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族注意!這樣滑手機才不傷頸椎!(懶人包)

by | 8 月 30, 2018


你有「無手機恐懼症」嗎?

台灣人最黏手機! 根據日前知名網路入口網站的調查,全球37個受訪國家或地區中,台灣人平均每天用手機上網的時間高達197分鐘,為世界冠軍。有研究發現,重度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可能每10分鐘就要確認1次手機,一天確認次數高達34次。

最近更有新的英文名詞出現:「NoMoPhobia」,意思是無手機恐懼症(No Mobile Phobia)。這些人的特性是:整天手機不離身,睡覺也不例外。手機不在身邊就會莫名的恐懼,如果10分鐘沒看手機就會擔心錯過什麼重要的訊息。(結果看到的是Line上傳來傳去的訊息或早安圖),或者是停在Facebook上看別人的動態或是玩遊戲。這樣的人多不多? 相信答案不言而喻。


幾乎所有人!所有人滑手機都姿勢不良

香港有個手機使用的大調查,對5000人進行手機使用的觀察研究。發現僅有1.9%的手機使用者的姿勢良好。大部分人在使用手機的時候,頸椎前傾的角度為30度以上,明顯增加頸椎的壓力。如果單看頸椎前傾的角度,坐著使用手機比站著或躺著的時候嚴重,雙手拿著手機的使用者又比單手拿手機的使用者嚴重。或許你早就知道,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會引起脖子和上背部緊繃疼痛,也有可能會導致手部的肌腱炎。但事實上,滑手機對你的影響可不是單純的疼痛而已,這個動作長期下來可是會對頸椎產生永久性的傷害,最後甚至必須要靠開刀才能解決問題。

2014年美國的神經外科醫師 Kenneth Hansraj 提出的研究發現,在標準的站姿時,頭部壓在頸椎上的重量大約是5公斤。當我們低頭開始滑手機,壓在頸椎的重量就不只這樣,而且當頭越低,頸椎的負擔就越重!

頭愈低,頸椎承受的壓力就愈大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低頭15度去看手機螢幕,頸椎就必須支撐12公斤的重量,相當於正常姿勢負重的2.4倍;如果低頭到60度去看手機,頸部所要支撐的重量就會高達27公斤,這是正常頸椎承重的5倍多。

如同上面香港的研究來看,大部分人在使用手機的時候,頸椎前傾的角度為30度以上,也就是說你在低頭划手機的時候,你的頸椎就在承受超過18公斤的重量。

想像一個畫面,如果一個小一的小朋友坐在你的「脖子」上超過三個小時,你一定受不了。但是當你在滑手機的時候,你正在讓這樣的畫面發生,而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當心滑手機滑出全身疾病

因為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會導致頸椎出現各種退化性疾病(長骨刺、椎間盤突出、神經壓迫…),而且因為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大多數是年輕人,使得頸椎退化的年齡層越來越年輕化。

早在1994年美國的「疼痛管理」期刊就明白指出,因為錯誤姿勢所造成的後遺症,除了頸椎長骨刺以外,還包括了慢性疼痛、下背痛、頸因性頭痛、壓力症候群,錯誤姿勢也同時會影響身體呼吸和賀爾蒙的平衡,還會使心肺功能退化降低。長時間不明原因的胸悶、頭暈、心律不整、胃食道逆流,甚至失眠或是焦慮,都可能和你長時間滑手機有關。

用「錯誤」的姿勢「長時間」滑手機,會使我們的身體提早老化,全身是病!

要減少因為長時間滑手機所產生的後遺症,可以從下列幾個方式開始做起:

正確滑手機,減少後遺症


◎ 多多使用語音輸入,減少手寫輸入。

◎ 雙手輪流拿手機,避免維持固定姿勢超過10分鐘。

◎ 將Line/Facebook/WeChat等社交 App 的聲音提示關為靜音。

◎ 隨時注意自己使用手機時的姿勢,記得要抬頭、挺胸、縮下巴。建議把手機拿高避免低頭,手機上方高度約與鼻子同高。

正確滑手機,減少後遺症


◎ 增強上肢、頸、肩、上背部的肌肉群。

◎ 按摩或伸展已經痠痛的肌肉群。

◎ 常做伸懶腰的動作,舒緩緊繃的肌肉。

◎ 可以多多伸展和轉動手腕和手指頭。

◎ 坐姿時身體盡量靠著椅背或是牆壁,避免駝背和低頭。

◎ 降低螢幕亮度,盡量在光線充足的地方使用手機。

◎ 多讓眼睛休息,並且多看遠方綠樹,同時深呼吸打開胸廓。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突破晚期肝癌治療困境,雙免疫合併療法延長存活期至將近兩年!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晚期肝癌治療困境,雙免疫合併療法延長存活期至將近兩年!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位50多歲男性,診斷肝癌時腫瘤已經接近10公分,且有脊椎骨的轉移,屬於晚期肝癌。」許偉帆醫師指出,「當時患者恰好有機會參加臨床試驗,利用雙免疫合併療法作為治療。」

接受雙免疫合併治療的成效顯著,腫瘤逐漸縮小,讓病情得相當好的控制。從發現至今已有兩年時間,目前胎兒蛋白、PIVKA-II等指數正常,而且不管是電腦斷層掃描、骨頭掃描都沒有找到腫瘤存活的跡象,患者已回到工作崗位,也持續在門診追蹤。

乳癌HER2雙標靶新皮下給藥納健保,療程5~8分鐘可完成,提升生活品質!早期、轉移都受惠,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乳癌HER2雙標靶新皮下給藥納健保,療程5~8分鐘可完成,提升生活品質!早期、轉移都受惠,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60歲HER2乳癌患者,在接受HER2雙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吳世重醫師表示,「但由於患者體態較豐腴、脂肪層較厚,每次打針都是挑戰;加上靜脈輸注兩種HER2標靶藥物,每次都需要2、3個小時,容易讓患者感到不便與不適。」

後來,患者的家屬聽說HER2雙標靶藥物有新的皮下注射劑型,主動提出詢問。改採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後,每次給藥時間大幅縮短,僅5至8分鐘即可完成,終於讓患者如釋重負。

健保延長給付年限!新一代口服抗荷爾蒙治療對抗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延長給付年限!新一代口服抗荷爾蒙治療對抗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在台灣,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已是男性癌症的第三名,死亡率也有上升的趨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張議徽醫師指出,由於攝護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為第四期,常出現轉移的部位包括骨骼、淋巴結、肺臟、肝臟等。 因為雄性激素會刺激攝護腺癌生長,所以荷爾蒙抑制療法扮演重要的角色。張議徽醫師說,傳統的荷爾蒙抑制療法可以降低體內的雄性激素濃度,發揮抑制腫瘤的效果,不過在經過一、兩年後,攝護腺癌可能發展出抗藥性,稱為「去勢抗性」,讓治療變得更加困難。...