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胖不是胖?小朋友多胖才算胖?

by | 7 月 11, 2017



在某個夜診遇到一位媽媽抱著白白胖胖的小朋友就醫,身邊還有阿嬤跟著。護理師忍不住問媽媽:「馬麻,你抱他會不會手很酸啊?」因為媽媽臂彎裡的這位 2歲多的小朋友,體重已經超越 4歲兒童,有 20公斤之多。


雖然就診的主訴是因為流鼻水,我還是忍不住提醒媽媽,孩子已經過重了。沒想到,媽媽立刻回答:「不會不會,這樣剛好!」並偷偷使了個眼色給我跟護理師。後來側面了解,這個小孩是家裡的金孫,阿嬤天天都用椰奶餵養,就是要金孫白白胖胖。




白白胖胖就是健康嗎?


根據研究,兒童肥胖不管是現階段還是未來長大成人,都有可能會增加血脂異常、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風險。而且肥胖也與孩童心智發展成負面的自我印象有關,亦會影響社交。


高血壓:曾經肥胖的兒童在未來罹患高血壓的危險性是非肥胖兒童的 9 – 10倍。


心血管疾病:肥胖兒童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聚集現象。


糖尿病:肥胖孩童在成人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機會增加,甚至在孩童時期就發生。


高尿酸血症與痛風:肥胖者高尿酸血症比例隨之增加。痛風的危險性也比體重正常者高。


肝膽系統:易造成膽囊結石脂肪肝


骨骼系統:易讓骨骼負擔過重,導致骨架異常、脛骨彎曲。


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過度肥胖可能引起呼吸功能改變,如肺活量減少。加上長期活動量減少,呼吸肌力較弱,體內積存大量二氧化碳。超過80%肥胖學童,肺功能檢測至少減少15%。且肥胖學童常有睡眠異常之情形,其學習及記憶力都較差。(危害很多的睡眠呼吸中止症


● 社交:易被冠上懶惰、笨拙、行動遲緩等字眼,與孩童心智發展成負面的自我印象有關。


所以白白胖胖不代表健康!




造成兒童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肥胖的因素很多,例如:遺傳、飲食、運動不足、生活作息不正常、藥物、生理或心理因素等。




到底多胖才是胖呢?


記得喔!兒童及青少年還在生長發育期間,身高增長,體重當然也會跟著增加。


評估方法可對照兒童手冊的生長曲線表,體重超過同年齡的95百分位,為過重。


或可以參考衛福部公布之「兒童與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BMI)建議值」判讀表,對照年齡和性別並計算BMI值,來判斷體重是否標準。




了解肥胖的壞處後,該怎麼辦呢?


兒童肥胖的治療準則,以飲食調配與運動為基礎。但顧及此時正處於生長發育期間,因此飲食限制不可以太嚴格,須顧及營養充足。


就學齡兒童肥胖的治療,以下幾點為原則:


● 不影響生長發育


● 以減輕肥胖度為重點


● 重視家庭的協助


● 指導內容易理解


肥胖兒童在治療過程中,需家人共同努力,營造適合的環境、打造健康的飲食習慣、達到充足適量的運動。


講白一點,兒童的減重就是家裡大人的減重,因為助長兒童肥胖往往是家裡大人提供的食物與環境所造成的。所以減重需要全家一起共同努力。想一想,當爸媽在吃漢堡、炸雞、薯條時,你怎麼有辦法期待孩子吃的是五穀飯與高纖蔬菜呢?所以兒童減重是要全家總動員的。




把握正確的減重觀念與方法


● 飲食介入:少吃甜食、炸物與高脂食物,多吃纖維量較高的食物。(果汁不等於健康,飲用記得要適量!


● 適量的運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兒童及青少年所提出的身體活動建議量,其實每天都應至少達到中度身體活動 60分鐘以上,每週累積 420分鐘以上呢!


中度運動:持續從事 10分鐘,還可以聊天,但不能唱歌。
例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桌球、爬樓梯、游泳


● 生活行為改變:多走路,多走樓梯,少坐車,少搭電梯。


● 心理建設:有正確的觀念,樂觀的態度,配合積極執行。


● 藥物治療:須經專業醫師診察評估,給予適當的治療,不可任意自行服藥。


● 手術治療:對兒童及青少年而言,外科手術治療肥胖仍有爭議之處。




飲食調控非常重要!


減重中最重要的就是飲食調控。一個手掌大的菠蘿麵包熱量有 450 – 500卡,而快走 30分鐘約消耗一百多卡的熱量。以體重 50公斤來說,花 3分鐘吃掉一個菠蘿麵包,卻必須快走 2小時來消耗掉它的熱量。想當然,飲食控制是減重中最重要的關鍵因素。


當孩子吵著要吃糖果或冰淇淋時,家長能以水果作取代(不要太甜喔!);當孩子想喝珍珠奶茶時,家長能以牛奶作取代(少喝甜的調味乳)。如此一來,以為孩童減少熱量的攝取。當然,請記得以身作則,父母不要在旁邊大口吸著珍奶,引誘小孩流口水。因為孩子覬覦你手中的食物而跟你撒嬌索取時,你絕對會分他一口,接著第二口,不夠吃又會再續杯,那就破功了!


還有,每一口飯菜嚼個 30秒再吞下去,也可以減重!這個方式,能有效減少孩子每餐攝取的總熱量,也就等於降低他攝取過多熱量而囤積成脂肪的機率。因為延長了咀嚼時間後,原先預計吃完的食物份量可能才吃到一半,消化系統就會對大腦發出已經飽足的訊號,利用這個原理來減少總熱量的攝取。


陪著孩子吃飯時,父母跟小孩可以一同進行「每一口飯菜嚼個 30秒再吞下去」,把它當成是遊戲,比較好進行,父母也可以同時減重。


兒童的減重就是家裡大人的減重;改變孩子時,父母也必須改變。在幫孩子執行減重計畫的同時,父母也會跟著孩子一起朝向健康邁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外科陳彥州醫師表示,「其實腰部曲線不是只跟體重有關呦。」 影響腰部曲線的主要因素包括腹部皮下脂肪、內臟脂肪、腹部肌肉、骨骼結構。陳彥州醫師解釋,腹部皮下脂肪過多會影響腰線,使腰部曲線不明顯,有人會透過減重或抽脂手術來改善。內臟脂肪過多會使腹部膨脹,必須透過飲食調整與運動來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腰線。腹部肌肉的部分,有部分產後女性可能會出現腹直肌分離及筋膜鬆弛的問題,導致腰線不明顯,這類狀況可能需要透過腹直肌分離修復手術來改善。 若上述三項因素皆已改善,但腰線仍不明顯,則可能與肋骨骨架有關,而需要考慮透過肋骨雕塑來調整。...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