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人的乳房硬塊 — 乳腺症與硬化性腺症

by | 2 月 24, 2022

 
小雨今年滿三十歲,身材豐腴,剛開始服用調經藥約兩三個月。這天洗澡的時候突然感覺兩側乳房都有點硬硬的。

 
「是月經快來了嗎?還是跟調經藥有關?我究竟需不需要擔心啊?」小雨心想。隔天早上起床後,小雨決定還是撥個電話預約門診,解決心頭之患。
 
乳腺症
 
乳腺症(adenosis)是個乳房的良性變化,也被稱為腺腫大,起因於負責分泌乳汁的「乳腺」變得腫大及增多,當這一小區塊的乳腺密度上升後,會很有存在感,患者可能會覺得某一區塊摸起來比較硬,好像一團東西。而且患者常常會因為月經週期快到了,就感覺到乳房某區塊變得更腫脹,更硬一點點。
 
 
這時,請記得一個重點,當自己觸摸乳房時,若發現有疑似硬塊之處,務必要就醫,讓醫師以影像學方式確定是否有異常問題。千萬不要想「雖然硬硬的,但又不痛,應該沒事吧」。請務必要養成「有硬塊,就檢查」的想法,畢竟乳癌最常見的表現徵兆,就是乳房或腋下的硬塊。尤其當自己摸得到乳房腫塊時,這個腫塊常常已經是有一定大小了。總之,當你覺得自己乳房組織局部變得較硬,最好就醫接受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檢查
 
 
哪些人容易患有乳腺症
 
好的,我們繼續回頭講乳腺症。目前我們無法確定乳腺症的成因為何,但多數研究者認為這些乳腺是因為女性荷爾蒙的波動起伏而受到刺激、變得腫脹。因此,目前看到比較容易出現乳腺症狀況的女性,可能會有以下幾個特色:
 
● 初經早於12歲
● 使用調經避孕藥
● 從未生育或生育年齡大於35歲
● 從未哺乳
● 飲酒
● 極少運動
 
 
 
 
乳腺症的處理方式
 
當醫師告訴你,現在摸到的硬塊是「乳腺症」的時候,代表這是一個良性的腫塊,並不是乳癌,因此多數時候是不需要處理的。假使乳腺症讓你在月經來之前那段時間會常常感到乳房疼痛,可以試著減少一些咖啡因的攝取,並試著穿著比較有支撐性的內衣。
 
不過,假如是「硬化性腺症」又是不一樣的處理方式了。請繼續看下去。
 
 
硬化性腺症
 
先說,硬化性腺症(sclerosing adenosis)還是個乳房的良性變化,但是個「長得不好看」的良性變化,就像有些人並沒有為非作歹,但在警察臨檢時,總是會被懷疑是惡徒那樣。硬化性腺症在影像檢查(包括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裡的發現,很可能是屬於「懷疑有惡性可能,建議抽取組織化驗」的那一類。而需要在病理切片宣布為「硬化性腺症」後,才能確認為良性變化。
 
硬化性腺症與乳腺症並不一樣,乳腺症代表乳腺的增生和腫大;但會被判定硬化性腺症的代表乳腺出現了類似疤痕的特徵,結構上比較扭曲,需要進一步的確認是否為癌症
 
所以,大致上被診斷為硬化性腺症的患者會面臨好些心理上的不舒服,首先就是:「醫師一開始好像覺得這個病灶是惡性的呢?會不會現在跟我說良性只是誤診呢?」另一個就是在聽到「硬化性腺症」這樣的名詞後,因為太過陌生,而完全不了解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再花點時間來了解硬化性腺症吧。
 
 
硬化性腺症的特色
 
硬化性腺症通常發生於女性三十幾歲、四十幾歲的時候,通常是在乳腺正常衰老退化的過程之間發生的。通常若乳房出現硬化性腺症的時候,身體不會有什麼明顯的不舒服,少數患者會覺得乳房某個地方比較硬一些些,或是某處會有持續性的局部痛感。但絕大部分女性是在做例行性的乳房檢查,像是乳房超音波、或乳房攝影的時候,才被告知有一區可疑之處的。
 
由於在影像下硬化性腺症的樣貌會有幾個不良的特色,例如組織結構較扭曲,腫塊看起來並不對稱,或有點類似疤痕、並具有微小的鈣化點,這幾個特色都是在影像檢查會讓醫師心中警鈴大作,甚至懷疑此物是乳癌的,因此在影像報告無法排除乳癌的情況下,會需要建議患者接受切片檢查。真正取出病灶處的部分腫塊組織,到顯微鏡下確認是否有惡性的成分。
 
 
硬化性腺症的後續處理
 
當患者接受粗針切片取出可疑的乳房病灶後,通常可以確立診斷。前面我們提到的乳腺症(腺腫大)並不會增加乳癌的機率,但硬化性腺病的病灶還是會稍稍提高此處未來發展成乳癌的風險,因此可以跟醫師討論要直接開刀移除此處的病灶,或是討論適合的追蹤週期。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來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來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年近八十歲的陳老先生,某天因胃不適而去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罹患胃部邊緣區淋巴瘤,且蔓延到淋巴結、脾臟,全身都受到影響。王銘崇醫師指出,「由於患者的腎功能與心肺功能較差,所以治療藥物的選擇較有限,使用傳統治療成效也較不理想,遺憾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離世了。」

熬夜、甜食恐影響身高!把握長高黃金期,及早治療很重要,生長激素缺乏症治療解析,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熬夜、甜食恐影響身高!把握長高黃金期,及早治療很重要,生長激素缺乏症治療解析,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那位小女孩進到診間時,我以為她是國小一年級,但是翻開病歷才發現她已是國小五年級。」陳菁兒醫師表示,「她的父母親說,其實在更小的時候,她的身高百分位都是正常,但是進入幼稚園後,身高卻越來越落後,每次排隊就越排越前面。到了國小五年級,她的身高已經小於三個百分位了,比起同學矮了一大截」

抽血檢查顯示她的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s)比較低,而且檢查發現她的骨齡有落後超過兩年的現象。根據這兩個指標,再加上身高矮小、肌肉量較少,懷疑是因為生長激素缺乏症導致的矮小,所以後續至醫院確診,開始進行生長激素治療。接受治療後,小女孩的身高明顯進步,最後的身高也順利在治療三年多後,接近她本身的預估成年身高。

這不是痘痘!鼠蹊、腋下反覆發炎、流膿,化膿性汗腺炎治療解析,皮膚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這不是痘痘!鼠蹊、腋下反覆發炎、流膿,化膿性汗腺炎治療解析,皮膚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上班族,從念大學的時候便發現腋下常會冒出幾顆痘痘,不但會痛,還會流膿。」林聖堯醫師指出,「每次發作時,患者會接受藥物治療,症狀雖然有改善,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又會冒出來。由於反覆發炎、化膿,患者腋下形成許多疤痕,攣縮的疤痕甚至讓他無法抬高手臂,也不能繼續打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