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容易被激怒? – 缺乏維生素B12(懶人包)

by | 6 月 3, 2019


在醫院裡,如果醫師、護理師向患者詢問用藥史時,問一句:「有沒有在吃什麼健康食品?」很多人都會回答:「喔!我有在吃B群!」

維生素B是一群水溶性的維生素,共為八種維生素的組合,分別是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3,維生素B5,維生素B6,維生素B7,維生素B9,以及維生素B12。其中名號最響亮的可說是葉酸(維生素B9)和維生素B12,我們今天就來談談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有什麼作用呢?我們身體製作紅血球時要用到維生素B12,製作DNA也需要用到維生素B12。維生素B12還與細胞的新陳代謝、神經的功能有關。是身體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

可是,我們的身體不會自行製作維生素B12

我們僅能靠食物獲得維生素B12,且要從動物性食物來源獲取,如果有喝牛奶類、吃蛋類、海鮮、肉類等,就能得到維生素B12。


每個年紀需要獲取的維生素B12建議量並不同,1到3歲時每天要達0.9mcg,4到8歲時每天1.2mcg,隨著年紀增長,建議量繼續上升,9到13歲時每天1.8mcg,14歲以上與成人是每天2.4mcg。懷孕、哺乳時需求量更是特別高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會先想到:「咦?這樣一來,保持吃素習慣的人,就沒辦法攝取到維生素B12嗎?」沒錯,如果沒有特意補充的話,不接受蛋、奶的素食者,或蛋奶攝取極少的素食者,缺乏攝取維生素B12的飲食來源,容易出現維生素B12缺乏的症狀。

除了攝取不足,另一個問題是吸收不良,因此腸胃吸收有障礙的人可能難以從食物中獲取足量的維生素B12。有些人是長時間吃抑制胃酸的藥物;有些人曾做過減重手術,切除了部份了胃,部分小腸,患有惡性貧血;或者當年紀變大時,吸收變差也可能會影響體內的維生素B12濃度。

另外,平日酗酒成癮的人,也會缺乏維生素B12。


那缺乏維生素B12時,人會表現出什麼症狀呢?最主要是造成貧血與神經方面的麻煩。

● 貧血的時候,人會變得疲憊、頭重腳輕、容易頭暈、比較怕冷。

 神經問題包括手腳的麻木感,記憶力下降,容易被激怒,注意力難以集中,表現出焦慮、抑鬱的情緒障礙,行為表現與過去不同。


萬一表現出這些狀況,醫師懷疑是維生素B12缺乏的話,可以抽血檢驗維生素B12的數值。確診之後可用口服、針劑補充維生素B12,這些補充法也可以並用。如果患者本身因為病情、手術史而難以從腸胃道吸收維生素B12,就要先選擇針劑。

貧血導致的症狀可因為補充維生素B12之後改善,但缺乏維生素B12帶來的神經問題可以是嚴重及不可逆的!因此在這裡要提醒大家,如果決定吃素,可以考慮在諮詢醫師後,固定補充口服或針劑的維生素B12,不要等到神經症狀跑出來後才補充。


那回到我們最開始提到的,很多人平常在吃B群,那會不會有吃太多的問題呢?就維生素B12來說,基本上算是挺安全的,即使吃更多通常也不會出事,因為我們身體僅會吸收「需要的量」,多餘的維生素B12就從尿排出去。

有研究會想要看看補充多一點維生素B12,會不會讓身體的神經更好,表現更好?我們現在只能確定「缺乏維生素B12,會造成認知功能障礙、失智等問題」。但目前「還沒有」研究證實「補充維生素B12能用來預防或治療失智症」。同時,若抽血結果顯示運動員缺乏維生素B12,那補充維生素B12會有用。但對已經充足的人再補充更多的維生素B12,並無法讓他因而變成更強大的運動員。

最後提醒一下,如果平常服用以下藥物,會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要和醫師討論是否需要規則補充維生素B12,避免維生素B12缺乏。

維生素C:B群和C不要一起吃,會影響吸收!最好在吃完B群後隔兩至三小時再吃維生素C。

 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簡稱PPI,這藥有「史上最強胃藥」之稱,可以抑制胃部製造胃酸,用來減緩胃食道逆流胃潰瘍時的不適。然而維生素B12的吸收需要胃酸幫忙,一旦胃酸都被藥物抑制了,就難以吸收維生素B12。

 Metformin:Metformin常是醫師開立給糖尿病患者、多囊性卵巢患者的第一線藥物,但這也會影響到維生素B12的吸收。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過去被視為一種逐漸退化、無法逆轉的罕見疾病,患者多數隨年齡增長而喪失運動功能,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然而,隨著近年治療藥物進步與台灣健保給付擴大,越來越多患者得以透過治療來穩定病情、並延緩退化,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重拾對未來的希望。 「不要小看治療的力量,真的會讓人感覺自己的身體慢慢變好。」正在準備碩士論文的SMA患者李同學,親身感受了背針治療帶來的改變。過去生活總是受限,如今不僅能自理更多日常事務,也能在攝影興趣裡找到更多屬於自己的視角。...

類風濕性關節炎恐致肺纖維化,高風險族群宜早期肺功能篩檢,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類風濕性關節炎恐致肺纖維化,高風險族群宜早期肺功能篩檢,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關節腫痛就診,透過胸部影像檢查,意外發現肺部已纖維化。由於患者平時僅偶爾咳嗽,並未察覺異狀,導致延誤治療時機。」黃建中醫師表示,肺纖維化會讓肺部漸漸失去彈性,嚴重甚至會導致呼吸衰竭,即使初期沒有顯著症狀,若患者具有肺纖維化高風險特性,應盡快進行第一次的肺功能檢查,依據檢查結果持續追蹤,以便及早發現與治療!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外科陳彥州醫師表示,「其實腰部曲線不是只跟體重有關呦。」 影響腰部曲線的主要因素包括腹部皮下脂肪、內臟脂肪、腹部肌肉、骨骼結構。陳彥州醫師解釋,腹部皮下脂肪過多會影響腰線,使腰部曲線不明顯,有人會透過減重或抽脂手術來改善。內臟脂肪過多會使腹部膨脹,必須透過飲食調整與運動來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腰線。腹部肌肉的部分,有部分產後女性可能會出現腹直肌分離及筋膜鬆弛的問題,導致腰線不明顯,這類狀況可能需要透過腹直肌分離修復手術來改善。 若上述三項因素皆已改善,但腰線仍不明顯,則可能與肋骨骨架有關,而需要考慮透過肋骨雕塑來調整。...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