緊做心導管確定冠狀動脈的血流。然而在心導管檢查時,醫師會發現「沒有血管阻塞」的問題。

複習一下,心肌梗塞代表的是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有粥狀硬化,並被血塊卡住。但在「心碎症候群」裡,患者的血管並不是被血塊卡住,只是他們表現出類似的胸痛症狀,因此還是要照著搶救心臟的流程,找找看是否有醫學上可以處理的問題,只是心導管結果顯示患者的冠狀動脈無阻塞而已。


針對心碎症候群,目前醫學上沒有什麼特殊的療法。幸好心碎症候群可以是暫時性的,數星期或數個月後患者會慢慢回復。然而心碎症候群可以誘發肺水腫、低血壓、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因此嚴重時也是可能致命的。剛開始出現這個病名時,多數學者認為「這是可逆的疾病」!但現在則認為,心碎症候群在短期內與急性冠心症同等致命,就像心肌梗塞發作那樣嚴重。而長期來說,持續性的心臟衰竭同樣會大幅降低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品質

女性罹患心碎症候群的機會是男性的十倍。心碎症候群比較容易發生在年紀較大的人身上,也就是說,最常出現在停經後的女性。另外心碎症候群也較容易發生於有焦慮、憂鬱、頭部外傷、或癲癇病史的人身上。

說到這裡大家一定很好奇,那為什麼會出現心碎症候群呢?為什麼我們在精神上體驗到的重挫會影響身體機能呢?比較受到眾多研究者認可的說法是,心碎症候群是來自於腦內邊緣系統的異常,因此讓交感神經過度活化,釋放太多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包含大家熟知的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與多巴胺),突然讓人心跳與呼吸速率過快,升高血壓,導致心臟負荷瞬間變大。

最近英國與瑞典的腦科學家與心臟科學者聯手研究,找來15位有心碎症候群的女性患者,同時並有39位年齡與性別相符的健康對照組。研究者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檢查這些患者和對照組腦內及交感、副交感神經的狀況。

結果發現,與健康對照組相比較時,患有心碎症候群的病人在休息狀況下,腦內負責控制情緒或自主身體反應(例如心跳)的各結構相互間連結活性顯著降低。而這些腦內區塊會控制我們身體對壓力的反應。

當然,一個人還沒患上心碎症候群時,我們無法預測他過來會遭逢人生不幸事件,還造成身體變化。因此學者沒有這些患者「生病前」的腦內影像,不知道這群患者是本來就腦內連結少,才導致心碎症候群;還是因為遭逢人生不幸,腦內狀況才變成這樣的。但比較確定的是,頭腦內狀況改變,腦內的分泌改變,真的能影響心臟功能


最後,我們看一下張學友的「回頭太難」,順便複習心碎症候群。

「不讓我挽回 是你的另一種不妥協
你的永不後悔 深深刻刻痛徹我心扉
可知心痛的感覺 總是我在體會
看我心碎 你遠走高飛」

● 促發事件:分手、離婚等讓人精神重挫事件

 症狀:胸痛,痛徹心扉

 結果:心臟功能異常,短期內類似心臟病發,長期類似心臟衰竭。可能可以自行痊癒,但也可能致命。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