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聽過醫師指著你傷口附近的紅腫說:「這是蜂窩性組織炎!」卻不了解自己皮膚與蜂窩究竟有何關係!怎麼會有這麼奇怪的病名呢?!
蜂窩性組織炎代表皮膚與底下軟組織的細菌感染,這病不算少見,通常患者服用幾天抗生素後就有改善,但有時蜂窩性組織炎可演變到超乎患者想像的嚴重程度,像細菌會侵入到筋膜肌肉等更深層的組織,引發壞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或是細菌侵入淋巴系統與血液,引發敗血症(sepsis),造成生命危險。
蜂窩性組織炎最常見的發生位置是患者下肢(腿、腳)的皮膚,但其實全身上下都可能出現。主要症狀有個口訣:「紅、腫、熱、痛」,就是指在感染位置局部皮膚發紅不褪、腫脹、摸起來局部熱熱的、還會有持續性疼痛。
那為什麼會有蜂窩性組織炎呢?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能夠擋住外來物入侵,是身體防禦的第一道防線。假使患者因為外傷,造成皮膚有小傷口後,原本待在皮膚表面的細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就找到了機會潛入,引起真皮及皮下組織發炎感染,這就是蜂窩性組織炎。
有時這些傷口是外傷造成的,有時是手術後的切口,有些患者則是原本皮膚狀況不好,有濕疹、乾癬等問題,或皮膚裡有異物,都會可能有蜂窩性組織炎。
以下幾個狀況,會讓人比較容易罹患蜂窩性組織炎:
● 皮膚受傷:不論是擦傷、刺傷、骨折、燒傷、凍傷等傷勢都是給了細菌入侵的機會。
● 皮膚疾病:濕疹、乾癬、帶狀皰疹等疾病會讓皮膚狀況不佳,細菌同樣容易入侵。
● 體重過重:不僅會提高蜂窩性組織炎的機會,患者也容易反覆得到蜂窩性組織炎。
● 免疫力不佳:糖尿病、白血病(血癌)、長期使用類固醇、肝硬化、或是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等會增加罹患蜂窩性組織炎的機會。
● 循環不良:糖尿病、高血壓造成的血管硬化等狀況會讓循環不好,組織不健康也容易感染。
上面講的是容易罹患蜂窩性組織炎的族群,有些人卻誤以為年輕人身強力壯就能抵抗所有感染,皮膚受點小傷沒問題的。
錯!有些傷口狀況在受傷時就拿到比較差的牌,輸掉這局的機率高!容易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若你屬於以下狀況,可以考慮先找醫師處理傷口,免得傷口狀況迅速惡化:
● 被動物咬傷或被人咬傷
● 受傷時有沾到泥土
● 較深的穿刺傷
● 手腳腫脹不消
● 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 二度燙傷以上(醫師教你正確燙傷處置)
● 凍傷
如果你發現皮膚有紅腫熱痛的狀況,請就醫檢查。通常醫師只要從病史及身體檢查就能確定蜂窩性組織炎。
蜂窩性組織炎是局部細菌感染,因此醫師最常開立能對抗葡萄球菌與鏈球菌的口服抗生素給患者,並觀察患處對抗生素的反應如何。至於要吃幾天的藥並不一定,有人得吃三、五天藥,有的要吃十四天,端看蜂窩性組織炎的位置、程度、以及患者狀況而決定。但要提醒大家,最好別因為吃藥後症狀有些許改善,就打算不再吃藥,請把完整治療療程的藥物服用完畢。
如果發生蜂窩性組織炎的位置是在四肢,可以抬高患處以減少腫脹及不適,並適當地服用止痛藥。
在服藥過程中,也需要注意自己的狀況,如果吃了口服抗生素後,病情仍愈來愈嚴重、沒改善,紅腫之處愈來愈大,疼痛增加,或開始高燒、畏寒,就要趕緊就醫。
若醫師懷疑原本屬於「局部感染」的蜂窩性組織炎已經擴散到血液或筋膜層時,可以抽血檢查檢查體內發炎程度。醫師也可能安排X光片等影像學檢查,確定是否感染位置下方的筋膜或骨頭也受到感染,同時也能了解患處有無藏著異物引發感染。若用超音波看見感染位置已經化膿,可安排用針抽出膿瘍或分泌物,送到檢驗室做細菌培養,醫師就能依據細菌培養的結果選擇最適當的抗生素治療。
當患處對口服抗生素的反應不佳,感染範圍大,高燒不斷,則需要住院打上靜脈針劑抗生素的。同時也要評估為什麼患者會對治療反應不佳,是裡頭還藏有異物?還是患者免疫力太差?當蜂窩性組織炎演變成膿瘍或壞死性筋膜炎時,只打藥是不行的,醫師還要用切開或針抽等方式引流膿瘍,或安排手術切掉壞死組織。
避免蜂窩性組織炎,你需要保護皮膚,別放任皮膚太髒或太乾,並注意基本的衛生習慣。若有循環問題或糖尿病,要穿著舒適好走的鞋襪出門,盡量在戶外不要光腳。每個人也該學會基本的傷口照護與評估傷口,萬一有皮膚傷口時,記得每天替傷口換藥並及觀察傷口變化,才能及早發覺感染現象。(傷口照護四要點,請務必要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