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腹痛不舒服,用4招避免膽結石形成!

by | 7 月 13, 2022


膽囊是肚子裡貯存膽汁的器官。肝臟分泌膽汁後,會先送到膽囊濃縮貯存,等我們進食後,膽囊收縮排出膽汁,進入小腸,幫助消化食物。(請看膽結石與膽囊切除手術


而膽結石是肚子裡常見的毛病,若膽結石太大顆或太多,就會塞住膽囊的出口,膽汁無法流進小腸而卡在膽囊裡,嚴重的話會引發膽囊發炎,造成腹痛、發燒、噁心嘔吐等症狀。(膽囊炎發作,一定要開刀嗎?


根據膽結石的成分可以粗分成三種,包括膽固醇結石、色素型結石、以及混合型結石。在比較工業化的現代社會裡,患者以膽固醇結石佔了多數,比例可能超過七成。膽結石的形成與基因、環境、生活型態都有關係,尤其膽固醇結石的生成與生活方式極為相關,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試著做些努力,靠著改善生活型態與環境,來降低自己罹患膽結石的機會的。

以下我們就用來四招來破解膽結石這道關卡


採取健康飲食

膽囊會在我們進食時開始收縮,排出膽汁參與消化的過程,而膽結石的生成也與我們選擇的食物很有關係。平常如果吃進過高的熱量,飲食中纖維比例過低,但攝取過多高脂肪和精緻碳水化合物,都容易導致肝臟分泌過多膽固醇,且造成膽囊裡膽汁滯留,而形成了膽固醇結石。


所以,要避免膽結石,記得攝取蔬菜水果與不飽和脂肪酸。大家或許會猜:「要避免膽固醇結石,是不是什麼油都不能碰呢?」其實不然,在橄欖油內的不飽和脂肪酸,或魚類裡的魚油,都是適合的好油脂,能幫助膽囊定期排空。在一些橄欖油食用量很大的國家,膽結石的發作比例相對都比較低;曾有研究認為,一天攝取兩茶匙左右的橄欖油有助於降低膽結石生成機率。

而豆類、糙米、葉菜類、及全榖雜糧富含纖維,對膽囊都會比較友善。水果的話最推薦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維生素C可以減少膽結石的生成。在部分的研究裡,咖啡能刺激膽囊收縮,讓膽汁流動更順暢,因此能減少膽結石的生成,不過量的話,喝咖啡也是不錯的喔。

除了飲食內容外,飲食的時間也是可以考慮的。假使採取節食而餓肚子餓太久,或因為腸胃機能不佳需要利用全靜脈營養,膽囊內的膽汁都會因此缺乏流動而停滯,更容易形成結石。因此,定時進食,促進膽囊的定期排空,減少滯留,就能改善結石的狀況。有些研究發現,有些患者膽囊內細細的膽砂或小型的膽結石,可能會在開始正常進食後不見。


控制適當體重

肥胖與許多健康議題都相關,膽結石也不例外。體重過重或肥胖的人罹患膽結石的機會比較高,另外,肥胖與其他的新陳代謝異常也常常相關,包含胰島素阻抗性三酸甘油脂過高血脂異常糖尿病,這些代謝異常會影響到膽汁和膽酸的分泌量與濃度,因而造成膽固醇結石的形成。


然而,不僅「體重過重」是膽結石生成的危險因子,「快速減重」也容易導致膽結石。當患者因為經歷減重手術而能快速減重,一周減重超過1.5公斤的話,或整體體重減重超過25%(例如從100公斤降到75公斤以下),膽結石生成的機率就大幅增加。如果一周減重在0.5到1公斤以內,就比較不容易生成膽結石

有些人靠著採取極低熱量飲食來做減重,每天攝取熱量不足800大卡。這時,膽道內的黏液增加,且肝臟增加分泌,同樣會導致膽汁滯留而造成膽結石的生成。

看到這裡,大家或許會覺得不高興:「太胖也會膽結石,快速減重也會膽結石,那該怎麼辦呢?」這裡提供幾種應對方式。若體重沒有超重太多,就採取比較和緩的減重方式,像是用地中海飲食法加上運動這樣,一周減重0.5到1公斤,不要採取極低熱量的飲食方式。如果超重較多打算要做減重手術,可以和醫師討論是否要在做減重手術的時候,同時也移除膽囊。

整體來說,雖然快速減重會導致膽結石的生成,但若過程中膽結石沒有造成疼痛,或塞住造成膽囊發炎,且體重接下來就持平穩定,經過兩年後,患者罹患膽囊炎的機率就會開始下降了。


規律運動

記得,「要活就要動」,一篇經過十四年的研究發現,活動量最大的組別,生成膽結石的機會比活動量少的組別降低了七成。當活動量太少時,腸胃與膽道的活動量同樣也變少,在男性身上尤其容易形成膽結石。

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活動量增加後,不僅能夠改善胰島素感受性,改善膽汁裡膽固醇的濃度,膽囊的收縮也會變好,都能降低膽結石的生成。而且,想要降低膽結石並不需要強度極高的運動,一篇於2016年的論文顯示,做高強度或低強度的運動都能減少膽囊疾病發作的機會。



避免抽菸或大量飲酒

抽菸與大量飲酒都會影響到身體的代謝功能,而導致膽結石更容易生成。想要避免膽結石,記得要戒菸與避免大量飲酒。

最後做個總結,對大眾來說,想避免膽結石,不外乎也是採取健康生活方式即可。維持正常體重,且避免快速減重,平時身體多活動,飲食多蔬果與不飽和脂肪酸,像是採取地中海飲食,並適當補充維生素C,就是很不錯的喔!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