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乳房良性腫瘤,外科女醫告訴您

by | 3 月 21, 2017


乳房是女性重要的第二性徵,也是生殖系統中的器官之一,位於胸大肌上,大小形狀都是先天基因決定的,與罹患乳癌或是哺乳能力無關。由脂肪、乳腺、乳管、乳頭、乳暈及小疙瘩突起的周圍腺體(蒙哥馬利腺)組成。


常見的乳房檢查工具有哪些?

1. 乳房超音波:
適合較年輕族群小於35歲者,檢查腫塊,無輻射適合懷孕或哺乳女性。即使是乳腺緻密也可判斷。

2. 乳房攝影:
鼓勵45歲到69歲女性兩年一次乳房攝影,可降低2-3成乳癌死亡率。檢查有無惡性鈣化點、結構扭曲、或是不對稱腫塊, 屬於一種X光檢查,檢查時以壓迫板緊壓乳房,以獲得清晰影像,並減少輻射劑量,所以會有疼痛感。 檢查結果分為幾類:
 1若無異常,請持續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2若有無法確定診斷之變化,需再做其他影像檢查
 3若有疑似良性變化,需3-6個月門診加做乳房超音波追蹤檢查。

3. 其他影像檢查:核磁共振、正子攝影,這些都需經醫師先以超音波或攝影評估過後再繼續安排。


常見的乳房良性腫瘤

門診最常碰到患者來求診是因為乳房腫痛或摸到有硬塊,但即便身為醫師,用手觸診檢查過無數病人,但用手觸摸到硬塊不一定準,還是要藉助儀器的檢查,最常使用的就是超音波與乳房攝影。常見乳房的良性腫瘤:

1. 纖維瘤:纖維瘤有實心肉的組織

2. 纖維囊腫(Cysts):纖維囊腫屬於乳腺水瘤,常因乳腺受荷爾蒙刺激,乳管內水分滯留所產生。纖維囊腫常發生在月經來前,月經過後會消失,這些異常現像在超音波檢查時都可以區分出來。特別容易發生在30~50歲的婦女,通常在停經後會逐漸消失或減少,而且幾乎很少演變成癌症。

3. 纖維囊腫變化(Fibrocystic changes):為造成乳房疼痛及行成乳房腫塊最常見的原因,影響超過60%的婦女,常發生於20~50幾歲,它會造成乳房疼痛(常常在經前幾天最)、壓痛、乳房硬塊(忽大忽小)、有時乳頭會有水狀分泌物,成因可能和月經週期的荷爾蒙變化有關,目前醫學上認為它並不是一種真正的疾病。

4. 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是一種癌前病變狀況,需要依據乳房切片的病理診斷。依據不正常細胞增加的部位,可分為非典型乳管增生ADH(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和非典型乳小葉增生ALH(Atypical lobular hyperplasia),有這種狀況的病人,罹患乳癌的風險增加高達4~5倍;在這診斷後的15年內,約有20%的人會演變成侵襲性乳癌。須密切追蹤。

5. 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常見於30~45歲的婦女,為乳小葉腺泡的過度增生和包圍著硬化的纖維組織。硬化性腺病者增加1.5~2倍未來發展成乳癌的風險,有時也會合併有其他的乳房疾病,如:纖維腺瘤Fibroadenoma、乳突瘤Papilloma、原位癌、侵襲性乳癌(約5~10%合併有乳癌)。


乳房腫瘤的切片與治療

當乳房腫瘤經醫師評估過需要進一步細胞成分化驗,除了門診可以簡單處理的纖維囊腫細針抽吸、及腫瘤粗針穿刺之外,就需要用手術方法開刀做切片,亦是把腫瘤摘除做治療。

1. 傳統切開手術:

皮膚上劃弧形刀痕摘除腫瘤,因傳統電燒刀燙傷造成會有線形增生肥厚疤痕。這類疤痕較長的手術,如果使用「電漿刀」(Plasma Blade),可減少高溫熱能的燙傷深度,使用組織帶電後震盪原理做切開,術後疤痕美觀,癒合較佳,疼痛感少,復原也較快速。

2. 真空輔助切片微創手術:

使用粗針狀的探針,只在皮膚上留下極小點狀疤痕,經由超音波輔助或是X光立體定位,將探針移至病灶把腫瘤取出。手術時間更短,準確度高,疼痛度降低。

另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如果是使用超音波輔助引導,超音波機器的品質亦是重點。刀房需要配置有高解析度超音波,可清楚提供影像做判別。


乳癌治療,一次掌握!

乳癌第零期怎麼辦?

乳癌第一期怎麼辦?

乳癌第二期怎麼辦?

乳癌第三期怎麼辦?

乳癌第四期怎麼辦?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近視、散光、白內障退散!延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適應多種眼睛條件,提升方便與安全,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近視、散光、白內障退散!延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適應多種眼睛條件,提升方便與安全,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他是位60歲的男性,高度近視達1300度,且有白內障及黃斑部退化的狀況。」垂楊大學眼科謝旻蒼醫師表示,「由於患者常在夜間駕車,工作上也有較高的中距離用眼需求,所以患者選擇使用延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

延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能同時幫患者矯正近視、散光,並提升中距離的視覺品質,在日常生活中幾乎都不需要配戴眼鏡。高度近視、散光患者在術後能夠擺脫配戴多年的厚重眼鏡,生活品質與滿意度也大幅提升!

濕疹癢癢怎麼辦?維生素D、益生菌、Omega-3脂肪酸是否有幫助?實證飲食指南(圖文懶人包)

濕疹癢癢怎麼辦?維生素D、益生菌、Omega-3脂肪酸是否有幫助?實證飲食指南(圖文懶人包)

「醫師,我的皮膚常常癢癢的,甚至會起一塊一塊的紅疹,之前都是被說是濕疹,有的時候就會出現,究竟怎樣才能”斷根”,跟我吃的東西有關係嗎?」

濕疹患者常有這些疑問,每當生活壓力變大,或是免疫系統對一些過敏原過度反應,或是環境中充斥太多刺激物,就會從皮膚看出狀況不好。

下肢麻癢痠痛,不動不舒服,面對不寧腿的6大非藥物策略

下肢麻癢痠痛,不動不舒服,面對不寧腿的6大非藥物策略

「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s syndrome,簡稱RLS)」代表著患者休息時很想動動腿,停止不動反而很不舒服,要活動一下才能緩解,一星期發生個兩、三次以上,尤其傍晚或深夜更常見,腿部不時出現不自主收縮感,沒法好好躺著睡覺,一定要起來再動個幾下才舒服點。不寧腿的發生率其實並不低,研究上顯示大約10到20人之間就有一個人患有不寧腿,尤其本身有缺鐵性貧血、腎臟功能不佳、或懷孕的患者,更容易出現不寧腿症狀。

耳朵又痛又癢,變得臉歪嘴斜,小心「惡性外耳炎」

耳朵又痛又癢,變得臉歪嘴斜,小心「惡性外耳炎」

聽到「惡性」外耳炎,你可能會以為這是什麼「壞東西」。不過,我們目前所指的「惡性外耳炎」,是指相當嚴重的耳道感染,且不僅影響了外耳道,感染範圍延伸至顱底、顳骨、甚至腦組織和腦神經。也就是說,這裡的「惡性」,並不是說這是癌症、是惡性腫瘤,而是代表若患者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死亡率很高,甚至比癌症還致命,因此才被稱為惡性外耳炎。

然而,由於惡性外耳炎常常會被人誤以為是指惡性腫瘤,現在此病比較新興的名稱是「壞死性外耳炎(necrotizing external otitis)」,讓人比較好理解其主軸在於感染,並讓我們了解此病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