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手術怎麼做?真的有效嗎?會不會有副作用?(懶人包)

by | 5 月 17, 2019


「哇!你知道瑪麗亞凱莉減肥了嗎?」

「什麼?她不是變很胖嗎?怎麼辦到的?!」

「靠手術囉!聽說一下子可是減了好幾十公斤下來呢!」

「這樣身體受得了嗎?如果可以的話,我也想去動手術!」

每隔一陣子,我們就會看到名人發胖的新聞,而最近靠減重手術大變身的藝人愈來愈多,但也不乏患者接受減重手術後致死的案例。因此很多人想知道,究竟人要多胖才可以去動手術?手術是要切掉哪些身體器官嗎?除了讓人變瘦外,會不會帶來哪些副作用?


哪些人適合減重手術?

減重手術主要利用於肥胖的成年人。身體BMI超過40kg/m2(160公分的人大於102公斤;170公分的人大於116公斤),或BMI超過35kg/m2並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健康問題。
曾經嘗試過運動和節制飲食,但成效不彰。另外,要是個能配合並有心改變的成年人,因為減肥手術之後一定還是要改變飲食,並規律回診,如果完全不想改變只想動個手術就此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


減重手術是怎麼讓人瘦的?

減肥手術的目標通常是以下兩個,一個是限制攝取量,另一個則是造成消化不良。

限制攝取量:縮小胃的容量,讓人自動減少吃進肚的份量,因而減少卡路里。

 造成消化不良:縮短腸胃道,或繞過部分的腸胃道,我們的身體靠著小腸吸收營養,繞道或縮短腸道之後身體能吸收到的熱量就變少了。


減肥手術只有一種嗎?

根據每個人狀況不同,醫師會建議不同的減肥手術方式,我們先來看看四個主要的減重手術作法。

胃繞道手術Roux-en-Y gastric bypass

利用胃的最上端做成一個小袋子,這小袋子裡面能裝的份量極少,跟原本胃的容量差距很大。這樣一來,能一次吃進去和喝進去的量就會比未手術之前少得多。小腸端也有截斷一部分,我們把截斷的遠端接到胃小袋之處,吃進肚的食物等於是走捷徑,直接通往小腸較後端,略過了前面,身體能吸收的營養素和熱量都變少了。至於前面截斷處還是會連接到後端小腸,提供消化酵素。



可調式胃束帶Laparoscopic 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

在胃的上端固定一個可調式的環,胃就像被掐住一樣,能通過的食物量就變少了。設計上會放置一個注射口於腹部皮下,透過抽出或打進生理食鹽水的量來控制這個環上的氣球大小,進而控制這通道能通過的食物量多寡。就像唐僧能控制孫悟空緊箍咒的放鬆或縮緊那樣。這手術不會影響營養吸收,純粹是透過限縮胃的容量,讓胃不再像是無底洞,吃少少的也會覺得飽,來達到體重下降的目標。與其他手術方式相比,胃束帶的減重效果較差。



袖狀胃切除術Sleeve gastrectomy

把胃的一部份切除,讓胃不再是袋狀,而是比較像管狀,減少能吃進去的量,並減少一些讓人想吃東西的荷爾蒙,因此吃不多、很快就會覺得飽。這手術不會影響營養吸收,純粹是透過限縮胃的容量,影響吃進肚的食物份量。



膽胰分流術併十二指腸轉位及袖胃手術(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ith duodenal switch

先做袖狀胃切除,並於十二指腸的第一部分截斷腸道,拉遠端的小腸來接,至於被略過的小腸末端仍會與新的通道相接,藉此流進膽汁、胰液等消化酵素。食物從進到腸胃道後經過的小腸路徑縮短了,身體就較無法吸收熱量和營養素,很可能會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同時胃的體積也被縮小成管狀,都能藉此減少患者的體重。可說是風險最大的減重手術方式,因為併發症嚴重,目前比較少利用這手術來讓人減重。



聽起來手術好恐怖,為什麼有人要去做減重手術?

肥胖會帶來許多健康問題,對一些極度肥胖的人來說,經歷減重手術之後,原本的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等問題會得到大幅改善。至於體重下降的部分,大概手術的一年半到兩年之間體重會下降,但也可能在兩年後又再度發胖。也就是說,並不能保證接受手術的人就一定會一直瘦下去,真的還是要打從心裡改變生活型態,才能獲取長期好處。


為什麼新聞上會出現減重手術死人的案例?

手術可能面臨出血、感染、手術連接部位滲漏等問題,且過度肥胖者本身也有比較高的全身麻醉風險,因此減重手術還是有一定的死亡率。我們前面沒介紹到的另一種「放置胃內水球」的減重方式,代表放一個水球脹在胃裡占空間,減少肥胖者的進食量,但後來患者可能因胃穿孔、食道穿孔等問題死亡,或一直壓到胰臟誘發急性胰臟炎,都是很致命的。


接受減重手術後人生就能一帆風順嗎?

因為接受的手術項目不同,後來的併發症不太一樣。例如胃繞道手術之後,吃進肚的食物在小腸裡活動太快,會有「傾倒症候群 dumping syndrome」,患者進食後會噁心、冒汗、虛弱、暈眩,讓進食變成一件很痛苦的事。

如果瘦下來後,原本被撐開的皮膚就顯得很多於,看到肚子皺褶,像垂墜了一大塊皮在腰間,這通常需要手術移除。

我們曾在講「膽結石」時說到,減重太快也容易出現膽結石,因此接受減重手術後的患者可能會跑出膽結石的問題。

營養素缺乏也很常見,接受減重手術後最好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否則容易出現缺乏營養素後的各種問題,缺鈣後的骨質疏鬆、缺鐵後的貧血,缺維生素B12後的神經病變,都會大幅影響身體健康

減重手術雖然對體重控制有效,但也會帶來不少併發症,務必要與醫師好好溝通討論,決定自己適合的手術方式。如果你的體重問題還不到該手術的程度,請先靠著改變生活習慣來降低體重喔!

延伸閱讀

高血糖的前奏 – 糖尿病前期

間歇性斷食,會是糖尿病解方嗎?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在發現乳癌時已有肝臟轉移。因為是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所以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劉峻宇醫師表示,「對大部分患者而言,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能夠顯著延長無疾病進展存活期,但是大約20%至30%的患者在治療初期即會發生抗藥性,無法獲得預期效果。」

那位年輕患者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後,不到半年便失去效果,後續雖然接受過一線紫杉醇類的合併化學治療,效果也僅約4個月後腫瘤再次惡化,因此在充分溝通後,患者選擇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讓她的病情獲得控制,而且副作用也比傳統化學治療少,幫助維持生活品質。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遺傳的比例會非常的高。它會在我們腎臟長出很多的囊泡,然後這個囊泡會越長越大,而且會越長越多,然後會去壓迫到正常的腎臟的組織,造成腎臟的功能的衰退。大部分這樣的病人,他可能三、四十歲發病,到五、六十歲可能就會遇到要洗腎的問題。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