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發高燒,沒其它症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玫瑰疹

by | 12 月 20, 2017


忽然高燒、退燒,讓父母驚慌失措

兒科門診,最常遇到焦急的父母帶著週歲左右的寶寶,面露焦容的告訴我「忽然發高燒!」面對發燒的寶寶,醫師通常會接著問「有沒有什麼症狀?」若是父母親想了又想、一直搖頭,或是說「退燒後精神還好…」、「好像有些軟便…」後,我心中大概知道寶寶發生什麼問題了。

通常6個月大~2歲間的寶寶,因為不會表達自己的不舒服,所以一旦發燒,就只能由焦急的父母親向我形容看到寶寶的狀況。若是寶寶忽然間的高燒,沒有其他特別的症狀,退燒後精神又好像沒有生病一樣,通常我會告訴父母親「寶寶可能得到玫瑰疹!」


因為玫瑰疹就好發在6個月大~2歲半間的寶寶身上,剛好是包裹著尿布時期,所以若是寶寶只有高燒沒有其它明顯症狀,還要排除會不會是沒有及時換尿布,細菌逆行性的往泌尿道感染的尿道炎,這時候就必須借由收集寶寶的尿尿來鑑別診斷。


反覆高燒三天讓人好憂心

我自己的孩子在一歲時忽然間高燒,沒有什麼症狀讓媽咪心急如焚,只要一發燒就問阿爸「有沒有什麼關係啊?」、「怎麼就是一直燒退燒退啊?」

阿爸告訴媽咪「妳看她雖然高燒時病懨懨,但是一退燒、又是到處活潑亂動,剛剛幫她看過喉嚨,紅通通一片、沒有破洞,不會是腸病毒,三天後就會好了啦!」

「可是…」

阿爸知道此時的媽咪有著很多的擔憂、疑惑,就像是門診中天天都會遇到出現「一直高燒」的許多父母一樣。

「還記不記得小的也是在這個年紀高燒,因為擔心、還帶去醫院檢查尿尿?」

「對啊,晚上帶去檢查尿液、結果是正常的…」媽咪露出笑的說著「結果隔天就出疹子了…」


會發高燒的玫瑰疹很可怕嗎?

「玫瑰疹」又稱「猝發疹」,因為高燒退後會出現全身的細小紅色疹子,身上的疹子為呈現放射線擴散如玫瑰樣、而且粉紅色,所以稱為玫瑰疹。玫瑰疹是由於感染病毒所引發,最常見的是第6型及第7型人類皰疹病毒(Human herpes virus type 6)。


玫瑰疹大部分是經由飛沫傳染而來,是一種良性的疾病,除了寶寶高燒要擔心引起脫水導致住院打點滴外,玫瑰疹很少有併發症或後遺症。所以高燒的寶寶退燒後出現疹子,告知父母「這就是玫瑰疹」後,也會順便說「雖然過程驚心動魄,讓父母很難忘,但是卻是最不會有後遺症的疾病。」


玫瑰疹好發在6個月~2歲半的兒童

玫瑰疹大多好發於6個月~ 2歲半個月的寶寶,發病尖峰期集中在6~15個月。但小至2、3個月,大至2、3歲的孩子都有感染的可能性。

出生6個月內寶寶體內有媽媽的抗體保護,所以較不容易罹患疾病,但是隨著6個月大後寶寶體內原有抗體減少,其發病機會就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上升。

許多報告指出,一歲以前的嬰幼兒約有70%以上血清中存在第6、7型人類皰疹病毒的抗體,到了四歲左右幾乎100%具有此抗體。因此年紀越大的兒即使得到玫瑰疹,因為身體有抗體,症狀不那麼明顯。


皰疹病毒藏在大人唾液、親密接觸時傳給寶寶

玫瑰疹全年都有可能發生,又以春秋兩季發生機率最高,傳染途徑是經由飛沫傳染,皰疹病毒可能藏在父母的唾液裡面,因為父母已經有第6、7型人類皰疹病毒抗體,所以並不會有不舒服的症狀。

另外,因為此類病毒在感染以後可能會終身潛伏於身體裡面,大部分的父母都在兒童時期得到過感染,所以也可能經由無症狀的成人傳染給嬰幼兒。

病毒會經由口腔、鼻腔及結膜粘膜進入寶寶體內,進而引起玫瑰疹。所以家長要與寶寶親密接觸時,多注重清潔、加強洗手,避免傳染給寶寶。


忽然出現高至攝氏39~40度的發燒

玫瑰疹的初期症狀很像感冒,但最主要不同於一般感冒輕微的發燒,寶寶會忽然出現高至攝氏39~40度的發燒,持續3-5天後體溫才恢復正常。有大部份的兒童會伴隨腹瀉,很少的寶寶會有輕微的咳嗽、流鼻水症狀。

雖然高燒,但兒童在高燒時會顯得病懨懨,但是一旦退燒後精神與活力卻和沒有生病一樣活潑亂跳、沒有受到影響。


退燒後開始從臉和軀幹出紅疹

高燒退的同時或退燒後,身上由臉和身體軀幹開始到耳後、頸部、眼睛後方、腹部與背部和臀部,少部分在四肢,會開始出現密密麻麻、分開不成片的玫瑰色細小斑丘疹,這也是被稱為「玫瑰疹」的緣由。


疹子的出現代表病程即將進入尾聲,之後兒童不會再發燒,大約3天內疹子會自動消失,雖然圈身密密麻麻的疹子似乎很可怕,但疹子不痛不癢、不會感到不適,所以也不需特別使用外用藥膏。


玫瑰疹不會有後遺症,但要注意發燒導致的「熱痙攣」

疹子消失後身上不會殘色素沉著或脫屑的現象,也不會留下疤痕。此時食慾還是會不佳,大約在疹子消失三天後才會漸漸恢復。


因為玫瑰疹會高燒,有少部分的兒童會併發「熱痙攣」。所謂「熱痙攣」是指因發高燒造成手腳突發性對稱性抽動,有時會持續長達5分鐘。雖然會併發熱痙攣,但在玫瑰疹痊癒後都會恢復正常,不會對兒童造成任何不良影響。(熱痙攣該怎麼辦?會不會變成癲癇?


該如何治療玫瑰疹?

玫瑰疹會自然痊癒、並無危險性,治療上採取「症狀治療」,也就是「發生什麼特別的症狀,就給予什麼樣的治療」。但是要多注意孩子的精神活動力,有高燒時,2~3天讓醫師追蹤檢查一次,玫瑰疹並不可怕,但要留意別把其它嚴重的病症誤以為是玫瑰疹。

此時因為寶寶發燒不適,喉嚨紅腫導致食慾減少,再加上哭鬧不安,容易會因為吃得少導致脫水,此時要讓兒童儘量攝取易消化食物。

高燒時注意退燒和補充水分,促進排汗,可以多幫兒童擦澡退熱或是使用退熱貼片等。有熱性痙攣病史的兒童,則要適時使用退燒藥物。

若是因為發燒併發咳嗽、鼻涕或是腹瀉,此時會給予緩輕咳嗽、鼻涕和腹瀉的藥物症狀治療,但這種症狀治療對玫瑰疹本身的病程沒有影響。


同場加映:

口腔冒水泡,除了腸病毒也可能是皰疹病毒!

打過疫苗,怎麼還會得水痘?

紅眼睛、喉嚨痛、發燒好幾天的腺病毒

持續發燒,可能導致心臟病的川崎氏症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外科陳彥州醫師表示,「其實腰部曲線不是只跟體重有關呦。」 影響腰部曲線的主要因素包括腹部皮下脂肪、內臟脂肪、腹部肌肉、骨骼結構。陳彥州醫師解釋,腹部皮下脂肪過多會影響腰線,使腰部曲線不明顯,有人會透過減重或抽脂手術來改善。內臟脂肪過多會使腹部膨脹,必須透過飲食調整與運動來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腰線。腹部肌肉的部分,有部分產後女性可能會出現腹直肌分離及筋膜鬆弛的問題,導致腰線不明顯,這類狀況可能需要透過腹直肌分離修復手術來改善。 若上述三項因素皆已改善,但腰線仍不明顯,則可能與肋骨骨架有關,而需要考慮透過肋骨雕塑來調整。...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