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痛,可能是–頸椎小面關節症候群(懶人包)

by | 4 月 26, 2021


低頭追劇久了,你是否漸漸地感覺到經常性的脖子不舒服、動不好,甚至頭有點痛,而且這樣的痛感還會延伸到肩膀和背側。小心,這可能是「頸椎小面關節症候群」。

脖子痛的患者很多,根據研究,其中大約三成到七成的問題出自於「小面關節」,但聽到「小面關節」,對許多人來說是個陌生的名詞。這時,我們得先來看看脊椎的解剖構造。

龍骨結構
雖然大家會俗稱脊椎為龍骨,而且常把脊椎視為一個整體,但我們的脊柱實則由許多成串的脊椎骨連結起來的。假使脊柱變成像竹竿那樣一根直直通到底,就沒有任何活動度可言,我們就只無法彎腰、低頭、或伸個懶腰。因此,為了增加活動度,脊柱會由一個個的脊椎骨當零件,再串聯起來。

整條脊柱中活動度最大的,就屬於頸部了,次之是腰椎,然後才是胸椎。因為頸部的活動度很大,很靈活,相對來講也就更容易受傷。頸椎共有七節,為了以下說明方便,我們會把「頸椎第一節」記載為「C1」;「頸椎第二節」記載為「C2」;依此類推。


小面關節
頸椎第一節和第二節C1和C2為了要承接頭部的力量,長相比較特殊,但在頸椎第三節C3以下,長相就都差不多了。前方大圓柱形的稱為「椎體」,負責支撐重量,而椎體和椎體之間有著「椎間盤」,做為上下脊椎骨之間的緩衝墊。每塊脊椎骨的背側,會有兩組小面關節,一組往上,一組往下,且各有左右兩側,就是左右算一組。感覺會很像下面的脊椎骨伸出雙手,撐住上面那塊脊椎骨的雙腳。這個雙手雙腳相接之處,就是「小面關節」。


這個部分,大概看圖比較好理解。小面關節與大部分關節一樣,屬於滑膜關節,關節表面包覆著軟骨,周圍有結締組織圍繞,並有滑液能潤滑關節,讓兩塊交接的骨頭能順利地活動。

過去大家對椎間盤可能比較有印象,但這次我們要提醒大家的是,頸椎和頸椎相連的部份,除了椎間盤,還有上、下兩組「小面關節」。每次我們頸椎做活動,小面關節就有相對運動。想要低頭,代表頸椎屈曲;要抬頭,代表頸椎伸展;或是要轉動脖子向左向右看,都需要動用到「小面關節」。 



過度使用
我們幾乎一天到晚都會用到這些關節,而且是長時間、持續性的活動。所以,小面關節會承受著反覆性的動作,導致漸進式的關節面磨損,軟骨磨損等於失去緩衝,讓硬骨與硬骨互相摩擦,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因此帶來疼痛。所以,我們再提一次,頸椎很靈活,但也因此很容易受傷,若再曾經有運動傷害或車禍撞擊,都可能會演變成慢性疼痛的來源。容易造成脖子痛的位置是在第三到第六節,也就是C3到C6的小面關節發炎。


C3到C6的小面關節炎通常也會伴隨著其他退化性的問題,與椎間盤退化、脊椎滑脫也都有關。大家可以回頭想想脊椎骨的解剖結構,就能夠理解這個狀況。每塊脊椎骨與其上方和下方的脊椎骨都要連接起來,就是靠椎間盤和往上與往下的兩組小面關節,當有椎間盤退化,代表椎間盤受壓迫,變矮,就很像三腳椅歪斜了一腳,連帶影響到小面關節的連接。因此,若有椎間盤的問題,小面關節也會接續著出問題。


頸椎小面關節症候群
主要就是脖子痛,也會痛到肩膀處,甚至於後枕處感到疼痛,甚至痛和刺麻延伸到上肢手臂;頸部的活動度降低,無法舒適地轉動頭部,像是不好轉頭,無法轉向右、轉向左,或是在抬頭、低頭時有困難。


痛的位置與是哪個頸椎發生小面關節發炎有關。我們可以看看轉移痛地圖:

C2-C3:上頸痛和頭痛
C3-C4:痛在後頸,不會延伸到頭部或肩膀
C4-C5:痛在後外頸的中下段,延伸到肩膀上方
C5-C6:痛在頸部下段,肩膀的上方側邊,到肩胛骨
C6-C7:肩膀上方與側邊的痛,延伸到肩胛骨的下方。其實這個範圍就是大家常提到的膏肓痛。而肩胛內側的疼痛常常就是因為頸椎問題引起的。


診斷頸椎小面關節症候群
至於發現自己可能有頸椎小面關節炎,該怎麼辦呢?前面提過,研究認為頸椎小面關節症候群的族群大概佔了脖子痛患者裡的三成到六、七成之間,意思就是很多脖子痛的人是小面關節炎引起的。那這樣的疾病要如何跟純粹肌肉拉傷、扭傷,或是有椎間盤突出狀況的患者來區分呢?我們建議,大家不用自行診斷,因為脖子痛的可能原因非常多,甚至病因可能還不止一個。所以就請大家記得,萬一你常常脖子痛,甚至還有延伸到手臂的神經痠麻、肌肉無力,更不要拖延,最好還是就診由醫師診治。


就診後醫師會安排一些影像檢查,雖然照影像難以直接診斷是否有小面關節症候群的,但可以用來排除其他問題,確定是否有頸椎附近骨折、不穩定等其他問題。並以問診、身體檢查、神經學檢查確定是否有神經壓迫的症狀。



改善頸椎小面關節症候群
面對小面關節症候群時,務必要維持好的姿勢,不要牙關緊閉,不要常常低頭追劇,看書看螢幕要注意平常姿勢,否則太常低頭一定會增加關節磨損的速度。平時脖子痛的話,可以先嘗試冰敷減少發炎、組織腫脹,並適度地使用止痛藥。按摩會有幫助,也可以多花點時間做活動度訓練,強化頸部附近的肌肉力量。睡覺要讓脖子有個支撐



若狀況嚴重,可以考慮於發炎的小面關節處注射類固醇或局部麻醉劑,做增生療法注射葡萄糖水或自體血小板,或直接做神經內側分枝阻斷術。

需盡快就醫的脖子痛
如果脖子痛時還有以下狀況,很可能不僅只是小面關節炎造成的,請盡早就醫檢查。

● 脖子痛延伸到身體他處,並感到麻木或肢體無力。

● 脖子輕碰就痛,僵硬又動彈不得,還合併發燒。

● 外傷後引發的脖子痛

● 脖子痛已經困擾超過六個星期

● 脖子很痛,或愈來愈痛,吃止痛藥也沒用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白內障術後眩光怕開車?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純折射式科技降低術後光暈、眩光,夜間駕車更安全,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白內障術後眩光怕開車?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純折射式科技降低術後光暈、眩光,夜間駕車更安全,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60多歲的男士,左眼在幾年前接受白內障手術,使用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陳怡豪醫師表示,「術後患者覺得白天的視力很好,但是晚上駕車時,對向車燈會造成明顯的光暈、眩光,讓他相當困擾,甚至不敢在夜間開車,因此遲遲沒有接受右眼的白內障手術。」

隨著右眼的白內障惡化,視力明顯下降,影響日常生活,患者才決定接受白內障手術。當時正好有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問世,採用純折射式設計,光學面上沒有任何圈圈,能夠大幅降低光學干擾,提供更高品質視覺。經過詳細討論後,患者選擇使用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術後,患者覺得白天視力相當穩定,夜間的光暈、眩光也比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減少許多。終於又能在夜間開車上路,讓患者非常開心。

【世界氣喘日專訪】不可依賴急救藥物!規律使用維持性藥物,才能降低氣喘發作風險,胸腔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世界氣喘日專訪】不可依賴急救藥物!規律使用維持性藥物,才能降低氣喘發作風險,胸腔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50歲男性,在工作時因為嚴重氣喘發作而被送到急診室,到院時已無法自行呼吸。由於狀況非常嚴重,最後甚至需要動用葉克膜(ECMO)來搶救。」劉景隆醫師表示,「經過詢問才曉得,患者平時都是依賴短效支氣管擴張劑。由於長期缺乏有效控制,氣喘才會持續惡化,甚至危及性命。」

結締組織疾病易併發!世界肺動脈高壓日 邀您關心「心臟的癌症」 合併治療與多專科診治改善預後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結締組織疾病易併發!世界肺動脈高壓日 邀您關心「心臟的癌症」 合併治療與多專科診治改善預後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紅斑性狼瘡的女性患者,因為在夜裡感到胸痛而到急診室,進一步檢查後,發現有肺動脈高壓的問題」李克仁醫師表示,後來發現,患者容易感到喘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都沒有放在心上,自己也不覺得跟紅斑性狼瘡有關,所以沒有就診。

部分自體免疫疾病會併發肺動脈高壓,例如紅斑性狼瘡、乾燥症與皮肌炎等患者病程中出現肺動脈高壓,病情進展快且複雜,需密切追蹤與早期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